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净负债率大增 金地“抢收”背后危机已现

作者:文/胡嘉琦 / 发布时间:2018-10-15/ 浏览次数:0
  在密集的楼市调控政策下,房产市场降温,房企们一直如履薄冰。曾是地产界四强“招保万金”之一的金地集团(600383.SH),要重回巅峰时刻,依然任重道远。

  2016年金地集团的销售金额突破千亿,在2017年初,金地提出在3年内冲击2000亿元目标。虽然,2017年金地的销售业实现了40%的增幅,但是从2018年的业绩来看不容乐观。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1-9月,金地的销售额是1066亿元。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监测的32家知名房企销售额数据显示,在1月到8月,这些企业的累计销售业绩平均上涨约38%,但是,金地集团却是其中数不多的逆势下滑地产企业。9月份加快推货速度后,销售业绩回暖,但是,不乏以价换量的方式进行“抢收”,回笼资金。

  为冲击2000亿目标,金地集团近年来大举拿地,截至6月底,金地已进入全国50多个城市,总土地储备约4100万平方米,同时导致经营现金流净额大减。快速拿地使金地资金承压,净负债率也大幅增高至74.16%。同时,合作项目多,权益占比低,也导致对经营业绩增长受限。

  变相降价,回笼资金

  根据9月7日,金地公布的前8月销售业绩数据显示,2018年1-8月份金地累计实现签约面积为487.9万平方米,同比上升0.11%;累计签约金额880.6亿元,同比下降2.45%。其中8月份单月签约面积约5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19%;实现签约金额112.4亿元,同比下降6.55%。

  在接受《商学院》杂志采访时,金地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销售业绩下滑主要时由于上半年的出货量和推货节奏的问题,第四季度会向好。

  近日,金地地产公布了2018年9月份销售情况,单月签约面积9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96%;实现签约金额180.3亿元,同比增长46.12%。2018年1-9月公司累计实现签约面积58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0%;累计签约金额1060.9亿元,同比增长3.39%。

  不仅仅是金地在9月份销售回暖,房产企业“金九银十”的规律确实仍在其作用。根据相关报道,中原地产等披露的相关数据统计,截至10月10日,从披露销售简报的29家房企来看,9月销售额平均环比增速为19.78%,明显高于8月份的10.54%。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9月单月销售额增加明显表明开发商加快了推货速度,其中不乏通过降价促销或者低开走量方式,这并非市场真正回暖,而是市场降温过程中房企的“抢收”行动。

  金地在9月份也实现了千亿销售额,这背后或与以价换量有关。

  降价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个敏感词,打砸售楼处的事件时有发生。据了解在9月下旬,泰禾合肥院子某户型降价4000元/平方米促销,随即引来老业主集体维权。

  相比直接降价导致的“维权”活动,开发商则更多采用变相价格策略。

  《商学院》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联系了位于嘉兴市金地某楼盘售楼处营销中心,目前该楼盘正处于尾盘销售期,虽然没有公开宣称降价促销,但是实则进行了变相降价。对方表示,目前82平方米的3房2厅的精装洋房不再绑定原价30万的车位,每平米降幅约4000元左右。

  不仅是在嘉兴这样的三四线城市,有相关报道称,9月初,金地位于东莞万江的某楼盘也在进行清盘促销,降幅在 3000元/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

  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资金链紧张和债务即将到期的压力下,降价促销是刺激购房者入市,获得资金完成销售任务的最好方法”。

  资金承压

  从克而瑞近日发布的《2018年1~9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来看,目前突破千亿销售规模的房企已达18家,曾经地产业昔日龙头、今年已经“三十而立”的金地集团只位列第16位。

  冲入千亿阵营的金地接下来将面临更为激烈的规模竞逐。克尔瑞预测,规模房企数量进一步提升,全年千亿房企数量或超30家。

  房企的规模扩张很大程度是对土地的争夺,由此,对土地的争夺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按照金地“均衡全国市场布局,聚焦重点城市群”的战略,金地依旧坚持深耕一二线主流城市的投资策略。截至2018年上半年,金地共获取48宗土地,总投资额约569亿元,新增约557万平方米的总土地储备,其中一线、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分别占比26%、54%和20%。

  过度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及产品定位过高,在调控趋严的背景是否会给项目快速去化带来压力仍存疑。

  黄立冲认为,房企不断扩张,土地储备越来越多,当市场掉头向下时,继续扩张对企业的运营战略和资金管控能力提出更多要求。

  纵观金地五年土地投资情况,可见虽然其投资额不断增多,但是权益投资额占比始终低于50%。尽管公司近两年加大了投资力度,尤其是在2017年大幅扩张,但是土地成本也有较大提高。同时,金地近三年的新增土地及土地储备权益占比相较2013年的73%,2014年的70%有大幅下降。

  金地集团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大幅下滑,为-107亿元,在A股上市房企排名倒数第二。而上年同期仅为-30.14亿元,同比下滑257%。

  对此, 金地方面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金地高度重视现金流安全和企业负债管理。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主要因为销售回款减少、土地购买保证金支出增加所影响。

  根据金地2018年上半年中期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剔除预收账款后的实际资产负债率为67.3%,净负债率为74.16%,相比去年末分别上升了6.0和25.9个百分点。负债率已由2017年的72.13%上升到2018年的74.16%,净负债率大幅增高。

  这可以从侧面佐证,为重返第一梯队,金地开启新一轮规模扩张,快速拿地使金地资金承压毫无疑问。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此类偿债压力来说,近期资金压力大,那么适当以价换量是必要的。而且这个时候很多企业都降价,那么单个房企来说也需要采取此类策略。另外从实际情况看,借这一波降准的机会,积极争取各类低成本的融资,也是比较关键的”。

  持续日益收紧的调控政策下,房企资金链承压较大。此前保利地产研究院方面曾公开表示,面对融资和偿债的双重压力,房企“现金流”管理尤为重要。加紧回笼资金、确保财务稳健,是面对行业短期调整风险的首要举措。

  合作项目多存风险

  截至2018年6月,金地已布局全国50个城市,总土地储备约4,100万平方米,不过权益土地储备仅约2200万平方米,占比仅约50%。

  近年金地集团合作项目较多,据相关报道显示,其中八成项目是以合作模式展开,且多个项目权益占比较低。

  对于合作项目较多等情况,金地方面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称,公司近年来合作项目较多,主要是因为合作可以弱化竞争,方便公司以合理成本获取新项目,同时合作能够相互学习促进、共享资源,降低经营风险。公司始终随着行业及自身业务的变化,灵活调整投资及合作策略,更注重股东收益的综合提升,而非单纯的报表结算收入的提升,公司后续也会注意平衡报表内外项目比例。

  严跃进分析称,从当前房企合作拿地来看,其实权益风险在于,联合拿地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高周转的开发,因为协调成本增加。所以若非资金压力大,很多房企其实还是会采取独立开发的模式。从企业规模做大和规模扩张来说,一个风险是比较明显的,即现在部分城市销售市场表现不好,所以未来若是降温,那么部分土地项目可能是要被套。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对《商学院》记者表示,合作项目很容易出现产权不明晰等争议,合作企业需对权益分配及利润再分配。

  这样以来,坚持合作拿地且权益占比偏少,对于金地来说也影响到金地实际的销售业绩,或将迎来后劲不足的局面。

  作为一家股权分散,长期缺少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的公司,金地的股权争夺近年也频繁发生。股权的变动难免会影响公司管理层及运营的稳定,甚至业绩。

  在巨大的市场压力面前,金地能否如期如愿实现2000亿目标,《商学院》将继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