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资管新规”即将落地!保本型理财产品将清零,打破刚兑,2022年投资者该如何抉择?

原创 作者:闫佳佳 石丹 / 发布时间:2021-12-22/ 浏览次数:0
距离“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不到10天,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进入倒计时。2021年12月6日,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四家理财子公司首批4只养老理财产品分别在武汉、成都、深圳、青岛同步发售。
 
2021年9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通知称,银行理财市场自“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发布以来,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行业市场机构的努力下,净值化转型取得显著进展,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是进一步发挥理财业务优势和特点、促进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丰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的重要举措。此次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范围是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试点期限为一年。
 
“资管新规”即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落地,多家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清零,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显著提升。转型完成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打破刚兑,银行产品除了存款,理财产品都将不保本,投资者将自负盈亏。那么,银行理财净值化会带来哪些变化?对投资者有哪些影响?转型过后银行理财产品新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理财产品如何吸引投资者?《商学院》记者就净值化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相关问题致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回复《商学院》记者表示:“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养老理财产品将突出‘养老’属性,有着更加注重保障长期投资收益、更好控制产品净值波动、更灵活的流动性支持等亮点。在产品设计方面,建信理财‘安享’系列养老产品增加了更人性化的申赎规则和更灵活的流动性支持。其中封闭式养老理财支持按月分红,开放式养老理财支持小额定投,两个创新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客户的流动性和投资需求,注重引导客户进行长期养老规划。”
 
平安银行表示,不接受采访。此外,截至发稿,未收到其他4家银行回复。
 
 
 
净值化转型收尾
 
 
 
银行理财产品是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的理财工具,理财产品主要分为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保本型)和净值型理财产品两类。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
 
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是银行把募集的资金拿去投资,不管银行投资结果盈亏,产品到期后银行都将按投资者购买产品时承诺的收益率支付收益给投资者。净值型理财产品没有固定收益率,银行根据实际投资情况,定期公布产品的净值。银行理财净值化打破了刚兑,投资者要自己承担投资风险,可能赚钱也可能产生损失。
 
2021年11月1日,银行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理财市场数据分析》显示,2021年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新发产品1.17万只,募集规模31.87万亿元,新增投资者数量987.98万个,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263亿元。截至9月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同比增长9.27%,净值化比例超86%,市场运行平稳。
 
银行业公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已经有多家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全部清零,其中包括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等。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在第三季度净值化表现高于预期,净值化转型平均数分别为80.62%、83.18%和93.70%。城商行表现突出,南京银行已经完成净值化转型,上海银行、长沙银行的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也达到了95%以上。
 
然而,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业净值化转型效果如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能否交出满意答卷?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仍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规”监管政策出台后,银行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来促进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2021年三季度理财市场数据分析》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理财公司共获批筹建29家,21家正式开业,产品存续规模达13.69万亿元,较年中增长36.75%,同比增长2.75倍。随着理财业务的转型与理财公司的发展,理财公司市场份额占比稳步增加,占比达48.97%,成为理财市场绝对主体。 
 
互联网财富管理业务专家王永升表示,理财子公司为去刚兑、净值化而生,目的就是承接银行理财的存量规模,不至于全流失到公募基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补充道,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可以进行风险隔离,理财子公司进行独立运营,形成专业化的投资团队,是未来银行理财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监管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并非所有银行均符合条件,没有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展上可能受到一些限制。
 
 
 
监管政策梳理
 
 
 
2002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理财业务。银行理财业务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投资者资金配置需求、推动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正式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第十四条规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该商业银行可以托管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但应当实现实质性的独立托管。独立托管有名无实的,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纠正和处罚。此外,第十八条还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
 
为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促进统一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2018年9月,银保监会公布实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为资管新规的配套实施细则,与资管新规一致,要求理财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资资产,允许符合条件的封闭式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计量,通过净值波动及时反映产品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在清楚知晓风险的基础上自担风险。过渡期内,允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估值核算规则,确认和计量理财产品的净值。
 
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2019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为加强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监督管理,促进银行理财子公司安全稳健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19年11月,《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投资股票、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等资产的风险系数为0。这将引导其加大对股票、债券等标准化资产的配置力度。
 
2021年5月,《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办法第四条规定,从事理财产品销售业务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合作协议及理财产品销售文件的约定,诚实守信,谨慎勤勉,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打破刚性兑付,不得直接或变相宣传、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021年6月,《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对商业银行及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提出具体监管要求。在投资范围和投资集中度、流动性管理和杠杆管控要求等方面,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监管标准基本与货币市场基金等同类产品一致。
 
上述相关政策出台对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产生重要影响。
 
 
 
净值化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
 
 
 
此前,10月2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表示,从前期摸底情况来看,预计今年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机构可以如期完成整改任务。对于个别银行剩余的少量难处置资产,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直至全部清零。
 
虽然大部分银行机构能完成整改,但少量银行可能无法顺利完成,王永升向《商学院》记者表示,银行过往发行的理财产品可能是2年期、3年期甚至更长时间,产品未到期很难清零;理财期限和底层资产期限不匹配,需要给底层资产找资金承接;底层资产可能发生坏账或者逾期,这三项都可能影响整改的进度。
 
郭田勇表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不能‘一刀切’,因为此前发行的理财产品可能期限较长,还未到期,强制清零容易引发问题,所以仍需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而且资管新规过渡期并非要求强制清零,而是不断压降存量,促使其顺利完成净值化转型。”
 
王永升表示,净值化转型减轻了银行资产端的压力,但是,客户服务的压力增加,几十年来教育的客户心智,就认可固收,不认可净值化,客户服务的难度增加;同时员工对于净值化的理解可能有限,而净值化恰恰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郭田勇也认为,净值化转型对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筹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为转型以后,银行理财资金运营主要是在公开市场进行投资,需要更高的专业能力。
 
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有很多相似之处,没有预期收益,银行也不承诺保本,用户实际获得的收益仅与产品净值有关。那么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竞争优势和劣势有哪些?王永升认为,单从产品层面,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竞争没有优势,公募基金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公募基金种类丰富。从客户层面,银行建立理财子公司,更了解客户的基础情况、资产情况、负债情况,更能匹配到适合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和生命周期的理财产品。
 
转型完成是开始不是结束,王永升表示:“债券型净值化银行理财、固收+净值化理财是转型过后银行理财产品新的发展方向。”
 
打破刚兑,投资者如何抉择?
 
打破刚兑,银行产品除了存款,理财产品都将不保本,投资者将自负盈亏。王永升认为,银行理财净值化会使得一部分银行理财的客户转向公募基金,或者直接投资于股市。
 
郭田勇表示,转型完成后,理财产品公开净值使得产品更加公开透明,投资者可以了解净值变化情况,对投资者更加具有吸引力。从经营策略来看,商业银行是比较稳健的行业,虽然银行净值化理财产品和基金公司、私募等投资规则一样,但银行理财产品应投资相对稳健类的比如投资固定收益类和货币类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对于权益类的高风险的可以进行一些尝试但不应该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方向,因为银行赢得投资者的信誉非常重要,所以需要以低风险投资为主。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应该成为整个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净值化理财产品会有风险,那么有哪些风险较低的替代品可以供投资者选择呢?王永升表示,货币基金、短债基金也都是净值型的,但基本上能做到每周正收益,银行理财也可以有类似的产品。
 
郭田勇则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以稳健为主,主要服务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不愿为了高收益而承担高风险,一些偏好高风险的投资者可以购买公募基金。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保本型理财产品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为最大限度保证资金安全,投资者在购买理财等产品时需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了解所投资资产标的的风险状况,主动学习理财知识,具备专业经验,最大程度让手里资金保值、增值。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