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咨询王昕:“四步走”解决企业ESG难题
原创 作者:刘青青 /
发布时间:2024-06-26/
浏览次数:0次

“ESG不仅是资本市场关注‘长期主义’的体现,也是企业以‘长期主义’的视角,打造‘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6月13日,在《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和中经传媒智库联合主办的“中国商业20年跃迁与创变,引领新商业文明——暨《商学院》创刊20年论坛”上,商道咨询首席执行官、管理合伙人王昕表示。
目前,中国企业在ESG的实践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去是很多企业不重视ESG,现在很多企业都重视起了ESG,却又不甚理解ESG与自身运营的价值关系。
在此情况下,ESG的热度往往体现在企业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评级式的、应试式的短期诉求,这对负责ESG的部门来说是非常大的压力。一旦不能取得很好的短期回报,负责ESG的部门甚至都要遭殃。
而这样的“热度”蔓延在商业环境当中,企业在ESG领域“猛进猛出”的冲动场面时不时就上演,完全忘记了ESG管理应该是一项长期主义的工作。
ESG的商业逻辑
王昕认为,当前很多企业做ESG主要基于双重的考虑,首先是“刚需”,例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应对评级机构评级以及满足供应链管理的要求等。其次是基于长期主义的战略需求。企业应深入分析企业运营中的潜在ESG风险,并进行前置性地管理,同时还可以尝试打造未来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企业融资也可以考虑通过ESG来拓展一些成本更优的ESG相关融资机会。
王昕强调,有着良好ESG管理的企业,一定有一个正向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ESG管理的价值,让企业的管理层能够认识到ESG对企业具有切实可见的投入价值回报。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转变思路,将ESG从应付信披与评级要求的“应试”工作演进为内化入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与运营各个方面的一项长期主义的工作。
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在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由专业人负责协调管理管理ESG议题并放到专业对口的业务部门管理,真正实现ESG与业务的有机融入。
“归根结底,ESG的底层逻辑还是商业逻辑,正因为明白ESG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利益攸关,所以企业会加大对其的战略投入。”王昕总结道。
ESG“四步走”
王昕指出,想要做好ESG,仅让一个企业部门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推动ESG是远远不够的,因为ESG涉及公司的安环、运营和社区关系等多个方面,对于出海企业来说,还涉及到海外合规和传播等重要因素。
在他看来,ESG管理是一项长期主义的工作。既然是长期主义,就需要有预算、设置专人专岗等相关的管理框架。做ESG管理的人员,必须对企业的价值链非常熟悉,具有将ESG理念贯通于企业全面运营的能力。
ESG工作不仅仅是应对资本市场,或交由投资者关系或董办来管理的工作,它更多地需要负责ESG的人员对公司的价值链有深入的全局性了解,并持有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加以管理,这是做到良好的战略性ESG管理的前提。
在商道咨询长期的企业服务过程中,王昕提出了ESG“四步走”的解决方案:
第一步是组建团队,匹配资源:做事先要有人、有团队。企业需要组建具有专业化能力的ESG管理团队。这个团队不管是在哪个管理条线,都应该深度了解企业业务与价值链运营的管理情况。除了配备相关的内部人员与专项工作预算,企业还可以预先明确对外部的一些投入。如今,很多企业都有将销售或利润的一定比例用作可持续发展或社会责任预算的做法。
第二步是评估影响,梳理风险:梳理关键利益相关方群体及其诉求,包括其所要求的各项合规要求、各运营地所要求的社会运营许可相关规定、与当地社区实现共同发展的诉求等。结合业务运营实际情况,全面评估企业各运营环节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影响,包括正面与负面影响。
第三步是搭建体系,分步提升:全面对标ESG信息披露、供应链合规、ESG评级、ESG投资关注等要求,搭建一个全面的ESG管理体系框架。基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分步骤加以提升和完善。例如,企业可以针对气候变化、供应链合规等关键议题,结合自身的运营实践,设定明确的目标与时间表,并进行专项提升。
第四步是全面沟通,落地实践:做得好还要会叙事。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完善ESG信息披露及传播矩阵,形成符合商业逻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沟通叙事体系。在进行沟通和传播时,可以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针对性地沟通方式和渠道。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点赞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