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对求画者说

作者:孙立军 / 发布时间:2020-12-03/ 浏览次数:0

 

每个画家几乎都会遇到求画的人,有很多人碍于情面答应了,殊不知画家付出心血完成的画作,在那些求画人的眼中也许只是一张有价值的纸张罢了。

 

求画者多不懂画

 

“一张纸才多少钱,就算加上这些笔墨也没多少,再说画幅画能花多长时间,你们常年做这个的,一幅画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嘛!”

 

“咱们都这么多年的朋友了,要张画怎么这么难?难道你我这么多年的感情还比不上一幅画吗?”

 

有时听到这样的话,我便会忍不住地叹气。很多人会这么说,其实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每一幅画作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完成它们所需要的成本。而且很多人都忽略了求画和赠画的区别,虽然结果都是画的主人变了。

 

所谓求画,往往是本着占便宜的心态,以人情关系为筹码直接索要,他们对作品的内涵并不重视。在很多人眼中,得到的画只是为了和亲朋好友炫耀,或存在侥幸心理,希望有一天能升值,以此来换取更大的利益。所以求画是对画者和作品都缺乏足够尊重的行为。

 

而赠画是画家发自本心主动相送的行为,赠画的对象无论是感情好的亲朋好友、尊敬的长辈还是公益项目,被赠送的画都寄托了画家的感情,所以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还有一部分人求画,是出于对画的好奇,他们想看看这样寥寥几笔,为什么值这么多钱?

 

因为即便是有天赋的画家,从初学者到小有成就,至少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还有许多画家可能一辈子都是默默无闻。一位优秀的画家,并非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只需要不停练习就好,要想画出高水平作品,生活阅历和感悟是必备条件。

 

大家所看到的每一幅画作都是画家精心打磨出来的,哪怕是一幅小画,从构思到完成至少要花几天的时间。

 

所以,真正懂画的人从不求画,正如中国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一样。他有时请好友写序文、纪念文章等,都是按照对方的润例付酬,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一点都不含糊。

 

越是懂画的人越是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是对画者本身的尊重,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礼仪。

 

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发现美

 

其实求画者也并非只是空手套白狼的“可恶”之人,至少他们是画家作品的欣赏者。

 

谈到我学画的经历,其实是因为好奇才开始接触国画,喜欢上那种将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呈现在纸上的方式。只有在这条道路上不断钻研为之努力,才能完成自己心中满意的作品。

 

画作之美在其细节之处,也许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一阵清风拂过,抬头便能看到树影婆娑的美景,停下来静静地体会那岁月宁静之美。回家后将这令自己心动一瞬间通过技法画于纸面,也能让看了画作的人欣赏到那曾经被忽略的美。

 

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发现容易被人忽略的景色,它是从事书画行业必不可少的精神,也是决定我们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多远的重要条件之一。

 

像我学习画画之初,便是被一本画册上灵动的人物所吸引才开始的。那是在我接触画画没多久,父亲送给我了一本画册,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翻开册子被震撼到的场景。

 

从临摹到创作

 

这本册子就是刘文西先生的《人物画技法》,刘文西先生将中国画的工笔重彩与水墨写意相结合,吸取了素描和色彩的精华部分,将民间艺术的朴素格调巧妙地合为一体,采用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造型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人物画与一般国画不同,他通过水墨的浓淡将人物的形象呈现,画中体现的不仅仅是人物外在的形象,更多地是对于情感的表现。他的画里有对幸福生活、对正义、对真理的憧憬和向往,也有对社会问题、对人生的理解与关注。

 

当时年少的我尚且不懂这些复杂的情感,但画带来的是直观的感受,而最容易走进画的世界的方法便是临摹和借鉴。可能很多人听到借鉴这类词,会本能地和抄袭画上等号,其实不然。临摹古人的作品是学习传承,学习同时代人的画作可以称之为借鉴。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互学习、互相成长无可厚非,借鉴的最终目的是自我创作而不是照搬照抄。通过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成为真正的画家。

 

一张小画背后的故事

 

在学习了册子上的技法后,我完成了作品《石膏像小天使》。这幅画比以前的水平提升了不少,父亲也十分开心。面对亲戚的夸奖,父亲没忍住,将我的画送给了喜欢这画的亲戚家的小孩子。

 

虽然有人喜欢自己的作品,内心是开心的,毕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但那是自己花费了很久时间才画出来的最满意的一张画,心中还是不舍。父亲看见我闷闷不乐的样子,回忆起那几天我在灯下努力画画的样子,最后还是将画要了回来。父亲说,这画是我的作品,不应该由他来决定去留。之后再有人求画,父亲的态度依旧,这是他对画的尊重。

 

在维护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辛苦劳作这件事情上,父母对我的影响不可磨灭。长大后,我也越来越感谢父母对艺术的尊重,童年作品对我厚积薄发起到了重要影响。

 

书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书画家潜心艺术日复一日艰苦研习不断创作的成果。学习创作的过程一定是烦闷枯燥的,很多人都难以坚持下来。想要成功,自身的毅力和决心固然重要,但父母和身边人的理解支持,观赏者的喜爱和尊重必不可少。

 

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好,这些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品也逐渐被更多人喜欢,大家的珍惜和尊重会给予我们动力,促使我们将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下,相信我们文艺的传承和发展会越来越好。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