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脆弱的“果链”

原创 作者:刘青青 石丹 / 发布时间:2023-03-09/ 浏览次数:0


 

 

每台苹果产品的背后都有着全球大量供应商的身影,尽管大部分供应商对于消费者来说无比陌生,但它们都在庞大的苹果供应链上高速运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023新年伊始(1月4日),中国市场再度掀起苹果“砍单风波”,立讯精密(002475.SZ)、东山精密(002384.SZ)等多只“苹果概念股”集体震动。为此,多家上市公司进行澄清回应,多只“苹果概念股”因此集体飘红。

 

“铁打”的苹果,流水的“果链”企业。在市场上因为加入“果链”业绩飞升、遭遇苹果“砍单”而股价大跌、与苹果终止合作而业绩下挫等原因,“果链”企业的“悲欢”并不少见。

 

如今,国内多家苹果供应商正在积极寻觅“新阵地”以减轻“苹果依赖症”。只不过,在强势的苹果面前,布局“新阵地”的路可能还要走很久。

 

“砍单风波”

 

2023年1月初,据日经新闻报道,苹果以需求减弱为由,通知中国大陆供应商本季减产AirPods、AppleWatch和MacBook组件。受此消息影响,多只“苹果概念股”股价出现波动。

 

雪球数据显示,2023年1月4日,立讯精密跌停,东山精密跌9.36%,云海金属(002182.SZ)跌7.31%,环旭电子(601231.SH)跌6.19%,鹏鼎控股(002938.SZ)跌5.58%,高伟电子(01415.HK)跌4%,德赛电池(000049.SZ)跌3.46%,歌尔股份(002241.SZ)跌2.81%。

 

在多只“苹果概念股”集体震荡之际,多家上市公司回应“砍单传闻”,表示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与客户合作均在正常开展。其中,歌尔股份方面回复《商学院》记者采访表示,目前公司与现有客户合作均正常进行,正有序依照工作计划正常推进,股价波动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1月5日,多只“苹果概念股”股价反弹。其中歌尔股份大涨9.99%,山东精密涨5.9%,立讯精密涨3.63%,云海金属、环旭电子、鹏鼎控股、高伟电子、赛德电池等也均有上涨。

 

“苹果概念股”因苹果“砍单”消息而集体大跌,又因澄清消息而大涨,苹果之威可见一般。显然,在庞大的苹果供应链上,事关苹果的大事小情都足以在链条上产生震动,让诸多供应商严阵以待。

 

苹果,供应链“大师”

 

步入中国市场十余年,中国已经成为苹果的第一大制造中心。2022年10月,苹果公布了最新版的2021会计年度前200大供应链名单,总共来自全球190家企业,供应苹果产品高达98%的原料、制造、组装等项目。其中,中国大陆供应商超过50家,是苹果供应商数量最多的地区。

 

据了解,苹果自身并不生产任何产品,而是把生产环节全部外包。横跨全球的大量供应商为苹果生产、组装零部件产品,造就了价格一度破万元的苹果手机。这是典型的“靠掌握市场和技术获利”的做法。

 

苹果痛恨库存。苹果CEO库克认为“库存是最根本的邪恶”。通过极力压缩库存周转天数,苹果供应商不得不提前集中采购原材料并准备好库存以快速应对苹果订单。苹果频繁但少量的采购让整个供应链不断流动,原本的库存压力则被转移到供应商身上。这已经是行业中公开的“秘密”。

 

作为“供应链大师”,苹果牢牢掌控着庞大供应链上的话语权,被选中的供应商完全在苹果的控制之下:用的是苹果提供的设备,负责业务的员工是苹果派驻的工程师,上线的是苹果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苹果供应商瑞声科技(02018.HK)为苹果供应声学元器件。瑞声科技有几条生产线专门供应苹果产品,这几条线上所有的控制软件和电脑都是苹果公司的。公司负责生产线的人经常会收到苹果公司的邮件,说某一条生产线的某一个地方有点问题,然后苹果派人来开通权限,让本公司的生产线负责人去现场查看。“简单来说,原则上除了设备和工人是瑞声科技的,剩下的都由苹果控制。” 

 

脆弱的“果链”企业

 

苹果公司有着苛刻的产品标准要求以及霸道的采购权利,但对于供应商来说,成为“果链上的一环”依旧令人趋之若鹜,产品贴上“果链”的标签不仅意味着技术被认可,更意味着丰厚的订单。

 

以立讯精密为例,其为一家专注于连接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公司的核心产品为电脑连接器。从2013年开始,立讯精密转型切入苹果供应链。

 

财报数据显示,在2013年,立讯精密刚进入“果链”时,其营收不过45.92亿元,净利润3.4亿元。到2021年,其总营收达到1539.46亿元,净利润70.71亿元。不到十年公司业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值从2013年不足200亿元到如今的2000多亿元,立讯精密惊人的成长只用了9年。

 

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苹果赏饭吃”的基础上。从立讯精密的财报变化可知,最大的变量来自于一位举足轻重的客户——苹果。

 

在2013年、2014年,立讯精密的第一大客户销售额还不到10亿元,但此后其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一路水涨船高,2021年达到1140亿元。立讯精密第一大客户销售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重也从2014年的11.91%飙升至2021年的74.09%。

 

《商学院》记者还注意到,从2017年起,立讯精密就开始年年披露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表示“目前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如果重要客户发生严重的经营问题,公司也将面临一定的经营风险。”

 

可以说,苹果能让供应商走上巅峰,让立讯精密等多只“苹果概念股”在公司业绩和市值上一飞冲天,也能让供应商跌落云端。

 

作为被果链“抛弃”的典型,欧菲光(002456.SZ)的故事也一度令苹果供应商心有戚戚。据了解,欧菲光是国内一家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制造商,拥有精密光电薄膜镀膜技术的专利,于2016年进入“果链”。到了2020年9月,欧菲光被“抛弃”的传闻愈演愈烈,2021年3月被欧菲光证实。2020年上半年,欧菲光交出盈利超5亿元的亮眼业绩,到2020年全年立刻亏损19.5亿元,同比暴跌481.39%。

 

财报指出,欧菲光由盈转亏的主要原因在于特定客户计划终止与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采购关系,后续公司将不再从特定客户取得现有业务订单。该突发情况,合计影响公司利润28.20亿元。

 

从此欧菲光一蹶不振,从2020年9月被“抛弃”传闻至今,公司市值蒸发近400亿元。其业绩也一降再降,2021年亏损26亿元。

 

2020年,全球有34家供应商被苹果剔除出2020年全球供应商名单。彼时,央视财经警告:长期以来,“果链”企业受困于被踢出苹果产业链的风险,议价能力也被大大削弱。国内企业应该多领域布局,减轻“苹果依赖症”。

 

近虑与远忧

 

在全球各地同时迅速运转的苹果供应商得到了“果链”带来的高收益,也承受着“果链”带来的高风险。

 

当前,苹果“砍单风波”不断,这不由得令向来对此风声鹤唳的供应商们既有近虑也有远忧。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指出,从多年跟踪的数据反馈来看,苹果供应链问题非常复杂,每一次表面上的“砍价砍单行为”背后既有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构问题,亦有苹果果链自身的特性问题,还有果链主导的技术进步方向抉择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

 

陈佳表示,首先,从供应链端来看,这一轮苹果对中国部分供应链厂商砍单iPhone14产品系列,以及对相关供应链厂商进行大幅砍价的行为来看,苹果在2022年iPhone14产品的全球策略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误判。从目前获取的苹果全球销售数据来看,由于美国本土电信运营商独特的卖服务送手机模式,以团购价格销售为主导,所以在本土市场苹果新产品总体销量影响不大,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以零售市场价格销售为主的市场内,包括iPhone14、14Plus、14Pro以及14Promax等机型的销售情况均不理想,尤其是iPhone14以及14Plus的销售远远不及预期,自2022年发布以来苹果已经多次砍单,这一轮砍单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其次,从销售端来看,近年来苹果官方的促销行为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日渐衰微。中国市场有着完全不同于美国市场的零售模式,各大电商的线上竞价疯狂又激烈,iPhone14新品刚上市不久就在几大电商平台有着较大的折扣,近期苹果又面临着中资手机厂商新机型发布的新一轮冲击,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压力可谓困难重重。此外,由于前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苹果对华单方面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售价,这种逆市提价的行为造成的口碑损失对苹果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最后,从苹果近期业绩压力来看,苹果美股股价在2023年1月初大幅下滑,让全球投资者对苹果整体经营战略产生了怀疑。苹果一向在销售定价和产品研发方面独具魅力,其产品研发能力远远超过供给市场的产品力,这种堆积产品实力转而故意用“挤牙膏式”的产品创新速度来最大限度挤压市场利润的方法,虽然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却逐渐失去了苹果拥趸的心。

 

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表示,近年来,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苹果公司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出现下滑,需不断削减产量以维持其预期利润空间。

 

苹果官网数据显示,2022财年(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其季度营收分别为1239亿美元、973亿美元、830亿美元、901亿美元,整体下滑。其每股收益也从2022财年第一季度的2.1美元(该季度稀释后,下同)降至第四季度的1.29美元。

 

这意味着,供应商要忧虑的不仅仅是因为自身产品品质、技术水平、生产速度乃至性价比而遭遇“末位淘汰”,从长远来看,还要忧心苹果的渠道销售表现、发展策略变化。

 

寻找“新阵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制于苹果的技术控制、供应链地位和种种严苛的管理,“果链”供应商几乎没有底牌可言。
 

不过,在欧菲光事件的警钟之下,越来越多的国内苹果供应商开始积极寻找“新阵地”,以减轻或者摆脱“苹果依赖症”。

 

据了解,2012年立讯精密并购福建源光电装有限公司55%股权,切入汽车电子产业链。目前,立讯精密已经具备汽车线束、电子模块等产品服务能力,客户囊括了长城、宝马、奔驰等车企。

 

东山精密方面,早在2015年,公司进入特斯拉等客户供应体系,2020年公司生产车载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制电路板)可配套40万台新能源车。目前,东山精密在电子电路等板块积极布局VR/AR,同时确定新能源为战略方向,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歌尔股份方面则表示,歌尔股份自2012年开始布局VR,2016年布局AR,公司在VR/AR领域长期持续投入,布局VR/AR产品及其核心的精密零组件相关业务。歌尔股份从既涉及整机研发制造,又有声学、光学、微电子等核心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形成完整的制造链。2016年,在工信部的支持下,歌尔股份参与发起成立了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并担任副理事长单位。

 

据歌尔股份2022年三季度财报,歌尔智能硬件(主要产品包括VR虚拟现实产品、AR增强现实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智能家居产品等)营收为435.53亿元,同比增长95.87%,占比总营收近60%。在市场渗透方面,歌尔股份已与全球主流VR头显品牌达成长期深度合作,占据全球中高端VR头显80%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从2015年开始,蓝思科技积极布局和拓展智能汽车业务。围绕智能驾驶舱及周边结构件,蓝思科技研发、批量生产了包括车载电子玻璃及组件、车载中控屏、仪表盘组件、B柱组件、车载装饰件、大尺寸新型汽车玻璃(如天幕、侧窗、挡风等)、充电桩等产品,并积极探索玻璃、金属、蓝宝石、陶瓷等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欧菲光2022年半年报也指出,公司将加速发展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及其他新领域等创新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开拓新市场,构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和新领域三大板块的业务架构体系。而信维通信、闻泰科技、胜利精密等苹果产业链上的企业也都纷纷转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

 

整体来看,VR/AR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都成为“果链”企业转型热点。

 

对此,陈佳指出,“果链”企业在苹果订单领域的财务回报率是长期稳定处于高位的,目前还没有其他产业链能与之相提并论。汽车产业链增长很快但还处于产业爆发初期,要形成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回报率尚需时日。“摆脱依赖要落地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产投研和技术市场足够积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陈佳表示。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