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发钱并不会刺激消费

作者:沈萌 来源:沈萌经济评论 日期:2022-08-02 浏览次数:0
面对消费低迷的局面,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有观点提出以向全社会发钱的方式,刺激消费、刺激经济成长。那么,直接发钱的方法能不能刺激消费、刺激经济成长呢?
2022年初开始,中国经济下行、叠加新冠疫情分散反弹,导致4月份的宏观数据表现非常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是同比下滑超过10%。

 

从各方面来看,中国经济都可能出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最为危险的时刻,随时可能会滑出合理运行区间,而滑出合理区间的结果,就是经济增长不足以保证创造足够的社会就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安定因素。

 

面对消费低迷的局面,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有观点提出以向全社会发钱的方式,刺激消费、刺激经济成长。

 

那么,直接发钱的方法能不能刺激消费、刺激经济成长呢?

 

为什么发钱能刺激消费和经济成长

 

经济成长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有钱了就可以消费,有了消费就创造出需求,有了需求就带动了生产,有了生产就保障了就业,有了就业就能够有更多钱,进而继续扩大消费、需求、生产、就业……最终推动经济规模成长。

 

反之,如果没钱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更没有钱……这是一个负向的循环。

 

当前环境下,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弹,特别是部分地区出现全城封闭、全城静默时,人们对未来前景的心态抱持相对负面情绪,一方面收入受到影响,会减弱消费的意愿,另一方面预期受到影响,也会减弱消费的意愿、即人们更愿意储蓄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所以,如果能够由政府向人们发钱,人们就有了额外收入,用来增加消费,相当于人为创造出消费的需求,为经济循环添加额外的动能,推动经济循环加速。

 

为什么发钱不能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

 

前文解释了认为发钱可以刺激消费和经济成长的原因,但实际上,发钱真的能够刺激消费吗?

 

首先,政府发钱的钱从何而来?

 

政府的钱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是财政盈余,第二是发行国债。前者是通过各项财政收入扣除各项财政支出后的结余,后者是政府通过发债的形式向投资者借钱。

 

但是新冠疫情已经持续进入第三个年头,国务院已经开始考虑适度增加赤字率,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所谓增加赤字率就是说扩大入不敷出的程度,这也说明,政府兜里没钱、如果有钱就不需要增加赤字率,而政府借钱就要增加负债率,名义上最终仍然通过改善财政收支状况还债,虽然国债有可能永远不会偿还清零。

 

政府借钱还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相当于让央行因更多的钱注入到经济系统中,导致流动性进一步增加,而货币宽松的主要结果之一就是物价上涨,当前美国的通胀率连续数月在高位,就是货币宽松政策的恶果。

 

政府借债、央行印钱,发给人们进行消费,但是由于货币宽松推动物价上行,那么发钱消费的动能实际上就被打了折扣,而且高通胀下如果还不能刺激经济,就会出现“滞涨”,即经济成长停滞与通货膨胀加剧同时发生,承受打击的仍然是普通人。

 

其次,钱要发多少?

 

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中国现有人口大概14亿多,简单取14亿计算,如果每人发1000元,这笔支出就是1.4万亿,而财政部公布的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刚刚突破20万亿,也就是说一次发钱就要支出财政收入的7%。

 

这笔额外支出,远大于预期的财政赤字规模,也就意味着,政府财政要背负更大的负担。

 

再次,钱要怎样分?

 

现在中国存在严重的经济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远远高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如果发钱按人头平均,那么这笔钱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就会面临不同的遭遇,如果发钱按地域差异不平均,那么这笔钱在人们眼中就是一种另类的地域歧视,甚至是有违公平正义。

 

最后,发的钱是不是都会用于消费?

 

钱是同质化的,钱发到人们手里,是无法分辨这钱是工作赚的、还是政府发的,是用来储蓄的、还是用来消费的或投资的。

 

比如新冠疫情在美国开始大规模爆发时,拜登政府向美国民众发了钱,但是多数人并没有用这些钱用于消费,反而愿意趁着美国股市的“牛市”行情去赚快钱。

 

结果就是美股因为大量资金流入不断上涨,拿到钱的人因为炒股收益高于工资而放弃找工作,导致美国就业统计数据表现低于预期,美联储加大货币宽松,推高了美国通胀率,物价高涨让美国民众怨声载道,同时,因为通胀率增长快过投资回报,让多数人不得不再次回流就业市场,美联储又紧急掉头加息压制通胀,美国股市也应声下跌。

 

这样,拜登政府发的钱,一部分因为通胀加剧而消失,一部分因为股市下跌而消失,实际刺激消费的部分远低于预期。

 

另外,钱的同质化也让钱的流向因为人们不同心理的预期而分化,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的人会因为前景暗淡而选择储蓄,储蓄则意味着钱回到银行、并没有进入市场形成或放大流动性,而回流到银行的钱因为乘数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通货膨胀、进一步压低对未来前景的预期,人们更保守选择储蓄。

 

所以,发钱刺激消费、刺激经济成长只是一种纸面上的方案,而在实际运行中,总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怎样才能刺激消费、刺激经济成长

 

“发钱”的初衷很简单,就是通过“发钱”人为创造需求,进而带动生产、就业等经济循环,所以“发钱”的目的是激发人们的消费意愿,与此同时,又不能让这些消费意愿因为其他原因而打折。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也可以不用发“钱”、而是发“具有钱的消费功能且只有钱的消费功能”的替代物,比如消费券。

 

无论是钱,还是消费券,本质上都是政府以财政支出人为创造新的需求,所以是印钱、还是印消费券,最后都是政府买单,钱和消费券都只是买单的形式。

 

可相比钱,消费券只能用于消费,对于人们来说,除了消费没有其他用途。消费券是一笔“意外之财”,人们对于使用“意外之财”的审慎程度远低于常规性收入,所以使用消费券消费没有增加心理成本、不使用消费券消费等于浪费了消费机会,人们的心理普遍又具有损失厌恶的认知偏差,所以会主动、积极使用消费券、不会轻易放弃。

 

消费券最终还是政府财政埋单,与直接印钱发钱的效果类似,但是印消费券没有增加M0、只增加了M2,却可以带动消费刺激生产,启动新的经济循环。

 

所以发钱不会刺激消费,但具有钱的消费功能、却限制钱的其他功能的替代品,才可能将财政支付集中于消费,提高政策的有效率。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