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饭圈”糊了,经纪公司“吃”什么

原创 作者:赵建琳 朱耘 / 发布时间:2021-10-06/ 浏览次数:0

 
“饭圈”正迎来史上最强监管。
 
2021年6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诱导未成年人集资应援、投票打榜、拉踩引战、造谣攻击、“养号”控评等行为。
 
8月27日,中央网信办再下重拳,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取消明星艺人榜单、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规范应援集资行为……这次治理,每一项都直指粉丝经济下的“饭圈”核心运作模式。
 
看到野蛮生长的“饭圈”乱象迎来治理,作为“粉丝”,关珊珊(化名)是高兴的。去年,关珊珊“粉”上了某新生代乐团选秀节目中的一位艺人,比赛期间,关珊珊也为其投过票、打过榜、到线下花墙应援活动打过卡,但她没有加入后援会的任何职能组,只想自由快乐地追星。
 
关珊珊说,很多粉丝都很乐于看到这样的整治,“最大的好处是避免去做没有意义的数据,避免被资本‘割韭菜’,如果不是为了明星本人,谁愿意天天搞这些东西?那些漫天散播黑料的豆瓣小组被封了,粉丝也不用再‘养号’澄清了,之间的掐架也减少了,省钱又省事儿。”
 
伴随“饭圈”乱象整治行动,整个文娱领域进入了整顿进行时。经纪公司被要求强化对粉丝的引导责任;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被明确打击,以粉丝经济为食的偶像养成类节目被直接禁播,这对以打造养成式偶像的经纪公司而言无疑是个打击。


 
经纪公司和粉丝群体配合整治


 
“饭圈”专项治理行动开始后,在某经纪公司负责艺人宣传工作的艾莉(化名)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变化是,近期各艺人的粉丝后援会都来找公司要授权了,“因为现在微博要求,各艺人粉丝后援会必须有经纪公司的许可才能成立。”
 
《通知》强调,要加强对明星粉丝团、后援会等账号的管理,要求粉丝团、后援会账号必须经明星经纪公司(工作室)授权或认证,并由其负责日常维护和监督,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一律不得注册明星粉丝团账号。
 
“如果是我们一直联系的官方后援会,我们就会给盖章。”艾莉告诉《商学院》记者。所谓官方后援会,关珊珊给的定义是,艺人会入群。
 
目前有的非官方微博后援群仍在正常运行,只是其管理员名单中能看到官方后援会组织的身影,“严格意义上讲也可以算是官方群,毕竟不是‘散粉’在打理,但只有被经纪团队承认的群才是真正的官方群,它会显示在艺人的微博首页。”关珊珊说。
 
《通知》下发后,不少经纪公司立时表态,拒绝拉踩引战、造谣攻击、非理性应援打投、集资等行为,杨紫、肖战、王一博等明星个人工作室和时代峰峻、乐华娱乐、麦锐娱乐、觉醒东方、果然天空娱乐等多家偶像养成型经纪公司发布了倡议书。
 
艾莉说:“以前粉丝自发花钱参与线下应援很普遍,有的还自发组织做大幅落地海报,给媒体记者买伴手礼,但现在我们会和对方说,线下应援、集资活动就不要再搞了,为偶像好的粉丝肯定能明白这个道理。”
 
“粉丝们大部分都在明星超话里发言,互相提醒‘清朗’行动开始了,大家尽量不要和别人掐架;非官方后援群还会就某些平台上出现的涉嫌引战、造谣等信息向相关平台方举报。”关珊珊告诉记者。


 
不太敢管粉丝


 
虽然《通知》中要求明星经纪公司(工作室)要负责被认证的粉丝团、后援会的日常维护和监督,但关珊珊所在官方后援群内还没有经纪团队“入驻”。
 
入群管理粉丝,是一件令经纪团队战战兢兢的事。艾莉告诉记者,一直以来,粉丝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公司反而是被粉丝骂的群体,不太敢“管理”他们,而之前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据艾莉所知,过去一些比较极端的粉丝会写“大字报”罗列经纪公司和经纪团队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要求给明星更换经纪团队,导致工作人员退出后援群;有的经纪人被“人肉搜索”其家人、被私信骂;有的经纪人被粉丝骂到离开了相关岗位。
 
关珊珊感觉粉丝好像有种“被害妄想症”,她看到一些粉丝的发言,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无时无刻不处在被伤害之中,被同事伤害、被公司伤害、被“黑粉”伤害、被“路人”伤害,认为经纪公司不作为,但其实未必是这样。
 
“正是因为粉丝觉得明星受到了“伤害”,才促使其投入更多精力去保护明星。我觉得没有粉丝满意经纪团队的工作,经纪团队之所以不出现在后援群里,就是因为两边会起冲突,所以经纪团队往往只和后援会里负责对接工作的管理者沟通,由管理者来做‘缓冲地带’。”关珊珊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尹一伊对粉丝群体做过研究,一般大家会认为粉丝和偶像之间建立的是一种类社交关系,一种想象的亲密感。偶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连接粉丝自我与现实世界的精神桥梁,本质上是一种对理想情感或者美好特质的追求。
 
“这种类社交关系让粉丝认为自己有责任守护偶像、让偶像变得更好,同时会因为自己的情感动机将这种责任神圣化,因为自己和偶像间没有实际利益冲突,两人的利益完全一致;同时,粉丝对造星的深度参与,让他们获得了类似消费者的话语权。但艺人经纪不在这个类社交关系内,甚至是阻碍,因为他们是与偶像有实际社交关系的人。粉丝会认为偶像是经纪公司的赚钱工具,而偶像在自己心中是一个完整的、有情感的人,这种敌对感也能够理解,只是是否要采取一种过激的沟通方式,值得商榷。”尹一伊对记者讲道。
 
在关珊珊看来,明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经纪公司与粉丝群体之间的调和者,明星本人有责任引导粉丝。“像去年肖战粉丝攻陷AO3网站的事件,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明星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劝阻、引导粉丝。”


 
粉丝为资本买单


 
9月中旬,中纪委网站发文表示整顿“饭圈”乱象,并不是整顿粉丝,而是“饭圈”背后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由金融资本—偶像—粉丝—商业平台—娱乐经纪—营销机构—广告商—厂家组成,“流量明星被看成是‘头部资产’,原来粉丝行为的‘情感化’‘娱乐化’特征变为‘功利化’‘物质化’。都是资本的游戏,粉丝其实就是在被资本‘割韭菜’。”关珊珊直言。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红人经济商业模式及趋势研究报告》,2020年粉丝经济关联产业市场规模超过4.1万亿元。粉丝通过投票、打榜、买杂志、买代言产品等各种形式为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做着贡献,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数据的支撑。
 
“做数据”最典型的就是为参加选秀的偶像投票。“数据组的人会在比赛期间建群组织大家投票,投完自己的,还会买一大堆小号让粉丝投,说白了,这种投票就是数据注水,但大家都在注水,而且会内卷,考验艺人粉丝的数量和粉丝的资金实力。”关珊珊说。
 
投票需要花钱,“桃叭”等集资平台就应运而生。组织者会在“桃叭”等集资平台上开链接,粉丝点开链接往里打钱,为投票而集资的钱专用于投票,后援会有财务部门负责记账和管理这笔钱的支出。为保证票都投到自己偶像身上,粉丝要把投票过程录屏上传到群相册。
 
追溯起来,投票行为并非近年才有,尹一伊告诉《商学院》记者:“投票行为在本土的发展始于‘超女’时期。当时人们通过短信投票,随着视频平台的崛起,投票通道转移到了平台方。”
 
《创造101》《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等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都是在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平台上设立投票专区。之后,出现节目方与赞助方联手通过粉丝投票实现直接的商业转化行为,比如今年发生的《青春有你3》粉丝“倒奶事件”。
 
与投票行为一同被常常提起的还有打榜。关珊珊曾在一个名为“寻艺”的小程序中打榜,粉丝拼命在榜单上投票,就是为让榜单制作方花钱去买某个商业街区的大屏露出偶像。但关珊珊内心并不喜欢打榜,“没有任何业界权威性,也没什么意义,只有榜单赚到了流量。”
 
粉丝认为自己的付出能被转化为一个个好看的数据,帮助明星得到更多杂志封面的拍摄机会,拿到更大牌的代言合作,获得更多影视作品的参演机会。最终,粉丝又会大量地为杂志和代言产品买单。粉丝投入时间精力,更投入真金白银,有粉丝追星时陆续花了20多万元。
 
“粉丝为偶像付出物质或非物质劳动,是一种只追求情感回馈的付出,比如买了很多东西之后,偶像可能会发条感谢或者宠粉的微博。粉丝的情感路线变成大量劳动—流量数据—一点回馈。而资本的逻辑是变现,粉丝会意识到资本的利用,但情感上很难脱离,因为资本和平台塑造了一种‘只有数据能给偶像带来资源’的铁逻辑,情感、数据、资本三者间的密切联动是当下粉丝经济盈利最主要的逻辑链条。”尹一伊说。


 
偶像养成式经纪公司何去何从?


 
这种逻辑链条究竟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关珊珊和艾莉均认为是从韩国男团EXO成员鹿晗、吴亦凡、黄子韬、张艺兴“四子归国”时开始。而之所以外界有这样的感觉,尹一伊认为与当时平台流量资本开始兴起有关。
 
“回国的几位EXO成员是唱跳偶像,当时内地没有直接承接偶像的平台和市场,所以他们打开内地市场的方式是凭借粉丝的应援进入到演艺行业,而平台则在此过程中把应援和数字排行榜、流量劳动关联了起来。”
 
直到2018年,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现象级爆红让唱跳组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热议,选手的经纪公司也连带得到了广泛的舆论关注,这些经纪公司大多学习了日韩娱乐公司的练习生制度,以互联网思维造星,通过参加偶像养成类的选秀节目推出新人或新团。
 
随着《创造营》《青春有你》等同类综艺节目的陆续推出,偶像养成的产业模式逐渐发展壮大,乐华娱乐、时代峰峻等经纪公司的知名度和话题度越来越高。《创造营》《青春有你》像连续剧一样每年都会播出,给各养成式造星的经纪公司提供了持续推出新人的机会。
 
但变化已经发生了。8月底,爱奇艺创始人龚宇表示,取消未来几年的偶像选秀类节目和任何场外投票环节。9月2日,国家广电总局要求不得播出偶像养成类节目。
 
对于以偶像养成、互联网造星为主要运营方式的经纪公司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打击。没了偶像养成类节目这一快速聚集关注度的渠道后,“那些规模比较小、出道艺人比较少的经纪公司,未来会更加危险。”艾莉判断。
 
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认为,偶像养成式的经纪公司肯定会受到冲击,甚至有的经纪公司会直接倒闭,一些新人可能会面临失业。
 
《商学院》记者分别向乐华娱乐、丝芭传媒、麦锐娱乐、觉醒东方和爱奇艺旗下的果然天空娱乐等公司发送采访函,询问偶像养成节目被禁播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以及公司是否会进行相应的业务转型等,但截至发稿,上述经纪公司都未回复。
 
在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看来,偶像养成类节目被禁播给以此为主要推新渠道的经纪公司带来的是釜底抽薪般的影响,过去这类经纪公司的模式更多的是建立在粉丝经济基础之上,而非建立在精品内容基础上,但政策重拳或将倒逼这类过去野蛮生长的经纪公司重回初心,专注打造艺人实力和精品内容,以版权作为基本输出形态和盈利模式。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