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数字化,全球产业链重塑进行时
原创 作者:盘和林 /
发布时间:2022-11-07/
浏览次数:0次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22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随着进博会的临近,载运欧洲展品的远洋货轮将陆续抵达洋山港,各口岸单位做足了准备,保障进博会展品高效、安全抵沪。
洋山港海事局方面介绍,海事部门按照“优先使用锚地,优先使用航道,优先安排靠泊”“保障辖区航道畅通,保障水上交通有序,保障政务审批高效”“三优先三保障”举措,确保船舶进港“零耽搁”,并通过首创的“海上数字哨兵”等信息化手段,快速获取并及时处理船舶存在的各类问题,高效完成外轮“预检”,确保船舶安全进港“零风险”。
数字化升级是国际贸易的必然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的暴发,对全球的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加速了国际贸易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数字技术和数字交易方式的出现,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促进了贸易数字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冲击。
2020年,中国数字贸易额为2947.6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额的44.5%。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9.5%,成为链接国内国外“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测算,到2025年,中国数字化服务贸易总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
在数字经济时代,对外贸易作为国民经济“三架马车”之一,数字化升级是国际贸易的必然发展和变革趋势。数字技术和传统贸易的融合,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基础上,推动了贸易的纵深化发展,催生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是提升中国贸易竞争力,重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重要举措。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构建数字贸易生态的必然要求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了贸易数字化水平的表述,2020年贸易数字化专委会成立,2021年商务部印发的《“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首次把“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列为“十四五”规划十项重点任务之一。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大型企业和政策层面开始应用,比如推行的“金关工程”,就是早期贸易数字化的前身。不过当时主要集中在政府对贸易监管、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客户交换数据。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让众多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开始广泛参与到贸易数字化的过程中,各种贸易推广和交易平台陆续出现,而2020年暴发的疫情,让贸易数字化进入到了纵深融合的阶段。
当前阶段,贸易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新兴数字技术与传统贸易的创新融合,贸易企业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产业服务向着生态化方向发展。其思维逻辑从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传统的客户开发,企业经营转变成了利用平台网络效应和长尾效应,加速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企业的贸易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疫情常态化市场格局变化、市场竞争激烈下的必然选择。疫情下,作为贸易数字化组成部分的跨境电商交易额每年以至少30%的速度增长,全球贸易数字化渗透率不断增加,给贸易数字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难题。就行业和企业自身而言,转型过程中需要的人才、技术、场景设计是当前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基本和关键的因素,其中部分要素受发达国家的牵制较大。同时企业生产要素更迭,企业经营方式、模式的新旧对接和创新也将是一项复杂和渐进的进程,需要连续且稳定的资金流支撑。
除此之外,在国内,数据的跨境流通、贸易的跨境支付等都面临着政策和法规限制;国际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正在谋求数字贸易多边规则的制定主导权,以谋求数字贸易利益。发展中国家的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着多方的压力,夹缝发展。
贸易数字化是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下,对外贸易正在实现由规模和成本驱动向价值和创新驱动转变,贸易数字化是深入到产业链、企业链和价值链的产业革命,让对外贸易产业链、价值链、企业链实现升级和重构,是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实现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推动贸易数字化的发展,重点需要关注两大要素:即人力资本要素和数字要素。数字要素作为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需要加快贸易相关领域数字技术研究、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要加速数字技术和贸易活动的深度融合,利用海量的数据和应用场景重塑贸易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企业链,让数字技术真正在贸易领域形成生产力,开发出新的增长点。
推动数字贸易的发展,还需建立与之匹配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数字人才的储备,积极引入相关的专业人才,比如运营、数据存储与处理人才,同时还应该通过职工培训、职工福利等政策保留现有人才资本,提升现有人力资本,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提升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价值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贸易的发展并非仅仅依赖行业自身的发展和革新,更需要完善贸易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与产业上下游有效的数字化对接,比如物流行业、金融行业、数据行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尤其是金融行业。融资渠道的拓展和数字支付的实现,都是贸易数字化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中国产业数字化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可以看到,中国跨境电商已经开始突破原有“买全球”“卖全球”的仅限于交易和营效的基本思维,着眼于构建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不同于传统的产业价值链,贸易数字化生态体制的构建,不仅强调企业上下游纵向协同合作,也更加注重企业的横向依赖和合作。比如跨境电商生态体系,不仅仅限于上游供应链和下游服务商合作,还增加了许多横向服务的环节,形成了企业自身独立的私域流量和私域生态体系,让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稳定的市场地位和强有力的竞争力。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点赞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