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穿越“生死线”,迎来蜕变时刻?
原创 作者:王雅迪 /
发布时间:2024-08-14/
浏览次数:0次
文|王雅迪
“鸿蒙内核自主研发比率为100%,自主成熟度等级为A级。”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完成了对华为鸿蒙内核的自主成熟度等级认证工作,并表示,本次认证结果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基础软件的自主创新能力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此前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感慨道:“我们用10年时间干了欧美同行30多年干成的事,实现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全面突破,自主可控。”同时,HarmonyOS NEXT即“纯血鸿蒙”发布,并启动开发者和先锋用户的Beta测试。
五年前的8月,华为宣告HarmonyOS 1.0的诞生。彼时,关于鸿蒙“套壳安卓”的声音甚嚣尘上。今年8月,鸿蒙与安卓彻底切割,不再向下兼容,用“纯血鸿蒙”回击质疑声。今年第一季度,鸿蒙系统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2%增长到4%,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增至17%。这是否意味着鸿蒙越过了“生死线”,正迎来真正的蜕变时刻?
放弃安卓,亮出三张“王牌”
“纯血鸿蒙”在全场景、原生智能和原生安全方面亮出三张“王牌”,由此带来超过30%的整机性能提升,超越行业芯片工艺制程的进步速度。
HarmonyOS NEXT之所以被称为“纯血鸿蒙”,正是因为它基于鸿蒙内核,不再兼容安卓开发的APP应用,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投入商用,未来还将建设独属于鸿蒙的应用生态。
为了帮助用户实现平稳过渡,过去四代HarmonyOS均兼容安卓,相比HarmonyOS 4,HarmonyOS NEXT在全场景、原生智能和原生安全方面亮出三张“王牌”,由此带来超过30%的整机性能提升,且未来每年提升20%~30%,超越行业芯片工艺制程的进步速度。
首先是全场景能力,鸿蒙基于分布式技术和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围绕原生多端、自然无感和创新交互构建了全新的全场景体验。鸿蒙原生应用可以自动适配直板机、折叠屏、平板等多种设备的屏幕尺寸和布局,无需开发者进行额外适配。同时,HarmonyOS NEXT将跨设备的协同体验,通过简单自然的交互方式融入用户的业务流,即使处在灭屏状态的设备也能被即刻唤醒调用。总体而言,“纯血鸿蒙”可以把多设备互通权限开放给第三方应用。
其次是原生智能能力,HarmonyOS系统、盘古大模型和小艺助手相辅相成。华为将AI能力下沉OS并赋能给超15个子系统,让三方应用天然具备更智能的体验。HarmonyOS NEXT的智慧助手小艺在大模型与原生智能系统级AI的双重驱动下,将在交互方式、响应方式、丰富技能等多层面进行全新升级。
最后是原生安全能力,鸿蒙安全平台包含构建生态秩序的纯净治理架构、面向全场景数据安全的分布式安全架构、隐私保护架构和软硬结合保障核心资产安全的数据安全架构。HarmonyOS NEXT全面梳理了所有的系统授权,禁止开放通话记录、短信、电话、后台弹窗、应用内安装其他应用等9类隐私权限,极大减少了权限授权弹框的出现,以及对用户的打扰,从根源上降低了隐私泄露的风险。
这三大能力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华为从操作系统内核、文件系统,到编程语言、编译器/运行时、编程框架,再到设计系统、集成开发环境,以及AI框架和大模型等各环节的研发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鸿蒙告别了Linux内核,结束了30多年来终端操作系统内核长期被西方主导的历史。在过去,操作系统市场一直由Linux和Windows两大阵营主导。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安卓和iOS两大移动操作系统迅速崛起,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此前,鸿蒙系统在早期的开发过程中便受到了Linux的影响。
华为开发者专家、开发者学堂讲师,北京湛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王丹辉向《商学院》杂志表示,相比于Linux内核,鸿蒙内核端云垂直整合,端侧设备和云服务紧密协同,能够根据终端的硬件能力和网络状况智能优化,最大程度地发挥设备性能,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无论是在终端设备还是云端,用户都能获得连贯、统一的服务和操作体验,不受设备类型和使用场景的限制。这样一来,鸿蒙内核可以更轻易地实现更多AI能力。
《商学院》杂志从华为方面了解到,鸿蒙内核全新构筑了并发模型,可以解决“一人干活、众人围观”的“假”并发顽疾,实现任务切换开销减少50%。同时,内存管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使系统运行更为流畅。
王丹辉认为,“纯血鸿蒙”更注重底层技术的创造性和能力的提升,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更高效和稳定的环境。相比此前版本,这次增加了更多的能力,实现多种设备的无缝衔接和协同工作,有利于开发者拓展应用场景,提供更多可能性。载体也不局限于手机、车机,还包括手表等更多智能硬件和具身智能设备。
Open Harmony大使、广鸿会创始人连志安向《商学院》杂志表示,目前整个鸿蒙框架已经达到商用级别,不依赖于安卓框架,鸿蒙本身自有的前置框架也具有支撑消费者正常使用APP的能力。此外,鸿蒙内核是一个微内核,内核中很多模块是解耦的,即便某个模块崩溃了,其它模块也能够正常运行,其稳定性和效率都更强。
“仓颉”造语言,“盘古”开智能
鸿蒙的分布式微内核特性天生就适合AI技术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场景和数据支持,给了开发者更大的创新动力和空间。
编程语言是软件开发的基石,它不仅是指令和数据交换的媒介,也是实现软件功能和创新思想的工具,是开发者与机器沟通的接口。伴随着“纯血鸿蒙”的诞生,华为首次公布了自研的“仓颉”编程语言,并发布了HarmonyOS NEXT仓颉语言开发者预览版。
2019年,仓颉编程语言项目在华为诞生,历经5年研发最终面世。仓颉编程语言是一款面向全场景智能化应用开发的现代编程语言,拥有现代语言特性的集成、全方位的编译优化和运行时实现、简洁易用的智能Agent声明式编程框架,以及开箱即用的IDE工具链支持。
王丹辉表示,仓颉与此前的ArkTS(HarmonyOS主力应用开发语言)存在区别。其一,兼容性极为出色,能够与ArkTS实现无缝衔接,对于已然采用ArkTS开发的部分应用,亦能兼容或者转换至仓颉语言;其二,在编程过程中,当涉及多线程和异步的场景时,仓颉处理的效率更高。此外,仓颉针对鸿蒙的系统特点做了很大优化,包含一些原生的AI功能,能够更好地支持鸿蒙分布式和跨设备的研发。开发者在构建比较复杂的应用时,仓颉应用线程更流畅、响应更快、并发性能更好、开销更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ArkTS语言是基于国外TS/JS编程语言扩展而来,它可能存在版权风险。因此,连志安表示,为避免出现类似的版权问题,华为自研编程语言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决策。据悉,当前仓颉编程语言首批合作企业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科蓝软件等行业头部企业,未来将与ArkTS共同发展。
打好软件开发的基石后,鸿蒙若想更好地实现原生智能,离不开大模型的加持。盘古大模型5.0提供了多种不同参数规格的模型,可以适应各种业务场景。在内容生成方面,它能够生成符合物理世界规律的多模态内容,为创新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该模型深度结合了思维链技术与策略搜索技术,极大提升了数学能力和复杂任务规划能力。
连志安认为,华为做鸿蒙是想实现万物互联,如何让手机变得更加智能,通过手机与其它设备联通,这需要AI技术的加持,而盘古大模型便能够赋能鸿蒙系统。例如,盘古大模型可以通过手机智能记录用户的生活习惯,分析用户行为并为其提供个性化推荐。当用户位于某地铁站附近时,打开手机不用搜索,就可以看到盘古推荐的附近商铺信息。
正如上文所述,盘古大模型能力的涌现以小艺助手为入口实现,升级为智能体的小艺不再隐藏在系统后台,而位于手机屏幕底部的导航条上,拥有全局随时呼出的便捷能力,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
王丹辉感慨道,鸿蒙的分布式微内核特性天生就适合AI技术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场景和数据支持。此前在安卓生态下,无论是车机还是智能家居的开发,各大厂家都在重复“造轮子”,只能不断在安卓系统上进行改进。因为市场份额已经见顶,很难再吸引更多的开发者投入精力和进行创新,而鸿蒙无疑给开发者带来了更大的创新动力和发展空间。
第三方应用为何需要鸿蒙化?
无论从智能化升级、安全能力提升还是用户争夺上,第三方应用“鸿蒙化”都有利可图,但问题在于适配鸿蒙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和人力。
截至目前,TOP 5000应用已加入鸿蒙生态,超过1500个应用已完成上架,包括淘宝、支付宝、美团、京东、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企业。这些头部厂商主动进行原生鸿蒙系统的开发适配,不仅是构建鸿蒙生态的需要,也是它们进一步盘活用户资源、进行服务升级的需要。
湛泸教育鸿蒙生态总监赵梦佳在接受《商学院》杂志访谈时表示,头部厂商进行鸿蒙适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市场份额足够大,目前已有超过9亿台设备搭载HarmonyOS,在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的背景下,这给了头部厂商进行用户争夺的新空间和可能性。华为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上的持续投入,也为其带来更多赋能。
例如,小红书通过鸿蒙的系统级支持,实现用户在笔记发布时跨设备调用相册素材。在大屏上进行笔记编辑和发布时,利用关键词搜索,用户就可以从海量的手机相册中找到并调用想要的图片,而无需在不同设备之间切换登录;美团则重新设计了骑车体验,过去骑车从解锁手机到完成开锁,至少需要5步,现在通过鸿蒙的扫码直达功能,实现1键解锁,退租时也不需要再打开APP进行操作,在锁屏状态上就可以直接还车。
连志安认为,鸿蒙还可以激发APP中尚未被用户感知的服务功能。以地铁APP为例,用户通常过完地铁闸机后就将其关闭,但除了坐地铁的功能外,它还包括园区介绍、购物消费、美食推荐等多种功能。原有的安卓和iOS生态环境下,关闭APP就等同于切断了其服务功能,而鸿蒙则可以根据推理用户需求,在桌面上智能调动出APP的相关服务,这不仅极大提升了第三方应用的流量,用户也能更便捷得到想要的服务和信息。
智能推算用户需求是否会涉及隐私问题呢?在安卓生态环境下,第三方应用经常因为违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而被通报,甚至被永久下架。可见,隐私保护既是用户的痛点,也是APP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难点。
赵梦佳指出,对于一款应用来说,安全性比技术性更为重要。安卓和iOS在安全性上处于两个极端,安卓隐私保护能力有限,iOS则开放性和兼容性很差,很多内容和功能无法实现。鸿蒙自研的星盾安全架构则可以保障应用生态的纯净性,确保应用的来源安全和运行安全,杜绝恶意诱导安装、恶意热更新等乱象。因此,很多银行应用更积极加入鸿蒙,因为其安全程度达到了一定的级别。
《商学院》杂志从华为公司了解到,鸿蒙还搭建了系统级的未成年人模式,家长无需逐个应用操作,在系统中开启该模式后,应用会随系统自动切换至未成年人模式,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展示适龄内容。
目前,华为与首批伙伴共建了超过25个面向行业的鸿蒙原生应用基线版本,开发者直接使用这些基线版本,可极大缩短开发时间。超60个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已在鸿蒙生态伙伴SDK市场中上架发布,包括高德地图SDK、微博登录分享SDK、蚂蚁数科旗下移动开发平台mPaaS等行业标杆级SDK。
无论从智能化升级、安全能力提升还是用户争夺上,第三方应用“鸿蒙化”都有利可图,但问题在于适配鸿蒙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和人力,并面临多方因素的考量,搭建鸿蒙生态仍需要跨过多重门槛。
跨越16%生死线?
原生鸿蒙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丰富的应用生态,让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干得出、用得上,实现正循环。跨越“生死线”,每一位开发者都将至关重要。
根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鸿蒙系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由2023年一季度的8%上涨至2024年一季度的17%;iOS份额则从20%下降至16%。华为鸿蒙正式超过苹果iOS,成为中国第二大操作系统。
被誉为“鸿蒙之父”的华为前终端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曾指出,鸿蒙系统只有突破16%的“生死线”市场份额,才算是走到能存活的第一步。
从数据上来看,鸿蒙似乎跨越了“生死线”,但从整个生态的稳定性来看,还需要参考三个维度的数据考量,这让2024年与2025年成为关键的时间点。
连志安表示,第一,在17%的鸿蒙设备中有多少愿意升级到“纯血鸿蒙”,这个数据很重要;第二,除了TOP 5000的应用之外,还有多少应用愿意适配“纯血鸿蒙”;第三,这些已上架鸿蒙的应用厂商有多少愿意进行版本的更新迭代,如果不再进行后续的更新维护,事实上“生死线”也无法跨过去。
具体到适配层面,开发和维护鸿蒙应用会带来一笔新的开支和人力成本,以及与鸿蒙合作时各种商务条件的协调。在此次“纯血鸿蒙”的上千个应用中,微信作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软件之一,并未出现在合作名单中,引发了外界讨论。
接近腾讯的人士对《商学院》杂志表示,腾讯一直与华为保持积极的沟通。除了已公开亮相华为开发者大会的腾讯视频、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音乐等11款产品外,旗下多款产品也都在进行鸿蒙系统的开发适配工作,希望尽快保障用户平滑、安全、稳定地过渡到新系统。至于微信与鸿蒙系统的开发适配与技术沟通工作,目前正在推进中。
在赵梦佳看来,微信这类体量大的应用,功能繁杂,要保证在鸿蒙系统上稳定运行并体验良好,还需要做大量的测试和优化工作。现有架构和代码是否与鸿蒙系统兼容,需要对微信整体架构做重新的评估调整,协调资源比较多。同时,微信还必须确保在鸿蒙系统上对用户数据的处理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保证数据安全性,整个过程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需要权衡收益和成本。
连志安则认为,商务合作细节可能也是双方进展缓慢的原因,因为微信是中国市场的头部应用,它有自己的商务条款,比如,微信在鸿蒙系统里运行的权限能否达到高级别,华为又是否愿意给它更高的权限,包括具体的分成比例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双方最终共识的达成。
截至2023年底,WPS Office移动版月度活跃设备数达到3.30亿台。作为拥有广泛用户群体的基础应用办公软件,金山办公团队花了8个多月时间开发出第一版鸿蒙原生WPS。美团则用6周时间完成了HarmonyOS NEXT美团APP核心功能的开发,送出第一份外卖。头部应用尚且需要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对于中小厂商来说,它们面临着更多挑战。
连志安指出,要通过商业场景对中小企业进行引导。首先,华为需要解决C端APP所面对的诸多场景问题,将用户群体提升起来后,再通过产业化自然而然地解决B端应用的需求;其次,通过政策提供补贴以助力中小企业“鸿蒙化”;再次,通过建立整个行业标准去逐步进行产业化的适配步骤。
在他看来,挑战的同时,鸿蒙为中小厂商带来了更多机遇。在安卓和iOS的生态环境下,这些厂商的应用属于小众,但如果“鸿蒙化”的步伐跟上,它们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因为该赛道上的竞争对手相对较少。
目前,华为举办面向应用开发者的赛事已有4年,近10个省市发布了鸿蒙相关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和人才投身鸿蒙生态建设。鸿蒙开发者数量已达254万人,鸿蒙校园公开课已走进超175所高校,超过200个产学合作项目启动,鸿蒙学堂参与人数超435万人。
正如余承东所言,“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生态包括操作系统能力、设备底座、应用生态三个部分,原生鸿蒙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丰富的应用生态,让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干得出、用得上,实现正循环。”跨越“生死线”,每一位开发者将至关重要。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点赞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