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麦当劳“营夜”,掘金千亿赛道

原创 作者:李婷 石丹 / 发布时间:2022-07-06/ 浏览次数:0

 
灯火通明间,街市夜色深深。餐饮界正在“日间经济”之余上演着“夜色搭台、经济唱戏”的戏码,酷热的夏夜无疑是“夜经济”的黄金时段。
 
近日,麦当劳中国继“本土化”后看上了“夜经济”,在各线下餐厅及线上点餐渠道开启了“夜间模式”,准时在每日17时切换成“麦麦夜市”进行“营夜”。  
 
据了解,“麦麦夜市”是麦当劳中国继正餐、早餐后推出的全新菜单时段。其夜宵专属菜单包括麦麦夜小堡、出神卤化鸡架和此前已经上市的青花椒风味半鸡、0度泡泡啤。其中,一盒麦麦夜小堡里,包括了一个辣味“哇藕带劲堡”和一个咸味“菜菜真香堡”。《商学院》记者在麦当劳微信小程序上看到,就外送价格来看,一盒麦麦夜小堡单价为27.5元,一盒出神卤化鸡架的单价为19.5元,一份青花椒风味半鸡套餐单价为39元。此外还有不同的四件套、三人餐、双人餐等选择,价格从19.5元~88元不等。
 
“我,夜市第一天就奔着鸡架去了!光听名字就有夜市那味儿了,喝泡啤、吃炸鸡、啃鸡架、享甜品,我爱死这个人间烟火气了!”不少网友表示了对“麦麦夜市”的喜爱,但背后折射出的更是年轻一代对“夜经济”里市井烟火气的喜爱。
 
消费升级下,中国的社会消费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而麦当劳中国加码“夜经济”便是中国夜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18时至22时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二分之一,预计在2022年,“夜经济”的规模将达到42万亿元,夜间经济正在成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 
 
麦当劳加码“夜经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餐饮圈的线下门店又是如何从“夜经济”中掘金?当门店“大排档”VS. 传统“大排档”,街边摊贩的天下会受打击吗?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环境,更多的餐饮企业开始走出餐厅,以“摆摊”为主的“夜经济”对零售餐饮企业而言,又意味着什么?未来,“夜经济”会是一个好赛道吗?这些问题引发了外界诸多关注和讨论。


 
瞄准“夜经济”


 
“夜经济”作为“日间经济”的重要延续,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能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尤其是以“千禧一代”为主力军的“夜经济”,麦当劳瞄准赛道并推出了“啤酒+鸡架”的大排档经典夜市菜单组合,并且近日上线新平台“麦麦夜市”,其餐厅、外卖及线上点餐渠道均会于每日17时切换为“夜间模式”,这是麦当劳中国朝“夜经济”迈进的一步。
 
据悉,麦当劳中国在上线“麦麦夜市”前一天还一次性奉上了价值12000元的麦当劳卡作为试吃经费。上线之后,有麦当劳店员对媒体表示,“夜市销量很好,尤其是菜单‘麦麦夜小堡’和‘出神卤化鸡架’很受欢迎,有时候还会出现卖断产品的现象。” 
 
麦当劳中国首席市场官须聪曾公开表示:“夜晚是中国消费者轻松欢聚、分享美味的美好时刻。我们希望通过中西融合、形态多样的创意美食,满足消费者慰藉味蕾和社交分享的需求。”此外,麦当劳中国也曾指出,“‘麦麦夜市’的推出更多的是希望‘基于本地顾客的洞察’,而非单纯的‘本地化’。”
 
“自从麦当劳中国业务独立后,已经与麦当劳全球逐渐形成品牌差异,更贴近中国的消费形势和经济环境,麦当劳中国也开始淡化美式快餐的色彩。”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麦当劳中国加码“夜经济”,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作和生活节奏紧张,晚餐后的餐饮与社交需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整体消费结构出现变化,价格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而夜市产品的价格相比日餐有明显下降,麦当劳也希望借此扩大消费群体规模。
 
在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看来,加码“夜经济”是麦当劳目前在中国竞争市场下的“自救”。徐雄俊表示:“首先,如今麦当劳、肯德基的龙头地位大不如前,且中国本土餐饮界已有各大中小餐饮品牌的崛起,瓜分了不少流量和生意,现在麦当劳等企业面临着增长乏力的难题,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影响,业绩承压。因而,加码‘夜经济’也是为了提振品牌,增强销售和利润所做的努力;其次,夜市场原来主要是中小品牌,包括夫妻档、大排档等形态,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行情不佳而导致很多商家纷纷撤离这块市场,所以夜市场这块‘蛋糕’如今是有利可图的。而麦当劳和肯德基晚上本来也在经营,做‘夜经济’市场自然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路径,同时还提高了边际效应。”
 
面对麦当劳中国加码“夜经济”的未来发展,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肯德基、麦当劳加码夜间经济是在响应和迎合国家政策的红利,更是在匹配消费端的核心诉求。像麦当劳这种跨国品牌巨头融入中国‘夜经济’,无论是从政策端的加持、消费端的追捧方面,还是从麦当劳整体丰富的产品线、其夜宵专属菜品套餐以及产品矩阵整体来看,它的‘夜经济’是比较乐观的。”
 
据《2021中国夜间经济最新发展报告》指出,夜间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量,因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刺激消费,中国各地政府对夜间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大,同时,夜间消费场所的服务市场增加以及人们夜间消费需求的攀升,中国“夜经济”的发展规模将持续增长。


 
门店“大排档” VS. 传统“大排档”


 
俗话说,“夏天想要生意好,啤酒绝对不能少。”除了各种地摊小吃,啤酒也为“夜经济”增添了许多光彩。售卖不到10元一瓶的啤酒,小酒馆海伦司在“夜经济”下赚到了甜头。从2020年的不足400家门店发展到2021年底的782家,被市场称为“夜间星巴克”,更在2021年全年营收18.36亿元;此外,很多中餐馆如老乡鸡、和府捞面等以及茶饮品牌奈雪的茶、星巴克等都推出了酒馆服务,步入“夜经济”赛道。
 
多家餐饮企业看中的是隐藏在城市夜幕下的巨大消费场景。夜生活古已有之,却更多是小本生意,当传统“大排档”遇上现代门店“大排档”,曾经撑起夜市场大半边天的街边摊贩会受影响吗?
 
 在徐雄俊看来,传统“大排档”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现代门店推出‘大排档’的优势在于其品牌调性更‘高大上’,就品质来说也更有保证,同时价格并不一定比传统‘大排档’贵很多,环境也不错。”徐雄俊指出,在目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影响下,未来“夜经济”市场将会出现强者恒强的态势,如麦当劳、肯德基和其他大中型品牌,进一步做强则会不断收割中小杂品牌和散户。而有着强资金链和供应链能力的门店或更容易从“夜经济”中掘金,以增强自身盈利能力。在如何操作方面,则更多的是接地气,要根据消费人群对“大排档”的需求去调适和满足。 
 
朱丹蓬认为,门店和街边“大排档”的消费人群有一定的冲突,但并不大。“有些人喜欢露天,有些人偏爱有场景,加码‘夜经济’只是线下门店发掘出的一个细分赛道。同时,门店‘大排档’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也增添了‘夜经济’的多元化。”
 
沈萌表示,快餐连锁并不是要和传统“大排档”竞争,因为两者无法在同一个起点竞争,而是去挖掘有夜市消费需求、排斥传统“大排档”卫生状况不佳等条件的消费者。此外,“在目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餐饮行业要做的是尽可能‘回血’。但是传统餐饮的时间段固定,餐饮企业不可能在时间段内扩展服务能力,而‘夜经济’相当于延长了餐饮企业的服务时长。而相较于其他竞手,连锁门店分布更广,对夜市餐饮消费的触及率会更高。所以‘夜经济’模式是扩大对餐饮行业消费需求的新机遇。”


 
“夜经济”赛道如何?


 
“穹庐月光绢柔,坊间灯火星明”。“夜经济”最终在2021年步入了2.0时代。
 
 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评述报告》指出,随着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中国“夜经济”正逐渐迈入2.0时代。不同于1.0版本,2.0版本的“夜经济”将由以往单一业态的消费模式,逐渐进阶为产业多元、场景融合式消费模式,并延伸到实体零售的各个环节,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无疑,随着消费升级而进阶的“夜经济”赛道闯入了各企业视野,并开始在“夜市场”掘金。但是,“夜经济”赛道现状如何?现在看似“火”了的“夜经济”赛道,未来还会“火”多久?
 
早在2019年,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而发展到2022年,艾媒咨询《2021-2022年中国夜间经济监测及典型城市案例分析》指出,2020年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已突破30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40万亿元。
 
这意味着,从2021年“夜经济”36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来计算,相当于中国每晚有约1000亿元的消费规模;更进一步计算,按照“夜经济”概念时间计算(当日下午6时到次日凌晨6时,共12小时),相当于全国每小时的夜间消费水准达到近100亿元。
 
在朱丹蓬看来,在中国新生代人口红利的不断叠加背景下,“夜经济”在未来必定会成为一种拓展经济的新兴方式。在如今的特殊时期,夜间经济是国家及各企业提振经济、拉动内需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夜经济”的主要时段大都集中在盛夏,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餐饮业态使“餐饮夜市”成为了餐饮企业提高营收的蹊径和新的增长点。 
 
徐雄俊认为,就现实原因而言,“夜经济”或是一个谨慎赛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大环境充满着不确定性,对餐饮行业友好度较低。‘夜经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很多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大部分的消费人群以“90后”“00后”为主,未来发展需更注重年轻人对‘潮’‘玩’‘吃’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夜经济’同时也是餐饮界严重‘内卷’下导致的一个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
 
“‘夜经济’是市井经济,其消费群体基数大,需求丰富且旺盛,进入门槛低。对于很多餐饮行业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夜经济”延长营业时间、增厚非传统用餐时间高峰的收入,并不会显著增加成本。相当于在成本接近固定的基础上,扩大消费需求和营收,以夜兴业。”沈萌指出,支撑“夜经济”的基础是消费需求,其背后是收入与就业,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分散反弹与经济下行压力“双重”因素下,“夜经济”的潜力还无法充分释放。“夜经济”是一个非常庞大但模糊的市场,并没有所谓的清晰赛道,只是因为社会发展,人们拉长了消费的时间周期。 
 
在外部环境诸多不确定性的现状下,对各大中小微企业来说,入局“夜经济”的赛道既是机遇也有挑战,但不论是“以夜兴业”还是“以业兴夜”,“夜经济”不仅让城市与商家更添活力与利润,也让消费者变得动感起来。在国家提出的“夜业共振”下,对于“夜经济”的未来发展,《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