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营经济!八部门联合发布“金融25条”

作者: 日期:2023-11-28 浏览次数:0
受到国内经济结构加速转型的影响,我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局面。 多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充分总结并延续了前期金融服务实体中的成功经验、有效针对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中仍存在的痛点、也为构建和完善长效机制指明了方向。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最新发展局面,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环境的政策部署密集出台。
  • ·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31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 · 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等8部门印发《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
  • · 8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提出28条具体措施;
  • · 9月,中央编办正式批复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国家发改委的内设机构,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系列举措中,金融作为重要资源配置,始终是政策发力的关键抓手。

11月27日,央行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通知强调要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中金公司发布报告表示,“《通知》延续了此前对民营企业融资的一贯支持,在多个维度加强了支持力度,在需求不足具有跨周期特征的背景下,本轮民营企业融资支持的政策发力正逢其时。”


首先,《通知》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和重点。总量上,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结构上,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董事总经理张文朗分析,总量层面,本轮制度性政策安排有利于缓解金融周期下行过程中的“紧信用”现象,结构层面有助于金融周期下半场的经济结构改善。

其次,《通知》再次强调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全方位保障。“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畅通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将全面打开。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近年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总体呈下降趋势,净融资规模连续多年为负。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民营企业信用债存量规模约2.25万亿元,仅占全部信用债比重的3.7%。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服务部联席负责人王正国表示,《通知》以破除民营企业融资难为导向,以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为主要抓手,采用类似“三支箭”的政策组合拳形式,从贷款、债券、股权三种融资渠道为民企提供全方位融资支持。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通知》延续了此前对民营企业融资的一贯支持,以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为主要抓手,从贷款、债券、股权三种融资渠道为民企提供全方位融资支持,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民企企业和民营经济金融资源配置,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银行贷款对民企支持力度
有较大提升空间

今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获得政策大力支持。关于7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总体要求、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八方面提出了31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可以看出,关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出台将有助于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痛点和问题。破除市场准入和竞争障碍,将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将有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提升法治保护水平。

从“31条”到“25条”,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25条”是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的贯彻落实,也是对“31条”中“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的细化和深化。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分析,从A股市场的数据来看,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市场主体力量,上市非金融企业数量达3368家。相比之下,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王正国指出,从供给视角,文件将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进行了强化,通过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为民企债券提供了更完备的投资保障以及更强的投资价值。从需求视角,银行、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及资产管理类机构等机构投资者以风险防范和产品流动性为主,风险偏好较为趋同,只有少量优质民营企业债券才能进入可投资标的库。

“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非上市企业财务数据缺失问题,金融科技赋能以及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增强。”章俊指出,金融机构需要强化科技赋能,通过大数据手段,盘活海量公共数据资源,深度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的信用类融资产品,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精准性。同时,金融机构还应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支持供应链上民营中小微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


多渠道畅通民企融资

畅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有望进一步发挥。

《通知》强调,要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其中,股权方面涉及3条,包括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发挥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作用。

中银国际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肖成哲表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痛点在于信用资质较弱、缺乏抵押物、在债券市场上认可度偏低等。此次《通知》在多渠道支持民营经济融资的政策制定上,不仅仅在总量层面提出了提升占比和规模的量化目标,还针对痛点做出了细致的政策安排。如针对民企缺乏抵押物而着重加大信用贷支持力度等。

私募股权投资、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上市、并购重组,涵盖了企业从早期初创到成熟发展的主要阶段的股权融资形式。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不仅强调了多层次股权市场对民营经济的全链条支持,更明确了之后会有具体细则出台,以保障政策执行落地。

在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方面,《通知》提出,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行上市和再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赴境外上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研究优化并购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在支持民企上市和并购的背景下,业内预计,IPO和并购重组政策或将动态调整。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此前在金融街论坛曾明确表示:“将坚持注册制基本架构不动摇,并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动态评估优化定价、减持、再融资等制度安排。”

在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方面,《通知》要求,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突出私募股权市场定位,稳步拓展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认股权综合服务等创新业务试点,提升私募基金、证券服务机构等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积极性;支持保险、信托等机构以及资管产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自愿的前提下,投资民营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和未上市企业股权。

在发挥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作用方面,《通知》强调,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支持更多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民营企业;积极培育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增加对初创期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投入;完善投资退出机制,优化创投基金所投企业上市解禁期与投资期限反向挂钩制度安排;切实落实国有创投机构尽职免责机制。

此外,《通知》还指出,要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截至2023年9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达14.33万亿元,占外贸总值的52.9%,依然成为我国外贸主力军,民营企业对跨境融资和国际业务的需求在持续攀升。

章俊指出,境外融资是实现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的重要路径之一。通知强调“扩大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科创企业因其“轻资产、高成长”的特征较难获得信贷支持,扩大试点范围可以有效缓解其融资需求。

来源 | 中经传媒智库综合自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21财经、经济参考报、 证券时报、中国商报、新京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