//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埃森哲大中华区生命科学行业主管、董事总经理杨继刚:加速数字化进程,建立健全中国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

原创 作者:杨继刚 / 发布时间:2022-09-01/ 浏览次数:0
全球疫情的影响持续而深远,为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同时,各种疾病患者对于先进医疗技术、健康医疗模式、高效医疗服务和优质医疗体验的诉求也在推动国内企业、医疗机构乃至医疗保障体系的整体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医疗凸显了优势,也成为了产业全面数字化的重要一环。埃森哲在2021年开展的调研显示,较疫情发生前一年,近一半的受访者提高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使用率,超过80%的受访者对未来的各项互联网医疗服务都展现了极高的参与意愿。
 
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医疗从广度和深度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医疗信息查询,发展成为全节点覆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研究发现,中国互联网医疗呈现出以下特点,也亟需解决一些挑战和痛点。
 
第一,远程问诊和线上疾病管理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全节点互联网医疗的真正开始。随着健康咨询、诊疗、配药、支付、康复等医疗服务环节的进一步打通,远程医疗有望走向常态化平台,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闭环的全链路健康管理。同时,传统求医问药方式开始向院外线上零售方式拓展。从处方药购买渠道看,线上渠道渗透率逐步上升。医保政策支持、线上药品的品质和配药效率将直接影响未来线上药品的进一步发展。有73%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线上购买处方药能使用医保报销,则会优先使用线上渠道。
 
第二,数字化手段和互联设备的使用进一步普及。医疗机器人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实现了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等工作,还兼顾了递送化验单、药物等任务。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引进和利用AI辅助诊断技术。在居家环境中,健康检测设备除了支持患者自我监测,与医生的智能互联给重疾慢性病患者的远程诊疗和日常疾病管理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超过一半的健康检测设备使用者可以通过个人的手机APP远程查阅健康检测数据。
 
第三,随着互联网医疗向纵深发展,健康大数据的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将更加开放、规范,应用场景也会更加多元。例如国家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码)就有望被赋予更多使命。此外,各类生活方式平台的高速发展为互联网医疗进入下沉市场提供了数字基础。相较一线城市,为了接触优质的医疗资源,低线城市整体在利用互联网了解疾病信息、远程问诊和进行疾病管理上更加积极。
 
但是,研究也清晰表明,与五年前相比,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患者依然集中选择知名公立医院就诊。在线上问诊中,虽然近六成(57%)的远程问诊是一般性疾病,但92%的受访者会选择三甲医院的医生,仅8%的受访者选择了二甲医院或者社区医院的医生。为缓解医疗资源紧张,互联网医疗也呼唤分级诊疗。
 
慢疾和重疾患者在日常健康管理中有诸多痛点。68%的慢疾重疾患者希望通过“一体化疾病管理平台”(含诊疗、复诊、购药、交流平台等)实现疾病管理。慢疾重疾患者还希望便携式健康检测设备在精度、深度智能和与医生互联等方面有所改善。
 
为了更好地探索医疗发展的全新模式,完善中国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我们建议企业和医疗从业者可以从三大方面入手,寻求进一步突破。
 
一是促进互通互联,提供院内院外、线上线下无缝体验。满足患者需求、优化诊疗体验是包括医院、社区、政府部门和互联网平台在内的医疗从业者的必修功课。
 
医药健康行业企业应当借助自身丰富的行业资源和能力,从规范化诊疗、患者全病程管理、协助临床人才培养等方面切入远程诊疗生态,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诊疗结果,同时缩减就医成本,优化就医体验。
 
同时,在基层医疗体系构建的重要战略窗口,企业需要在临床决策支持、在线继续教育和远程医疗等领域,利用数字化手段,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生学术水平及临床经验,惠及更多患者。
 
二是拓展数字化创新手段,加强全病程周期管理。互联网医疗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病程周期管理的方方面面。相关方需要从根本上打通诊疗流程,避免制造“数字化断头路”给患者带来更多“数字困扰”。
 
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创新手段,整合患者服务,连接患者和医生,建立覆盖整个生命周期并提供一流的体验,在不断满足患者需求的同时,增强自身影响力。例如,参与建立并更新患者档案信息,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患者教育和慢病在线随访等工作。
 
三是推动平台合作,携手共建“医健养”大生态体系。数字化生态绝非凭一家之力所能达成,必需整合多方生态伙伴的力量,携手为患者创造舒适、便捷、智能、高效的医疗服务体验。
 
企业需打造并融入创新生态系统,在大数据和智能化变革中找准自身定位,实现价值创新,不断满足患者的未尽之需。例如,一些互联网医疗企业能够凭借医疗网络资源,提供在线问诊、挂号预约、手机候诊、远程取报告单、健康档案管理、医患社区交流和义诊服务等多项功能。在拓展生态合作方面,这些企业与科技、金融等企业合作,在手机银行或交通平台上实现救助等功能。
 
未来,受到人口老龄化趋势、慢病患者低龄化显现等影响,中国医疗服务需求会持续增长,高质量的需求将进一步涌现。我们相信,一个良好、健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将有望在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推进分级诊疗进展,以及满足多样化的医疗需求等关键方面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为提升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整个社会治理的水平开拓新路。
 
作者简介

埃森哲大中华区生命科学行业主管、董事总经理 杨继刚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