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1万亿美元!8.1万列!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硕果累累

作者: 日期:2023-11-27 浏览次数:0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十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
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

1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天刚刚发布的《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有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在发布会上介绍,2013年至2023年10月,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不可控、不可预测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复苏道阻且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增多。

自2011年3月份至今,中欧班列已顺利运行十多年,业内专家表示其货源地、货物种类、目的地均呈现出新特点。

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8.1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运输服务网络覆盖欧洲全境,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未来,在做大做强中欧班列主通道主干线的同时,将织密支线网络,形成覆盖面广、集疏运效率高的“干支通道运输体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暨G20中心主任徐飞彪表示,中欧班列是我国外部经济资源输入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外贸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中欧班列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重要纽带,是助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载体,其已成为中国经济外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前,就中国在“一带一路”铁路运营方面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中欧班列具有安全、稳定、富有韧性的优势,运输货物品类不断丰富,在开行初期以数码产品为主,目前已扩大到53个大类、5万多个品种产品。“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在国际物流运输受阻情况下,中欧班列运行实现了逆势增长,年均增长26.3%;累计运送防疫物资近1500万件,被誉为国际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

“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潮流当前,中欧班列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创新服务模式,将数字化货物跟踪、智能物流管理和智能化仓储纳入系统,更好服务海内外进出口企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吕越表述,此外,积极探索“人文班列”“旅游班列”也是未来选择之一,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加深理解与沟通,为经贸往来奠定人文基础。

“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前景无比光明。”徐建平表示,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以及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积极拓展合作新领域,着力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完善多双边合作机制
扩大服务贸易“朋友圈”

在今年10月中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我国宣布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这也为下一阶段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深走实指明了方向。

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周中国在本次发布会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扎实落实八项行动,努力实现“五个提升”,推动经贸合作走深走实。即提升贸易合作质量,提升双向投资水平,提升项目建设效益,提升平台机制功能以及提升经贸合作韧性。

其中,在提升贸易合作质量方面,将主要从三方面着力:在“优”上下功夫,不断优化贸易商品结构,积极扩大优质商品进口,促进贸易均衡发展。在“新”上下功夫,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在“通”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过境能力和运行效率,加快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更好促进贸易畅通。

在提升双向投资水平方面,主要包括两方面:吸收外资方面,推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共建国家更多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方面,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与更多国家商签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协议。同时,推动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扩大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除经贸合作外,在服务贸易合作方面,据周中国透露,目前,我国与7个共建国家签署了服务贸易双边合作协议,与共建国家服务贸易额占整体服务贸易额的比重达20%左右,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

在周中国看来,展望未来,我国与共建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拥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下一步,商务部重点抓好“三个一批”。

一是推出一批重大开放举措。包括加快出台实施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

二是打造一批重点合作平台。在试点基础上,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区。

三是完善一批多双边合作机制。在双边方面,推动与更多国家建立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机制,扩大服务贸易“朋友圈”。在多边方面,推进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中国—中东欧国家等机制下的服务贸易合作,落实与中亚、上合组织成员国关于数字贸易领域合作的有关文件。

周中国表示,下一步,将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出台实施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形成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的制度体系。


“绿色丝路”上的新机遇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很多国家都表示,希望与中国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合作。

对此,徐建平表示,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一道,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效益,将绿色发展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全过程。

在构建绿色合作网络方面,中国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并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在务实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合作方面,能源建设领域,中国光伏、风电产业分别贡献了全球市场超过75%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中国企业参与建设了一批清洁、高效、优质的绿色能源项目;设施建设领域,中国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时修建动物通道,在建设中老铁路时栽植灌木约863万株、乔木约5.5万株,这些都为共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有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这一趋势通过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与合作,对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前,11月6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重庆开幕,据大会上首次发布的《创新丝绸之路发展报告》显示,创新合作为共建国家绿色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强大技术支持。搭乘绿色低碳技术合作的“快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迎来更多绿色发展新机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表示,应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缓解贸易不平衡问题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加强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合作与政策协调。除此之外,各国政府应加强对话和沟通,带来稳定的环境,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此前,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境外项目合作的问题,丛亮在10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与合作国有关方面加强政策、机制和项目对接,持续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和推动“小而美”项目,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关于“促进绿色发展”,徐建平表示,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共建国家一道,持续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更好保护地球家园环境,促进和谐发展,造福各国人民。

一是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与共建国家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好发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国际化平台作用,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合作基础。

二是继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务实合作,并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

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合作,深化对话交流和分享经验,为共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绿色解决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来源 | 中经传媒智库综合自中国经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中国金融新闻网、证券日报、湖南日报、红星新闻、央视新闻客户端、每日经济新闻、人民网、中国一带一路网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