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执行局局长黄文俊:涉民生执行案件是难点,是千钧重担之所在

原创 作者:封莉 日期:2025-03-13 浏览次数:0

最高法执行局局长黄文俊 摄影/封莉

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举办2025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访谈。据最高法执行局局长黄文俊介绍,2024年全国法院全年执行到位金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3.5%,相当于GDP的1.73%。

在介绍全国法院2024年执行工作整体情况时,黄文俊给出三组数据,一是在全国法院案件数量仍然增长的情况下,实现执行案件数量下降。2024年,全国法院申请执行案件下降6.3%。二是在执行案件数量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提升。2024年执行完毕率40.13%,增长5.13个百分点,执行到位率54.29%,上升8.1个百分点。三是通过立审执一体化机制提升执行质效。2024年保全案件同比增长30.8%。目前,执行案件依然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2024年全年执行到位金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3.5%,相当于GDP的1.73%。

黄文俊说,最高法院全面推开交叉执行后,追责了180件执行案件。

“涉民生执行案件是一个难点。”黄文俊说,因为追索劳动报酬、农民工工资、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保险待遇等案件,涉及千家万户,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着力点,也是人民法院千钧重担之所在。

据介绍,在涉民生案件执行中,人民法院开展了专项行动,加大执行力度。推动集中执行与常规执行相结合,开辟绿色通道,对涉民生执行案件实行快速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对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被执行人,依法给予制裁,涉嫌犯罪的,坚决依法严厉打击,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约64万件,执行到位金额约517亿元。其中,执行结案涉农民工案件7.52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8.64亿元。

对生活困难、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各级法院积极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对不符合司法救助条件但生活困难的申请人,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合力救助。2024年,各级法院执行部门司法救助2311人,救助金额9455.51万元。

 

最高法民一庭庭长陈宜芳 摄影/封莉

围绕民生司法保障,最高法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表示,2024年,全国法院依法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1800余万件,其中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案件近550万件;最高法院制定涉彩礼纠纷、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二)等4个司法解释。

“人民法院积极回应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给司法带来的新挑战,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有序发展,创造更有尊严、更有体面的社会环境。”陈宜芳表示,例如,顺应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发展需求,依法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等涉人工智能侵权、合同纠纷等案件,亮明兼顾保护人格权益与引导技术向善的司法态度,为新业态、新技术划定应用边界,助力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