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大裁员背后,甲骨文云业务将驶向何方?

作者:文/李晓光、石丹 / 发布时间:2019-05-09/ 浏览次数:0

 

甲骨文裁员的风波还在持续。

 

5月8日,在北京海淀区甲骨文大厦,多名甲骨文中国员工向《商学院》杂志证实,该公司中国研发中心正在裁员。

 

他们透露,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大约有1600人,首批确认裁员约900人,北京、上海、苏州、深圳等地皆有所涉及,其中大约有500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

 

这不是甲古文中国研发中心第一次裁员。甲骨文员工刘林向《商学院》记者透露,2018年4月份左右,该公司就裁过一次员。“甲骨文收购的太阳微系统公司(Sun)是那次裁员的重点,大约有200名员工最终离开。”他进一步说道。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甲骨文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un,后者创建于1982年,主要产品是工作站及服务器。1987年,Sun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商学院》记者就甲骨文中国裁员原因以及未来是否会进一步裁员等问题向甲骨文中国相关负责人发去采访函,对方回复称,“随着我们云业务的增长,我们不断优化资源,调整开发团队,以确保为中国客户提供最佳的云服务。”而对于被裁员工的补偿方案及方案依据、云业务的市场占有等情况,对方并未回复。

 

突如其来的裁员

 

中关村软件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由商务区和研发区组成的中国著名软件基地,甲骨文大厦就坐落其中。

 

5月8日,当《商学院》记者赶赴这里时,门口的安保已经变得格外严格,没有甲骨文的工牌很难随意进出。

 

有甲骨文员工透露,“这一变化始于5月7日。之前保安不会查的那么严,公司宣布裁员之后才变成这样的。”

 

王兵就是被裁掉的众多员工之一。据他透露,其所在的部门大约有100人,此次裁员过后,留下的只有30人左右。

 

在这之前,他已经在甲骨文工作八年了。最初进甲骨文的时候,他主要做ERP (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的开发方面的工作,最近几年则转向了云业务。

 

尽管他早已在网上看到公司要裁员的消息,但他觉得那只是谣言。“因为公司的业务都在正常的进行,看不出有丝毫要裁员的迹象。”

 

没有想到“厄运”很快降临到他头上。5月6日晚上,他接到公司通知,第二天早上9点要参加一个电话会议。

 

整个视频会议仅持续了10分钟,前5分钟是通过英文表述,后五分钟则是中文的翻译,核心内容是由于公司业务调整要进行裁员,全程没有给员工任何提问的机会。

 

当天上午9:40,公司人事就找王兵进行谈话,告知他已经被裁员,离开的最后日期为5月31日。至于自己为什么会被裁掉,对方没有给出任何理由。

 

公司拿出的补偿方案是N+6,但要在5月22号之前签协议。否则,补偿方案就成了N+1。此外,公司还对赔偿金额设置了上限。具体而言,甲骨文给到被裁员工的方案是:当员工日常工资超过3倍社会平均工资时,将按照N*(3倍社会平均工资)+6*(员工日常工资)进行赔偿。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度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01599元,月平均工资为8467元。

 

王兵对这一补偿方案并不满意。在他看来,由于自己入职甲骨文公司比较早,即便每年会有一定的调薪幅度,也比公司的新员工工资要低。另一方面,公司承诺他的股票也将在6月份发放,现在离开也就意味着股票就拿不到了。他透露,损失的股票大概也有十万人民币。

 

更让他不满意的是,公司急于让他们离开的态度。“我们也需要时间去工作,只有十几天,留给我们的缓冲期太短了”。

 

不想就这样离开的他,一边希望借助甲骨文公司的工会表达诉求,一方面积极和人事部门进行沟通。只不过,目前都没有收到实质性回复。

 

裁掉的人可以直接拿钱走人,对于那些还没有被裁掉的人来说也要备受煎熬。澎湃新闻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整个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都要被关闭。对此,甲骨文中国并未明确回复《商学院》记者。

 

还没有接到裁员信息的王峰就一直处于担心中,他向《商学院》记者表示,现在没有人出来说不会继续裁员。

 

“由于不确定是否会继续裁员以及什么时间再裁员,我现在也没有办法出去找工作,只能留下来等消息。”他补充说道。

 

同时,“嗅觉灵敏”的猎头已经闻风而至。在甲骨文大厦门口处,他们不断同进出的员工交流,希望对方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今天早上看到甲骨文中国裁员的消息,立马就过来了”,猎头唐俊夫向《商学院》记者说道,他想创办一家专注于IT技术人才的猎头公司。

 

“落后”的云业务

 

甲骨文中国为什么会裁员?九轩资本合伙人刘亿舟向《商学院》表示,“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业绩不理想,尤其是云业务的发展缓慢。”

 

根据2019财年第三财季财报,甲骨文第三财季总营收为96.1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96.76亿美元相比下降1%。

 

这头超过市值1840亿美元的巨兽,似乎已经再无力狂奔。而其第三财季的运营总支出为62.15亿美元,依然巨高不下。

 

而作为甲骨文寄予厚望的云业务,其从2018年6月开始,就不再作为单独的业务对外公布业绩,而是将其与传统的软件销售结合起来公布。

 

财报显示,甲骨文2018年第四财季云服务和授权支持业务营收为67.70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为60%。

 

当外界质疑,这种改变是否试图掩盖甲骨文云业务的问题时,甲骨文的首席执行官之一Mark Hurd称这种改变“毫无意义”,并将其归因于采用了新的会计准则。

 

不过,这并没有消除外界的质疑。2018年6月,摩根大通将甲骨文股票的评级从增持变为中性,并且发布了一份利空甲骨文的CIO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的CIO提到甲骨文是大型公司使用云计算服务时“最不可或缺”的供应商,而对比之下,27%的CIO认为微软不可或缺,12%的人认为亚马逊AWS最不可或缺。当天,甲骨文股价下跌4.9%。

 

在2018财年第四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云业务的营收依然是外界关注的焦点,甲骨文的高管们连番被追问云计算业务最新的营收数据。他们对外回应称,该公司在其第四财季创造了17亿美元的云收入,远远落后于亚马逊的61.05亿美元。

 

而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18年亚马逊的AWS以31.7%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领头羊,微软的Azure和谷歌云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甲骨文则勉强排到了第七位。

 

在中国市场上,甲骨文也没有占据一席之地。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8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从整体市场份额来看,前五名的云服务商分别为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亚马逊AWS和百度智能云。

在某投资机构投后工作的Susan对《商学院》记者表示,“较少听说有哪家公司在用甲骨文的云业务,大家都是在讨论国内几家巨头的云业务发展及服务”。

 

云业务会驶向何方?

 

作为一家享有全球知名度的软件公司,甲骨文为什么会在云业务上落后呢?“入局晚、转型慢,或是其主要原因。”Susan说道。

 

2013年10月,甲骨文在总营收上超过IBM,成为全球第二大商业软件公司,仅次于另一家全球知名的软件公司-微软,一时间风光无两。

 

盛极必衰,危机也正悄然袭来。那时,随着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用云数据中心取代传统数据中心。

 

2013年7月,已经布局云业务的阿里巴巴宣布,其公司内部彻底下线甲骨文数据库。一场新的变革,正侵蚀着甲骨文的市场份额。

 

紧随其后的亚马逊的AWS,指责甲骨文通过昂贵的商业合同捆绑用户,并推出数据库迁移服务,帮助用户从甲骨文的数据库牵出。

 

当时甲骨文的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还公开表示,“我完全搞不懂那帮家伙在说些什么,云计算到底是指什么?省省这种愚蠢的概念吧。”

 

直到2016年9月,拉里·埃里森在甲骨文的发布会上宣布将全力进军云计算领域,甲骨文变革的号角正式吹响。

 

面对全新的业务模块,甲骨文采取了收购战略。云服务公司RightNow、人才管理云服务商 Taleo、云营销软件提供商 Responsys、云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 NetSuite等公司被甲骨文收购。由于在云计算领域砸入数百亿美金投资并购,甲骨文迅速变为业界少有的横跨 IaaS、PaaS、SaaS 的综合云服务提供商。

 

在2019年第三财季财报中,云服务和授权支持业务营收为66.62亿美元,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高达69%。尽管已经掉队,但云业务对甲骨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称,“甲骨文要发展云计算必然会侵蚀其传统数据业务的市场份额,这也是其转型云业务最大的阻碍”

 

而在经历了这次裁员之后,甲骨文的云业务究竟是否会做出怎样的调整,《商学院》记者将持续关注。

 

(文中刘林、王兵、王峰皆为化名)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