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科技创新,重点需补足基础产业“卡脖子”问题

原创 作者:梁伟 朱耘 / 发布时间:2021-07-06/ 浏览次数: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国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骄傲的成绩:在航空航天领域,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在医学领域,为应对全球疫情,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贡献了“中国智慧”,2021年6 月 1 日世界卫生组织 ( WTO ) 宣布,北京科兴研制的新冠疫苗通过评审,正式列入 “紧急使用清单”,至此中国已经有两家疫苗企业进入全球新冠疫情供应队伍,为全球新冠疫苗的供应和接种发挥中国力量;在国防科技领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第五代战机“歼20”正式服役。“东风—17”弹道导弹研制成功,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走在前列……
  
“十三五”期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正式公布,在提及中国未来发展航向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时,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再次被突出强调。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景朝阳博士表示:“近年来,关于‘科技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强调越来越突出。科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战略。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面临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在高新科技领域有了新的发展。”
  
景朝阳进一步表示:“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换不来。因此‘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要坚持的战略。”
  
“目前,中国科技创新的短板是基础研究。当前我们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源还是基础研究没跟上。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技术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基础研究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后劲,强大的基础研究是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提和根基。”景朝阳说。
 

 
补足“卡脖子”短板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秘书长钟宏武认为,加大科技创新国有企业应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要在创新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二是要在现代产业体系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要在绿色发展中发挥作用,这也符合国家发展的主旋律;四是要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作用;五是要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或者说是“一带一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个机制、三个一批、六个打造”,是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大成效的体现,是国资系统深入实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战略,全面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根本所在。
  
“一个机制”,是指国资委成立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科创局、构建科技创新运行机制,为集结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科技创新、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三个一批”,是指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形成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一批高水平科技平台、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十四五”时期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启航新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六个打造”是国务院国资委强调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努力打造科技攻关重地、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科技创新“特区”,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把中央企业坚决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国资委印发《关于系统推进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的意见》中,首次将前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纳入支持范围,对增选院士以及引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取得重大实效的企业进行考核加分,鼓励企业通过建立创新基金、科研奖励性后补助等方式丰富研发资金来源。
  
长江商学院会计学教授,原长江商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创办副院长薛云奎向《商学院》记者表示:“改革开放前20年,我们基本上处于学徒阶段,不管是产品、技术、生产还是管理,我们都是学生。发展至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接近国际一流水平。”
  
在这其中,家电行业尤为典型。薛云奎告诉记者:“十年前,中国家电企业基本处在学徒阶段。发展至今,美的、格力与海尔不仅是中国家电业的三巨头,同时也占据全球家电业前三的位置,这是难能可贵的。目前,从整体上看,中国家电产品的品质、创新能力已经处在国际前沿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三家企业过去10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
  
“企业要长期生存,保持竞争力,必须要走科技创新之路。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足够的研发投入是其持续拥有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研究企业案例时,薛云奎尤为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他用研发投入占毛利的比重来衡量一家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从研发创新来说,在美国,世界级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毛利的比重基本上都在20%左右,而我们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可能在10%以内。华为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企业当中脱颖而出,能够在全球的信息通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过去十几年的研发投入一直超过30%。目前,华为研发投入占毛利比重可达37%~38%。”
  
薛云奎认为,从长远看,对于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说,为实现长久立足,引领行业发展,唯一道路就是持续进行科技创新,把自己打造成为科技公司。以韩国三星为例,三星做OEM起家,目前三星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公司。
  
企业的生命力源自创新,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研发投入与人才支持。
  
在薛云奎看来,目前中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关政策的实施,中国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不仅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还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把做企业当成事业,当成毕生的追求,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薛云奎介绍,政府相关部门推出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助推科技企业发展。其中,在税收方面,财政部强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在资本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利用科创板的机遇做强做大。
  
“科技领先是中国走向全球大国强国行列的必要条件。”薛云奎认为,近年来中国整体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再过10年,中国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将领先于世界。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所有跟人类文明相关的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互联网等领域将取得重大突破,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
  
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具体还存在哪些不足,又该如何迎头赶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北大博雅特聘教授余淼杰表示:“具体来讲,我们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应该保证中国作为制造强国的地位以及能力,如果中国要成为全球性的制造大国,就必须解决被‘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比如说有35项关键核心技术特别重要,包括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航天发动机短舱以及计算机和机器人的核心算法等等。”
  
“特别是在解决中国产业基础的一些短板,也就是十大领域上的一些短板,包括信息技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的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的医疗器械。克服这十大领域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行业技术基础方面的短板,是中国下一步研发创新的重点跟方向。”余淼杰如是说。
 

 
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企业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钟宏武表示:“首先认识要到位。企业经营者要理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企业只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肯定无法长久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对平台型企业的监管,尽管这些企业经济效益很好,但是如果阻碍了竞争,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肯定是不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者之间不是冲突的关系,企业要挣钱肯定要从社会的角度来考虑。”
  
“其次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建立负面清单,在决策及项目的选择、经营中要考虑与社会效益相关的负面清单。如果这件事情极大地伤害到了社会稳定或者相关方利益,就要终止,要重新调整,树立底线思维。例如关于大象北迁的争议,大象栖息地的树种被砍了,为了经济效益,树种单一化导致物种单一化。企业如果为了提高项目的品质,搞差异化而不顾社会效益肯定是不行的。”
  
“最后是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合起来,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来寻找经济效益,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通常所说的兼利型企业也叫共享价值,既能保障社会效益又能挣到钱这是最好的。企业创造共享价值,首先不能考虑钱,而要从社会角度、环境角度考虑能解决什么社会问题,解决什么社会痛点,社会痛点和企业现有的资源、经营相结合,形成解决方案,最后进行实施评估,这个角度就会挣到钱。因为解决了社会问题、社会痛点,社会是会付费的,因为这是市场经济。”钟宏武如是说。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