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韦志超:房地产下行将致GDP增速降低,2022年经济对疫情正“脱敏”

作者: 日期:2022-02-07 浏览次数:0
当前,疫情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仍然在继续,但宏观经济对疫情的“脱敏”趋势也愈发明显。随着市场“维稳共识”逐渐形成,中国经济将如何变化?在中欧高管教育近期举办的2022年首次“首席说”论坛上,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韦志超博士分析了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走势,并探讨了2022年的投资机会和风险。
 
2021经济整体单边下行
 
刚刚过去的2021年,不管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整体经济呈现出单边下行的态势。展望2022年,市场普遍认为房地产和出口增速的下行将明显下拉经济增速。然而,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维稳,市场形成了较强的“维稳共识”。因此,如何对冲房地产和出口增速的下行,是2022年最重要的宏观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谈市场最关心的房地产对经济的下拉。去年6月开始,房地产商在融资端受到很大的压力,导致房地产所有指标单边下行,且下行幅度不小。房地产影响了经济的方方面面,包括房地产销售、房地产投资、土地购置、财政收入和税收等等。根据我们的估计,2022年房地产下行将导致GDP增速降低1.7%左右。
 
目前,房地产各项指标处于历史低点,但并不是最差的,2014-2015年的各项指标比现在低很多。根据历史规律,当房地产各项指标处于低位时,政策会变宽松。但是目前市场猜测的政策走势跟以往有所区别,市场预期政策可能会稍有放松,但不会有过大的刺激,真正做到托而不举。因此,市场预期房地产增速下行将对2022年的GDP增速造成一定影响。
 
影响2022年经济增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出口。2020-2021年这两年最大的超预期是出口,两年里出口复合增速达到了15%左右。这是因为全球疫情导致了很多国家的生产以及供应链出现问题,生产能力下降。东亚疫情控制有效,供应链相对较近,市场得到保持,所以东亚的出口情况都比较乐观。
 
展望2022年,假设今年全球疫情没有太大变化,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占比可能变化不大,依然维持强势。但是,中国出口增速可能会大幅下降,由2021年15%的复合增速降为5%左右。因此,尽管出口的绝对值往上走,但对GDP增速的下拉作用是明显的。
 
当前经济对疫情逐渐脱敏
 
如果房地产和出口增速下行对经济增速造成影响,哪些部门能够形成对冲呢?
 
我认为,在政策呵护下,整体经济将保持大致平稳,财政货币各方面政策趋于宽松,基建制造业、其他投资及三产将共同对冲房地产和出口下行的影响。
 
 
最为重要的,是第三产业的修复,这要从疫情和第三产业的关系说起。我们知道,疫情对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然而这一冲击是逐渐发生变化的。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四波疫情。其中,7-8月份和10-11月份的疫情比较严重,涉及面广。10-11月份的疫情比7-8月份更严重,我们理所应当认为前者对经济的冲击比后者更大,但实际上,从消费和服务业的指标来看,结果是相反的。比如,7-8月份社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实际同比下滑的程度要比10-11月更严重。10-11月的社零增速实际上回到了4-6月份疫情不太严重的水平。这可能说明,经济特别是服务业正在对疫情进一步脱敏。
 
 
因此,在中性的假设下,假设今年疫情和去年下半年差不多,消费和服务业可能环比往上修复,三产的增速还会进一步提升。
 
对于GDP同比增速,三产对同比的贡献可能会更大,因为这两年三产的基数比较低。举例来说,2009年左右金融危机,美国的消费下滑,但同比增速下落后又往上走,回到原来的水平。这两年中国的消费增速,包括服务业的增速非常低,三产的复合增速只有5%左右,离正常的7%-8%的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而今年的增速可能会回到原来正常的水平,由此带动GDP的增速有很大修复。
 
 
除了三产,其他托底经济的部门,市场已有较多分析。一般认为,在政策的支持下,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会有一定的提升,但幅度可能不会太大。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除了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制造业、房地产及基建投资之外,其他投资的贡献可能会超出预期。这是因为,一方面央行会保证社融增速的稳定,在房地产融资没有大幅恢复的背景下,其他投资的融资将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在疫情的影响下,其他投资这两年的增速较低,因此对于2022年的增速来说,基数较低。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如果政策出手呵护,尽管房地产和出口带来一定影响,但其他部门的支撑能够进行有效对冲,使得2022年的经济增速维持在5%-5.5%的区间。
 
股市:2022仍有机会
 
过去三年,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走出了波澜壮阔的牛市,历史上第一次连续三年的年线为阳线。我认为,2022年仍然有机会,特别是港股,但整体的收益率预期会适当降低。我的核心判断是,股市有机会,债市偏振荡。
 
简单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有三点重要提示。第一是维稳,对企业盈利预期有所提升;第二是不折腾,对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帮助;第三是货币政策偏宽松,对市场有明显支撑。
 
当下的资本市场与2018年底的情况类似,我们认为,随着维稳政策的出台,股市会有修复行情。由于A股在2021年跌幅较小,因此上涨空间不大;而港股因为在2021年跌幅较大,修复的空间明显更大。
 
整体来看,今年股市应该还是有机会的,整体收益率不要期望太高,需要更加注重结构性机会。从风格的角度来看,维稳板块和消费板块有一些机会,成长类的板块可能有调整,周期股可能会有分化,没有系统性的走势。
 
首先,低市盈率的指数可能会跑赢高市盈率的指数,背后的逻辑有两点。第一,经济维稳会利好低市盈率的指数,包括银行、地产、建筑、建材等板块。第二,创新方面力度可能会收缩。过去几年强调高端制造、创新,今年的重视程度会下降。过去两年,这些板块的市盈率非常高,因此高市盈率的指数可能会表现偏弱。
 
去年比较成功的是创业板,特别是新能源和半导体引领了行情。今年创业板的指数可能会相对较弱。原因有两点:首先,过去一年成长股的走势跟十年期国债的宽松和下行有关系,而十年期国债再往下走的空间不大;另外,今年政府对创新的紧迫性下降,预期向下调整。
 
消费还有一些机会,但是跟疫情高度相关。食品饮料最近有修复行情,因为大家对疫情逐渐脱敏,但是随着疫情反复,又下调了;消费者服务跟航空有关系,表现稍弱,如果今年疫情好转,可能会继续修复。
 
去年周期股有明确的行情,但是今年可能将分化,整体会是振荡的走势。主要原因在于整体商品价格可能在今年小幅下行,因此周期股可能没有太明显的系统性机会。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