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吉利:以技术创新引领互联未来,以品牌自信拥抱全球竞争

作者: / 发布时间:2018-06-10/ 浏览次数: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久前举办的海南博鳌论坛上宣布,中国将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随后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一石激起千层浪!

  面对合资股比放开,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坦言:“放开股比是必然的,是经济竞争的需要,是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体现,是自信的体现。”谈话间,流露出对吉利品牌及中国汽车工业的信心。

  时间退回到2015年的最后一天,憧憬未来,李书福给吉利控股集团制订了一个目标——吉利控股集团将向受人尊敬的全球汽车十强企业挺进。2016年,吉利“三十而立”,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发布吉利“20200”战略:吉利汽车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目标,成为最具竞争力并且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

  李书福和安聪慧都刻意强调了“受人尊敬”这四个字,因为吉利做汽车伊始,面对技术封锁、产品封锁,走出了一条“三自之路”——自主创新、自主开发、自己拥有核心知识产权。

  早在2003年,吉利就将试制研发的自动变速箱装在了新车“自由舰”上,业界普遍认为,吉利成功研发自动变速箱的重要意义,在于完全掌握了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和原理,搭建出中国在自动变速箱上的技术平台,并带动了精密加工、非金属材料、油品和检测设备的产业发展。

  然而,彼时市场、消费者对吉利汽车的认可度并不高,李书福经常问自己一句话:为什么这么努力还是没有尊严?如今,提及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不少人会想到吉利,不仅是吉利收购了沃尔沃、宝腾与路特斯、伦敦出租车,入股了戴姆勒,在汽车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有话语权,也因为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吉利品牌的汽车跑得越来越多,曾经不少合资品牌车主置换都转向了中国的自主品牌。

  从低价市场进入,不受消费者认可没有尊严到成为中国自主品牌“高端化”进程的引领者,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吉利汽车是如何完成品牌升级之路的呢?

  走出“低价策略”

  本世纪初,说起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消费者给他们集体打上的标签是:价格低、技术落后、山寨……直到2013年,中国的汽车格局有“自主向上、合资向下”之势,自主品牌汽车开启了集体高端化的进程。

  清华大学全球领导力项目秘书长顾常超向《商学院》记者谈到,一个曾经定位中低端的品牌,向高端化迈进,实现品牌升级并不容易,甚至比重新打造一个品牌更难。

  “消费升级”是这两年业内谈得最多的一个词,尽管在一线城市,汽车消费越来越回归理性,炫耀的因素占比越来越低,但是在中低线城市,这种因素还有着不小的占比。这对吉利汽车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

  “中国人好面子,第一辆车是5万元左右的,第二辆就要10万元甚至20万元。”顾常超说。从低端、低价入手的品牌,随着消费者消费升级,会渐渐抛弃原有的品牌,同时形成一种口碑——XX品牌是廉价货。对吉利汽车而言,最初正是陷入了这个怪圈。这个问题困扰着李书福、安聪慧等一众高管,不跳出这个怪圈,吉利汽车就发展不下去。彼时李书福判断,从吉利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来看,低端竞争不会被吉利放弃,依旧要在这个领域保持优势,但同时要在高层次竞争上布局。

  2007年5月17日,吉利汽车发言人在吉利远景全球上市前夕,正式向外界宣布,吉利汽车进入战略转型期,一直以来凭低价策略取得竞争优势的吉利汽车开始转变发展战略,向技术和性能领先主导。2010年收购沃尔沃轿车后,吉利开始了再次转型,从“技术吉利”转向“品质吉利”。2014年12月,随着吉利汽车3.0产品的开山之作吉利博瑞正式亮相,吉利汽车从彼时起正式迈入了“做每个人的精品车”3.0时代。

  张鹤是北京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也是吉利博瑞较早一批车主,他的上一辆车是某合资品牌的轿车,因为“国II”车不得不报废置换,他告诉记者,刚刚开上博瑞的时候,很多人都质疑他为什么换了辆自主品牌的车,现在他常常“安利”身边的朋友选择吉利,也有一些朋友直接就被这辆车的“颜值”和性能打动了。

  这些年吉利从产品入手,推出了不少“爆款”产品,这背后是吉利研发能力提升的体现。如今现在吉利在全球设立了4个产品设计中心,分别连接四个不同地域的用户特征、市场特点、艺术流派、工业设计方向、汽车造型趋势等,为吉利汽车的造型设计提供一线市场依据。同时,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在瑞典哥德堡联合成立“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从事汽车基础性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共享,使产品和技术得到用户的认可和尊重。

  “比方说吉利博瑞,在自主品牌同级别车型中,博瑞无论从现在的销售价格、销量,还是本身的技术、造型、功能、性能、配置等,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甚至不亚于国外一线同类同等车型,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充分认可,这款车为中国品牌带来了正面帮助,为中国汽车工业增加了正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努力是有成果的。当然,这只能说是初步的成功。我们接下去还有很多新的产品都要推出来。”李书福说。

  争做产业标准

  李书福说,他现在着重思考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汽车工业如何融入全球汽车工业之中,另一个则是全球汽车工业如何面对互联网有IT公司带来的挑战。人们常常把特斯拉、蔚来等品牌称之为“新势力造车”,它们的横空出世,改变了汽车行业原有的“游戏规则”,而把大众、福特、丰田、吉利等统统称为“传统车”。不过在今年3月,安聪慧公开表示:“我们要摘掉传统车企的帽子,要真正成为互联网和新能源企业,我们就是造车的新势力!”

  2017年中国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品牌日”,这一天,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同时发布了“iNTEC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并将每年的5月10日设为吉利汽车技术开放日。

  今年3月15日,吉利推出了吉客智能生态系统(GKUI)及生态合作伙伴, “GKUI,顾名思义,就是Geek User Interaction,Geek是希望我们的产品能给用户带来极致的用户体验,UI是希望能够比较简单地让用户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沈子瑜说。吉利将GKUI的特性总结成“一朵云、一个桌面、一个ID、应用生态”四个方面,“一朵云”是指GKUI基于云端提供的全实时在线的互联网服务;“一个桌面”指类似于目前智能手机的用户交互方式;“一个ID”是吉利自建的账户体系,可以在吉利的各种终端、自有应用以及第三方应用上使用;“应用生态”则是一个涵盖各方面第三方应用的生态。

  李书福从不畏惧挑战,总是喜欢把挑战当成吉利的机遇。在李书福看来,互联化是吉利的一个机遇。随着4G的普及以及5G时代的到来,汽车增加了一块车载屏幕,尽管各大汽车厂商把这块屏的功能当做卖点,但中国消费者并不愿意使用,有手机就够了。吉利现在做的就是发挥这块屏的效率,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在加大车载互联产品落地的同时,吉利也从未放松对智能驾驶、共享化、电动化方面的研发,而这在吉利看来是一体的,且相辅相成。智能驾驶能够引发全新的生活方式的变革,但李书福一直强调,汽车的连接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将人的注意力从开车和关注路面解放出来,才能有更多的连接,也才会有更多的互联应用和娱乐放到车上。

  传统车技术方面,中国无疑是“跟随者”,能做出让市场买单、消费者认可的汽车产品,花了很长时间,甚至说起当年“以市场换技术”这一产业政策的时候,亦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失败的。但是当汽车进入到了互联互通时代,吉利期待着通过自身的产品,能够引领这一潮流,甚至定义汽车互联的标准,因为吉利进入到了“以技术引领品牌,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充分竞争中彰显品牌自信

  放开汽车合资股比,业内有一种声音认为,对自主品牌汽车有着较大的冲击,但是李书福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放开汽车合资股比,不惧“狼来了”,而是要“与狼共舞”。在李书福看来,以前中外双方以50:50的股比建立的合资公司,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弊端在于中国汽车工业在整个全球的竞争力不够高。通过有序放开,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而言,竞争程度、难度都有所提高,有利于提升自主的研发能力及国际竞争力。

  在汽车行业剧变的今天,李书福对未来10年汽车行业的格局做了个判断,他认为从大趋势上讲,汽车公司的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少。其次,会有一两个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出现在国际市场上,吉利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李书福在其署名文章《塑造“中国品牌” 做强“中国制造”》中谈到: “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中国品牌的强大不仅能优化经济质量,更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必经之路。中国品牌只有集中打造软实力,发挥品牌在社会和商业经济活动中的引领作用,才能把握全球大势、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积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打造更多能够代表中国的优质品牌,乃至拥有世界级的品牌,不仅是企业的诉求,更是最务实的国家战略。

  李书福判断,中国品牌的全面崛起,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最佳注脚。“几年前我曾说过,中国汽车品牌与国际领先品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今天可以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国消费者的支持下,在企业的奋发努力下,这个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并且已经有一些优秀的中国品牌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国外品牌,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可以赶超世界领先品牌,这种趋势不仅仅局限在汽车行业,中国的制造业整体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