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借道吉利,雷诺中国“二进宫”之忧

原创 作者:张浩然朱耘 / 发布时间:2021-09-07/ 浏览次数:0

 
近日,吉利控股集团在其官微上宣布:“今天,拥有120年历史的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集团以及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集团——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建立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吉利与雷诺合作的第一步,此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公告中指出,雷诺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的创新型合作将加速雷诺“Renaulution计划”在中国和韩国的落地。
 
吉利与雷诺为何牵手?在未来的合作中各自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对此,吉利方面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关于本次吉利与雷诺合作的消息,目前仅限于新闻稿内容,具体细节方面,等合适的时间会公之于众。雷诺方面表示:此次合作目前还处于谅解备忘录阶段,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分享。这次与吉利的合作算是雷诺回归中国的第一步,后续有更多的规划和安排会适时分享信息。


 
官宣“牵手”


 
8月9日的官宣,是雷诺重返中国市场迈出的第一步。
 
雷诺作为传统法系车,此前在华分别与东风和华晨合作,但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部主任邱凯对《商学院》记者表示,雷诺在中国的市场表现并不突出,法系车似乎历来就是非主流品牌,产品不够丰富。2020年,雷诺与东风“分手”,意味着雷诺正式退出中国市场。汽车租赁行业业内观察人士李军利表示,雷诺汽车拥有法国人的浪漫主义色彩,在产品的设计上浪漫与激进共存,只能适应小众消费市场,却无法满足大众需求。
 
对于此次重返中国市场,雷诺方面表示,雷诺一直很重视中国市场,此前,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LucadeMeo)曾表示:“一个汽车企业如果缺少了中国市场就相当于桌子没有桌子腿。”在公布的“Renaulution计划”开始,卢卡·德·梅奥就一直在说要重塑中国的商业模式。这次在雷诺中国CEO苏伟铭的带领下与吉利达成了创新的合作,希望充分利用雷诺的品牌资产等优势,以及优化用户旅程等方面,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李军利表示,此次合作算是“没落的贵族与新势力”的合作,因为吉利在全球的汽车行业发展历史进程中仍属于后起之秀。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表示,这次合作,对吉利来说是一次技术的输出。
 
对雷诺重返中国市场,李军利表示,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由于之前失败的经验,雷诺此次回归中国市场必须寻找新的合作方,其品牌影响力不高、经销商网络等各方面都不是特别完善,独立进入中国市场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借助一个合作伙伴,主要就是借助吉利的经销商销售网络。


 
双向奔赴为哪般?


 
此次合作,是吉利与雷诺的双向选择。然而,对于二者来说,为何对方成为此次合作的首选?是看重了对方怎样的优势?
 
公告中表示,吉利控股集团拥有成熟的产业布局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双方将基于吉利控股集团先进的平台技术联合研发雷诺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同时,雷诺将充分利用在品牌策略、内容和渠道、生态服务开发以及优化用户旅程方面的优势,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在韩国市场,雷诺三星汽车拥有长达20多年的成功发展经验。雷诺集团和吉利控股将基于领克节能平台CMA架构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韩国市场的车型。
 
由此可见,吉利在此次合作中主要负责技术输出,而雷诺则在品牌、内容和渠道等方面发挥优势。
 
任万付分析指出,雷诺之前在中国市场的开拓是失败的,但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使其无法割舍,因此选择吉利合作再次进行尝试。吉利作为目前的自主品牌“一哥”,雷诺是希望通过与吉利的合作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毕竟之前雷诺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产品本地化做得不好。
 
那么,雷诺与吉利在此次合作伙伴关系中在资金、技术、产品等方面,各自会发挥怎样的作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部主任邱凯表示,在资金层面,如果未来成立合资公司的话,雷诺和吉利应该是50:50的平等关系,但也不排除吉利谋求更高股权要求控股的可能性;在技术和产品层面,吉利占据主导地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吉利的CMA架构已经相对成熟,在沃尔沃、吉利、领克等车型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吉利本身在新能源领域也有一定的积累,所以吉利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相对更有话语权。
 
邱凯同时指出,吉利的全球化应该是所有自主品牌里面做得最好的,尤其是收购沃尔沃之后,不仅给吉利带来了产品和技术层面的提升,也提升了吉利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形象、品牌调性和品牌信心。目前,吉利拥有沃尔沃、吉利、领克等品牌,品牌矩阵涵盖豪华和自主中高端品牌,产品阵容涵盖轿车、SUV、新能源等车型,产品矩阵比较丰富,而且吉利目前在国内拥有百万量级的客户保有量,服务网络覆盖全国高中低线城市,这些应该都是吉利的优势,也是雷诺比较看重的。雷诺可以借助吉利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在国内市场的良好口碑,尽快挽回中国市场。
 
李军利表示,此次官宣的合作对吉利来说,能够在其资本市场上产生影响,股市会有所波动。


 
混合电动成主攻方向


 
此次合作,双方明确表示:亚洲的混合动力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双方合作将瞄准这一机遇,共享资源和技术,并以中国和韩国为重点市场开展合作。
 
雷诺作为传统燃油车企,此次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同时要开拓中国市场,转型前景几何?
 
2021年1月14日,经董事会批准,雷诺集团卢卡·德·梅奥正式对外发布了“Renaulution”全新战略规划。按照雷诺的产品规划,到2025年,雷诺计划推出24款产品,其中半数分布在C级车和D级车细分市场,至少包括10款纯电动车。针对中国市场,雷诺将开发适合本土市场的车型。对此,雷诺方面对《商学院》记者表示,这24款产品是由雷诺集团旗下雷诺品牌、达契亚-拉达品牌、Alpine品牌、Mobilize品牌共同推出。
 
对于雷诺的产品规划,任万付表示,雷诺的主销市场在欧洲,在亚洲市场的发展并不好,其规划肯定更多的还是针对欧洲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升级比较明显,将部分产品重新开发后投入到中国市场也无可厚非。关于后续将在中国市场投入的产品,还是要看雷诺与吉利合作后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决定,现在什么也确定不了,也就无从谈起。
 
从目前看,雷诺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不错,此前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也未见有起色。此次与吉利合作,仍旧发布雷诺品牌产品,可能会受到此前传统燃油车方面的影响,任万付补充到。
 
从公告中可以看出,混动市场成为雷诺未来进军中国和韩国市场的重点领域。对此,李军利表示,混动车一定不是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未来一定是纯电动车的市场,而这也体现了雷诺的保守。同时,C级车和D级车一定不是混动车型的天下,要么是燃油车,要么纯电动车。
 
对于雷诺的产品规划,邱凯分析指出,聚焦C级车和D级车是雷诺看到了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所做出的应对,无论做什么样的产品规划和布局,先期都要做好消费者偏好和市场需求调研,通过过往的销量数据,可以发现国内消费者对空间和舒适性的诉求是比较突出的,要一辆能坐更多人、放更多物品的车可能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SUV车型在国内持续热销的原因。但是目前的C级和D级车市场,不管是轿车还是SUV,竞争都已经非常激烈,既有豪华品牌压阵,又有主流合资品牌的竞争挤压,还有自主品牌高端化的虎视眈眈,所以未来留给雷诺的市场空间可能不大。既然起步比竞争对手要晚,那就需要从产品、配置、价格、服务等方面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车辆性价比。如果雷诺想要在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也要重点关注目前新能源领域的渠道变革,在直营、代理、授权三种模式中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这点可以参照目前福特电动野马的商超店销售模式,也是传统企业开展新能源业务的创新尝试。
 
当前,雷诺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主要聚焦在电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个领域。其中,电动车业务将通过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和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开展。而此次与吉利合作,雷诺也将重点放在了混合动力车型上。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雷诺向新能源发力,面临着哪些风险和挑战?
 
邱凯认为,首先,混合动力车型是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和趋势需要再分析研究,从目前的销量情况看,仍然是纯电动车型占据主导地位,混合动力车型占比不高;其次,日系品牌在混合动力车型方面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力相对更高,市场认可度也更高,雷诺把重点放在混合动力车型上有可能会面临来自日系品牌较大的竞争压力;第三,要关注限牌城市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调整和变化,混合动力车型是否属于新能源车型在不同的限牌城市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有可能会影响当地混合动力车型的投放和销售;第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模式,是类似特斯拉和蔚来的直营模式,还是大众ID系列的代理模式,需要事先考虑清楚。


 
合作前景几何?


 
此次合作,在中国,双方将基于吉利控股集团先进的平台技术联合开发雷诺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在韩国,双方将基于领克节能平台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韩国市场的车型。雷诺多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哪些经验和优势?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上还存在哪些劣势和困难?双方合作的前景如何?
 
邱凯认为,雷诺虽然在国内市场发展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拥有百年历史,还是有相当深厚的历史积淀的,而且雷诺的全球化水平和布局也是可以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也是全球排名靠前的汽车制造商,所以雷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话语权及影响力。这次重点布局中国和韩国市场,应该是看到国内汽车市场的巨大机遇和空间,同时雷诺在韩国也有三星汽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本地化优势。至于劣势和困难,首先应该来源于品牌层面。经过近几年的沉沦,国内消费者对法系车的印象受到了很大影响,法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非常有限,而且经历了2020年东风雷诺重组事件之后,雷诺在投资人圈子内的形象和口碑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如何挽回投资人和消费者的信心应该是雷诺面临的最大挑战。
 
任万付表示,从经验和优势上,雷诺不至于退出燃油车市场。从三江雷诺到东风雷诺,雷诺似乎一直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是起起伏伏,显得格格不入。
 
此次重返中国市场,雷诺应该如何更好地适应中国本土消费市场,李军利表示,一要提升品牌宣传力;二要提高车的性价比;三要开辟农村市场,打通三、四、五线城市;四要提升产品力,扩大产品覆盖面。
 
对于双方合作的前景,任万付认为,雷诺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非常不错,在新能源方面也积累了不俗的实力,吉利与之合作可以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弥补新能源方面的短板。但其对双方合作的前景并不看好,一方面是双方此前没有合作的基础,想要完成资源和技术的共享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此次合作签署的仅是谅解备忘录,并非正式合作协议,后续变化仍存在多种可能性。
 
邱凯则表示,过去国内的自主品牌和跨国车企合作总感觉“低人一等”,因为自主品牌在品牌、产品、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相对处于弱势,但是吉利和雷诺的合作有可能扭转这种局面,有可能开国内自主品牌与国外企业合作占据主导地位的先河。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推出领克品牌,在国内积极布局新能源市场,加快全球化步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个人感觉吉利可能也意识到需要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入外部资源不失为一种相对比较高效的做法,雷诺不仅需要吉利,吉利可能也需要雷诺的先进管理经验、全球化发展和布局的经验,以及雷诺在产品和技术层面的积累和优势,看看两家企业合作能够给吉利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变化?
 
吉利与雷诺未来将擦出哪些火花?又将为消费者带来哪些新的出行体验?《商学院》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