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百威亚太上市踩下急刹车 中国高端啤酒市场引四方围猎?

作者:文/梁伟 石丹 / 发布时间:2019-07-17/ 浏览次数:0
  

在计划登陆港交所的前几天,百威亚太上市踩下急刹车。

 

7月14日,百威亚太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基于考虑多项因素,包括现行市况,公司与联席代表磋商后,已决定全球发售及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计划在此刻不予进行。有关国际发售的国际承销协议将不会签订,而有关香港公开发售的香港承销协议亦因此不会成为无条件。

 

 

此前一天,百威亚太母公司百威英博在官方网站表示,将不再推进其亚洲分公司百威亚太的香港IPO。公司称,由于一系列综合因素,百威亚太暂停上市。消息公布后,在美股上市的百威英博股价跌幅一度达到4.9%。

 

5月10日,百威英博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分拆旗下亚太区业务在港上市。7月5日,百威亚太正式招股,招股价介于每股40至47港元。按招股价上限计算,百威亚太IPO最多可募集764.47亿港元,有望成为2019年全球最大规模IPO。

 

《商学院》记者就百威亚太终止上市,是否重启上市、以及在中国市场会有哪些新动作等问题向百威亚太公关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上市计划为何终止?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商学院》记者表示:“百威亚太放弃上市或由三个原因所致,第一,百威原来的股东对于把最优质的亚洲板块分拆出来,是有不同意见的。第二,百威亚洲板块的招股价确实有点儿高,与投资者的预期有差距。第三,中美贸易摩擦,使得区域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上市之后,百威集团将间接持有百威亚太84.48%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百威亚太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偿还母公司的贷款。招股书显示,百威亚太将会用全部IPO净筹资额悉数清偿其于韩国债务应收贷款项下的债务,以及偿还其于股东贷款项下对AB InBev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Limited的部分债务。而韩国债务是在百威亚太上市前母公司通过业务转移转给百威亚太的。

 

近年来,百威英博不断以收购形式扩张规模。2016年,百威英博斥6791亿元巨资成功收购了仅次于自己的全球第二大啤酒公司SAB米勒,从而垄断了全球1/3的啤酒市场。随后,百威还在国外市场先后收购了澳洲网上零售商、韩国精酿酒厂、蓝妹啤酒等;在中国市场,百威收购了哈啤、雪津、双鹿、金陵、三泰、牡丹江等一些列国产啤酒品牌。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2018年,该公司收入分别为77.9亿美元、84.59亿美元,毛利率分别为55.7%、55.2%,净利润分别为10.77亿美元、14.09亿美元。

 

然而,并购背后的代价也很沉重。截止2018年末,百威英博的杠杆率从2015年的320%增长到360%,净债务高达1028.4亿美元。

 

“如今,欧美市场较为疲软,增长较弱,而亚洲整个新兴市场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因此百威拆分了亚太部分业务在亚洲上市。除此之外,从宏观角度而言,百威收购SAB米勒后,现金流相对紧缺,短时间内弥补资金吃紧的问题很困难,所以百威将优质的亚太版块拆分进行单独上市,可以受到资本端的追捧以及青睐,从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资金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拆分后的股价、资金以及利润都有很好的支撑,在亚洲市场消费升级的红利中,百威的调性和产品结构能够很好地匹配整个亚洲版块的消费升级需求。”朱丹蓬表示。

 

中国市场胜算几何?

 

目前,亚太市场是全球啤酒消费量增速最快的地区,根据GlobalData的数据显示,亚太市场占全球啤酒消费的37%,而亚太人均啤酒消费只有20升,远低于欧美市场60-70升的水平,因此预计2018到2023年,亚太市场将贡献全球啤酒消费量增幅的47%。

 

百威亚太旗下拥有百威、时代及科罗娜、如福佳、凯狮、哈尔滨等诸多知名品牌。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百威英博在全球实现总营业收入546.2亿美元,净利润43.68亿美元。其中,百威亚太2017年和2018年啤酒销量分别为101.99亿公升和104.27亿公升,在中国、澳大利亚和韩国市场,销售额均是第一,并分别取得营业收入77.9亿美元及84.59亿美元,净利润10.77亿美元及14.09亿美元。其中,2018年净利润同比上升30.5%,经营利润19.66亿美元,为母公司贡献了71.67%的经营利润。

 

按销量计,2018年,百威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为16.4%,排名仅次于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在大力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百威还着重深耕高端产品,其份额达到46.6%。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我国消费者群体构成、消费口味、观念的变化,我国啤酒市场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低端淡啤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而中高端啤酒的市场份额则在快速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目前,啤酒行业高端化趋势已经确定性发生,消费升级,啤酒消费需求高端化,消费者需要喝好酒,推动中高端档次啤酒快速发展。根据欧睿国际预测,啤酒的年销量在未来3年至4年会继续略微下降,但高端品类销售份额会持续扩大。啤酒高端化是啤酒消费放缓后,企业增利发展的唯一战略。

 

近年来,嘉士伯在中国不断加码发力高端啤酒品牌。2018年1月,有消息称,嘉士伯集团花费约5亿丹麦克朗(约合5.2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推广乐堡(Tuborg)、嘉士伯(Carlsberg)以及凯旋1664(1664 Blanc)等高端品牌。嘉士伯2018年财报显示,1664白啤的全球销量增长了49%。在中国市场,1664同样获得了持续加速增长。

 

2018年8月,华润啤酒以243.5亿港元收购喜力啤酒中国区业务。自此之后,华润啤酒以喜力拓展了高端市场,调整了产品结构。喜力则借助华润的渠道大力拓展市场,与百威抢占市场份额。

 

朱丹蓬表示:“分拆出来的百威亚太,肯定会加速在中国的布局与投入。因为中国刚好处于一个消费升级的阶段,整体的客户需求与百威现在的品牌的高度、品牌的调性、产品的组合,以及产品的定位等各方面是非常吻合的。这也是华润与喜力合力打造高端的原因,高端化是未来中国啤酒市场的主流消费趋势与业务重心。”

 

“依托在中国市场的多年耕耘,百威在整个中国市场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与渠道网络。但是,从全国化的运营来看,百威存在着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区位短板。”朱丹蓬预测,如果百威下一步IPO成功的话,会加快对北方市场以及西部市场的投入与覆盖。百威将会在产品的高度、市场的广度,以及渠道的深度上进行“三度”发力。

 

百威亚太在中国会有哪些新的动作,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会有哪些变数,《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