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1万亿美元!8.1万列!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硕果累累
作者:
日期:2023-11-27 浏览次数:0次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十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
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
1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天刚刚发布的《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有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在发布会上介绍,2013年至2023年10月,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过21万亿美元,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不可控、不可预测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复苏道阻且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增多。
自2011年3月份至今,中欧班列已顺利运行十多年,业内专家表示其货源地、货物种类、目的地均呈现出新特点。
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8.1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运输服务网络覆盖欧洲全境,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未来,在做大做强中欧班列主通道主干线的同时,将织密支线网络,形成覆盖面广、集疏运效率高的“干支通道运输体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暨G20中心主任徐飞彪表示,中欧班列是我国外部经济资源输入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外贸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中欧班列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重要纽带,是助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载体,其已成为中国经济外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前,就中国在“一带一路”铁路运营方面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表示,中欧班列具有安全、稳定、富有韧性的优势,运输货物品类不断丰富,在开行初期以数码产品为主,目前已扩大到53个大类、5万多个品种产品。“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在国际物流运输受阻情况下,中欧班列运行实现了逆势增长,年均增长26.3%;累计运送防疫物资近1500万件,被誉为国际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
“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潮流当前,中欧班列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创新服务模式,将数字化货物跟踪、智能物流管理和智能化仓储纳入系统,更好服务海内外进出口企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吕越表述,此外,积极探索“人文班列”“旅游班列”也是未来选择之一,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加深理解与沟通,为经贸往来奠定人文基础。
“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前景无比光明。”徐建平表示,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以及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积极拓展合作新领域,着力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完善多双边合作机制
扩大服务贸易“朋友圈”
在今年10月中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我国宣布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这也为下一阶段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深走实指明了方向。
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周中国在本次发布会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扎实落实八项行动,努力实现“五个提升”,推动经贸合作走深走实。即提升贸易合作质量,提升双向投资水平,提升项目建设效益,提升平台机制功能以及提升经贸合作韧性。
其中,在提升贸易合作质量方面,将主要从三方面着力:在“优”上下功夫,不断优化贸易商品结构,积极扩大优质商品进口,促进贸易均衡发展。在“新”上下功夫,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在“通”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过境能力和运行效率,加快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更好促进贸易畅通。
在提升双向投资水平方面,主要包括两方面:吸收外资方面,推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吸引共建国家更多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方面,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与更多国家商签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投资合作协议。同时,推动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扩大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高质量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
除经贸合作外,在服务贸易合作方面,据周中国透露,目前,我国与7个共建国家签署了服务贸易双边合作协议,与共建国家服务贸易额占整体服务贸易额的比重达20%左右,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
在周中国看来,展望未来,我国与共建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拥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下一步,商务部重点抓好“三个一批”。
一是推出一批重大开放举措。包括加快出台实施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
二是打造一批重点合作平台。在试点基础上,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区。
三是完善一批多双边合作机制。在双边方面,推动与更多国家建立双边服务贸易合作机制,扩大服务贸易“朋友圈”。在多边方面,推进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中国—中东欧国家等机制下的服务贸易合作,落实与中亚、上合组织成员国关于数字贸易领域合作的有关文件。
周中国表示,下一步,将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出台实施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形成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的制度体系。
“绿色丝路”上的新机遇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很多国家都表示,希望与中国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合作。
对此,徐建平表示,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一道,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效益,将绿色发展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全过程。
在构建绿色合作网络方面,中国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实施了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并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在务实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合作方面,能源建设领域,中国光伏、风电产业分别贡献了全球市场超过75%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中国企业参与建设了一批清洁、高效、优质的绿色能源项目;设施建设领域,中国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时修建动物通道,在建设中老铁路时栽植灌木约863万株、乔木约5.5万株,这些都为共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有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这一趋势通过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与合作,对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前,11月6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重庆开幕,据大会上首次发布的《创新丝绸之路发展报告》显示,创新合作为共建国家绿色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强大技术支持。搭乘绿色低碳技术合作的“快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迎来更多绿色发展新机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表示,应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缓解贸易不平衡问题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加强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合作与政策协调。除此之外,各国政府应加强对话和沟通,带来稳定的环境,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此前,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境外项目合作的问题,丛亮在10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与合作国有关方面加强政策、机制和项目对接,持续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和推动“小而美”项目,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重点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关于“促进绿色发展”,徐建平表示,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共建国家一道,持续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更好保护地球家园环境,促进和谐发展,造福各国人民。
一是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与共建国家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好发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国际化平台作用,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合作基础。
二是继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务实合作,并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
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合作,深化对话交流和分享经验,为共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绿色解决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来源 | 中经传媒智库综合自中国经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中国金融新闻网、证券日报、湖南日报、红星新闻、央视新闻客户端、每日经济新闻、人民网、中国一带一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