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级别风口爆发,氢能突飞猛进!北京发布重磅方案,印度狂砸100万亿,锂电不香了?

作者: 日期:2021-08-18 浏览次数:0
8月16日下午,氢能板块又迎来重磅政策。据报道,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年前,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
氢能突飞猛进,锂电则显得落寞。昔日明星锂电不香了?
8月16日,上证指数微涨0.03%,报3517.34点,自3312低点反弹以来14日录得12阳;深证成指跌0.71%,创业板指跌1.31%,科创50跌0.31%。不过,从个股的表现来看,今天竟然呈现出涨多跌少的格局。外资的表现也相当给力,北向资金全天单边净买入62.0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40.99亿元,深股通净买入21.02亿元。只是盘面上的风格较为凌乱,唯一有持续性的风口就是氢能。


 
图源:上证指数
 
氢能板块午后彻底爆发,沪深两市走势分化,且两点之后的一波跳水杀伤力不小。前期火爆的锂电、稀土永磁等板块狂跌,宁德时代盘中一度跌超6%;近期,券商中国曾多次提示氢能的机会。今天午后氢能源概念终于井喷,成为两市具备持续性的新题材。
 
政策加持,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自7月国资委透露,超三分之一央企正在制定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开始,各地接连出台发展氢能相关政策。近日,北京市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印发《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资料显示,北京市氢能技术研究在我国起步最早,经过近二十年持续研发和企业孵化培育,现基本掌握氢能产业体系各技术路线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全产业链基本贯通,在科技创新、产业基础、支撑要素和市场应用方面具有全国领先优势。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其中,氢能供应领域73家,燃料电池领域89家。2020年,北京氢能产业实现产值约30亿元,总体处于中试到产业化过渡阶段。

此次方案的目标是,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大示范工程为依托,2023年前,实现氢能技术创新“从1到10”的跨越,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交通运输领域,推广加氢站及加油加氢合建站等灵活建设模式,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分布式供能领域,在京津冀区域开展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示范项目,推动在商业中心、数据中心、医院等场景分布式供电/热电联供的示范应用;开展绿氨、液氢、固态储供氢等前沿技术攻关,实现质子交换膜、压缩机等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全面降低终端应用成本超过30%。
 
2025年前,具备氢能产业规模化推广基础,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氢能产业关键部件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减少碳排放200万吨。交通运输领域,探索更大规模加氢站建设的商业模式,力争完成新增37座加氢站建设,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分布式供能领域,在京津冀范围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供电、供热的商业化模式,建设“氢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累计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10MW以上;建设绿氨、液氢、固态储供氢等应用示范项目,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材料及部件自主可控,经济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尽管政策频出,但氢能产业本身仍存在着发展阶段性的痛点,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川财证券指出,氢能目前所处阶段类似于锂电池在2010年的阶段,尚属于整个行业的导入阶段,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规模化降低成本,氢能源商业化进程将加快。
 
从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有90%以上加氢站利用率不足,加氢站亏损严重;资本过多集中电池环节,汽车端应用较少,技术进步有限;产业链各环节相对孤立,难以形成发展合力等。
 
从北京市方案的措辞上看,提出“从1到10”的目标,显然意味着政府认为,该产业在一定地域内已完成了最艰难的“从0到1”的起步阶段。方案也指出,北京市现基本掌握氢能产业体系各技术路线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全产业链基本贯通。
 
印度借势入局氢能,欲投万亿造基建
从全球的格局来看,目前氢能技术最好的是日本和美国,而电动车产业链最完整的是中国。拜登在其刺激方案中提到要发展燃料电池,很在程度上可能是要在新能车这个赛道上与中国展开竞争,氢能便成了他们的抓手。事实,欧洲在氢能的发展上也不遗余力。而最新喊出“爆炸性”口号的是印度。
 
饱受新冠疫情困扰的印度,经济持续陷入低迷,这一次,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印度要砸100万亿来搞基建。
 
据路透社报道,8月15日,印度总理莫迪说,印度将斥资100万亿卢比(约合1.3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8万亿元)启动一项国家基建计划,该计划将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并扩大清洁燃料的使用。这些投资将用于印度的物流部门,帮助整合该国的各种运输方式,从而缩短出行时间,提高行业生产率,并将提高印度工业的全球竞争力。莫迪表示,印度每年在能源进口上花费超过12万亿卢比,实现能源独立至关重要。同时设定了2047年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称该目标可以通过普及电动汽车、转型以天然气为燃料基础的经济以及使印度成为制氢中心来实现。
 
莫迪并没有透露此次基建计划的具体内容,但此次基建方案确实是大手笔,要知道,2008年到2017年的十年时间,印度在基建方面的投资总共才1.1万亿美元。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加强印度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印度走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进一步加重的经济衰退。在上一个财年,印度的经济产出下跌了创纪录的7.3%,而第二波疫情的暴发推迟了经济复苏。
 
印度最大金融机构之一HDFC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巴鲁阿表示,“这些投资可能是更广泛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但这一次将重点放在物流上,这是印度基础设施升级的最大制约因素。莫迪正试图改善国内供应链,并融入国际供应链,这将有助于提高印度在全球经济中的出口份额。”去年印度出口额下降7.2%至2906亿美元,莫迪上周要求将印度本财年的出口目标设定为4000亿美元。
 
8月15日当天,莫迪还公布了25年内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实现方式包括扩大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的使用、推广电动车,将印度打造成全球绿色氢生产中心,并争取到203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且因为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该国将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作为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印度85%的石油需求依靠进口,每年为能源进口支付12万亿卢比。莫迪计划在未来25年内逐步减少印度的能源进口,作为印度实现碳效率目标的一部分。莫迪说:“印度要想自力更生,就必须实现能源独立。到第100个独立日,印度将在能源方面实现独立。”另外,在国家氢能使命下,印度的目标是成为生产和出口绿色氢的全球中心,致力于将印度打造成为氢能大国。由此可见,氢能将是未来全球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
 
锂电池、半导体“凛冬将至”?氢能板块,东风渐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氢气产量同比增加了25%,其中利用新能源制氢的比例提高了30%。电解水制氢规模的提升,使电解槽等设备需求增加。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成为有效供氢主体,但目前电解水制取的“绿氢”仅占氢气总产能的4%。预计产业链长期产值可达10万亿元以上。
 
从国内的财政刺激来看,今天有媒体报道称,按照要求,财政部将当前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以奖代补”方式,选择部分城市群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示范期暂定四年。此外,《财政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807号建议的答复》中透露,目前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进行综合评审,方案成熟一个实施一个,重点支持基础好、资金落实到位、计划目标明确、应用场景清晰、政策制度有保障的城市群。
 
今年以来,国内多地都把建设加氢站列入了重点任务,佛山、芜湖、郑州等城市的加氢站数量均超过30个,全国布局加氢站运营的企业数量也超过了20家。上游制氢技术的研发突破是产业链实现垂直联动的决定因素。
 
天风证券指出,氢能技术可重构我国能源生产与使用结构,产业链长期价值可看到10万亿以上。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考虑到氢能产业链环节众多且未来功能上可完全实现对锂电池的替代效应,预计将成为资金容纳度较高的革命性赛道。产业链层面,尽管本轮氢能源行情以下游燃料电池需求放量为驱动,但上游制氢技术的研发突破,才是产业链实现垂直联动的决定因素。落实在投资层面,主要有三个方向的机会:
 
(1)上游制氢环节:尽管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电解水制氢因低碳、高纯度、易与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等优势,而有望成为未来氢气制取的主流方式。具体来看,我国PEM电解水制氢技术距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当前碱性水制氢技术难以实现氢燃料电池对风光电储能需求的匹配。随着未来PEM电解水制氢法规模化应用的技术突破,氢能产业链内部的传导有望更加顺畅,因此,上游制氢技术的研发或将是政策扶持与企业投资的重点方向。
 
(2)中游储运环节:国内氢储运尚未存在兼具能效性与安全性的解决方案,预计未来液氢和管道运输将成为主流方式。其中,国内低温液态储氢产业化尚不充分,或将成为行业下一个增长点。
 
(3)下游应用环节:与锂电产业下游以动力电池为主要应用类似,FCEV配套的氢燃料电池是氢能产业链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燃料电池企业有望在产业重塑浪潮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中期景气度可期。


 
风口之下,氢能产业“赛道”竞逐日趋激烈。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由于其灵活高效、清洁低碳、应用广泛,正在成为全球争相发展的未来能源新星。日美欧多个国家制定氢能发展战略,储氢、运氢、加氢等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等领域率先开展示范应用。碳中和战略是推动氢能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氢能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氢能全产业链将迎来发展爆发期。
 
来源:每经网、券商中国、第一财经、界面新闻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