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人设时代

作者:文/汪冰 / 发布时间:2019-03-31/ 浏览次数:0

  从去年到今年,有一类八卦新闻频繁霸占娱乐头条,那就是“某某的人设崩了”,从吴秀波到翟天临,各种大瓜小瓜直叫人目不暇接。“人设”是“人物设定”的简称,一开始多出现在漫画和游戏中,它不仅是塑造角色形象的依据,也是故事展开的基础。它可以用一两个标签勾勒出人物的核心特质。

  消费人造的“人设”

  在一个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的时代,商品早已经突破了物品的限定,“人设”也是一种可供娱乐和消费的商品。明星通过“人设”建立起自己的公众形象,比如“玉女掌门人”“文艺大叔”“好男人”等等,这些形象本身就可以变现或置换资源。在建立和炒作人设的过程中,他们完成了从“自然人”向“符号人”的转变,从某个角度说,也是从“人”向“非人”的转变。人无法复制,但是当人变成符号就可以大量复制了,而且带有“人设”的形象对消费者多了一些微妙的影响。

  当某大叔和煦的笑容被印在电饭煲广告上,似乎电饭煲也有了暖心的特质,人变成符号而符号又赋予商品以人格特质。如果说“卖脸”是为了迎合审美,那么卖“人设”则是企图与受众建立情感联结,比起前者,后者与消费者的联系更加牢靠,而且年华易老,但是个性相对稳定。

  当然和任何商品一样,要想占领市场就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某些人设之所以广受欢迎和追捧,一定是因为符合了受众内心的期待和需要。有时明星的人设都未必是经纪公司策划的结果,而是公众根据明星某部爆款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得出的推论,比如某明星演活了“贤妻良母”就被认为是“国民好儿媳”,甚至还有老阿姨让自己的儿子也照这个样子找老婆。作为受众,我们常常分不清“角色”和“演员”,或者我们干脆拒绝这么做,原因很简单,我们希望自己的美梦成真。有时候我们不是爱屋及乌,只是想给自己一些希望,“我们喜爱的那种人居然真的存在。”所以,看什么样的人设风行一时,其实就可以窥见这一时期社会大众的内心。

  战争时期,孔武有力的英雄形象自然大受追捧;而在太平盛世,男色审美的当下,肤白俊秀的少年似乎又成了热门。明星的人设再标新立异,也不会傻到要故意引起受众的反感,哪怕貌似叛逆不羁或仙风道骨那也可能是另外一种迎合。

  所以,看看卖家在用力吆喝什么,我们就能知道买家想要什么。充满光环的人设不过是我们欲望的符号与指代。比如,凭借博士毕业的学霸人设,翟天临成功地在平均学历不高的娱乐圈杀出了一条血路,“能文能武”的人设满足了很多人对“完人”或“强人”的想象。我们期待这样的人出现,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梦想投射。

  如果我们渴慕神力,那么偶像最好能呼风唤雨;如果我们认为学历比学识重要,学位比能力重要,那么偶像也只需要有学历和学位就够了。在一个凡事需要能晒才有价值、才真的存在的时代,表面化的东西可以迅速吸睛,带来巨大的关注和流量。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可是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和耐心去了解颜值、华服和桂冠下面究竟是怎样的灵魂与内心。

  互联网不仅让世界变得扁平,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趋于扁平,我们对事物了解的深度也被屏幕所阻挡。当资本与社交网络联姻,沐猴而冠的猴子发现自己可以轻易地操纵大众认知,因为没人关心袍子底下究竟是人是猴,拿出手机看看热搜榜单或头条新闻,你就会发现,我们正在被各种炮制的信息所消费和操弄。

  当大众信以为真的时候,那些猴子甚至也开始相信自己真如自己所吹嘘,更加有恃无恐,再说真假又有什么重要,反正流量会不断带来新流量,只要有人相信就“有韭菜可割”。只要我们喜欢神话,神话就会不断诞生。

  当人设遭遇反转

  不过,人设堆得越高,一旦崩塌也摔得越狠。那些热炒“人设”的明星承担了我们对美丽人生甚至美好人性的希望,一旦剧情反转,我们的失望也可想而知。翟天临引发的口诛笔伐固然有公众对学术腐败的愤慨,但其中也不乏我们难掩的失望,“你怎么能公然说谎?”于是,一个说实话的学霸火了。

  北大毕业、硕士阶段曾留学美国的李雪琴,带着一口东北口音,素颜出现在我们面前。她代表了另一个极端,“请不要给我人设,我没有任何光环,我叫李雪琴,我过得不开心,我有社交恐惧,我有抑郁症,我过得不快乐。”

  如果说翟天临等明星的光环人设代表了我们的“理想自我”,那么无疑李雪琴让我们感到“做回自己”的放松。不过这里有一个悖论,我们喜欢李雪琴是因为她与我们没有距离,但是这也意味着她无法被仰望,因为作为凡人的我们都不甘平凡。其实细究起来,她的火爆也离不开另一位流量大咖吴亦凡的点名回应,我们追捧的平凡往往也是“不凡”的平凡。当李雪琴掏心掏肺地把她自己端了出来,神秘感也消失殆尽,没有人设的人设最终也难逃变回路人甲的命运。当然,这对于自称有社交恐惧的李雪琴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苦心经营的人设,是光环也是监牢

  其实,不光明星有人设,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人设”,看看朋友圈就知道我们正在努力经营的形象。

  我们想尽办法让自己星光熠熠,希望能引起他人的关注,而在一个快节奏而缺乏耐心的时代,我们对别人越来越没有好奇之心。如果你不能在前30秒抓住我的注意力,我就会对你失去兴趣,所以那些能快速被拿出来,秀给人看的东西尤为吸睛,比如颜值、学历,或者闪亮的履历……

  这些亮眼的标签堪称灵魂级的美图软件。可惜,不是所有的优点和美德都可以拿出来晒,而且有些最珍贵的美德恰恰藏得最深,比如宽容、信仰、感恩、耐心、坚持和认真。它们往往在时光中慢慢绽放,在经历挑战和考验时更加闪光,而这些可能与我们的幸福关系更大。仅仅活在人设里是件可悲的事情,因为人设毕竟是一种人为的设定,而活生生的人不可能被十分完美地嵌入任何一个模子,所以无论“暖男”“霸道总裁”“贤妻”,这种单一维度的衡量本身就是对丰富人性的否定,它们既是光环也是监牢。

  人如同万物,最佳状态大概就是自然舒展,所以最完美的人设大概就是不为自己设限,而最长久的路线就是走你自己的路。

  说到底,人设是卖给别人的,而人生是活给自己的,别把人设当人生,关于这一点那些明星早就明白了。

  作者汪冰,精神卫生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积极心理学推广者,多年来致力于个人成长与幸福感提升的探索与实践。译有《幸福的方法》,著有《世界再亏欠你,也要敢于拥抱幸福》、《辣问爱情》。他也是中央电视台《夜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今夜私语时》、《青春晚自习》的特约嘉宾,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Soho新势力》主持人。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