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数字医疗会是下一个大风口吗?

原创 作者:钱丽娜 / 发布时间:2024-01-15/ 浏览次数:0
 
2018—2022年间,中国数字医疗创新相关融资额从约114亿元增长到超200亿元。在制度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鼓励资金投向数字医疗领域。行业内医渡云、梅斯健康、医脉通等一大批数字医疗公司先后成功上市。
 
IPO之前数字医疗领域的投融资也颇为活跃。据公开报道,2022年1月1日至11月30日,以信息化、人工智能、数字疗法为主的数字医疗领域共有108家企业完成投融资事件共125起。在披露的81起融资事件中,有25起融资额大于等于1亿元,总额达34.75亿元,在所统计的融资总额中比重达81%之多。
 
数字化与医疗的融合是近几年崛起的赛道,它将在未来呈现怎样的发展图景?
 
武田制药,数字疗法的先行者
 
武田制药是大型跨国药企中在数字化医疗领域较早取得商业成果的先行者。目前武田制药在中国主要关注罕见病、肿瘤、消化与血液制品四大关键治疗领域。以此为基础,武田中国的数字化转型重点聚焦早筛早诊、数字疗法和智慧服务三大领域的数字医疗创新方案。
 
早在2020年12月,武田制药用于辅助治疗A型血友病的数字疗法myPKFiT?就在中国获批上市,是截至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唯一被批准的个体化预防FVIII剂量指导软件,也是首个获得国内第三类医疗器械许可上市的数字化应用。
 
myPKFiT?的中文名称是“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剂量计算软件”,用于辅助A型血友病患者接受百因止?(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的预防治疗,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该软件通过计算,得出理想的患者体内凝血因子剂量和给药间隔,使患者维持足够止血的药物剂量。
 
在myPKFiT?推出之前,一个A型血友病患者每次用药前,医生为了计算出正确的给药量,需要在几天时间里采集十几次血样才能绘制出贝叶斯图。但有了软件支持之后,只需采集两次血样,即可准确、智能地计算出每位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了解患者体内的因子水平情况,帮助医生更为个体化地管理好患者的出血症状,避免仅凭临床经验导致的用药剂量偏差。
 
“这项研究始于2015年,由武田制药美国事业部发起,尝试运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罕见病。中国也正在大力推行医疗服务的均质化发展,数字疗法能够将经验知识标准化,使得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便捷地触达更多患者。它也驱动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推动病种的标准临床路径管理等标准诊疗行为在偏远地区和基层卫生机构落地。但目前,即使有算法和人工智能的支持,还是需要与医生临床指导相结合。”武田中国数字化科技团队负责人顾青说,“全球血友病的诊断率与治疗率是偏低的,中国也是一样,这使得很多患者错过及时就诊的机会。”目前,myPKFiT?已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及地区上市,近1100家医疗机构注册使用,累计惠及全球8000多位患者。
 
顾青说:“数字疗法的研发过程与药物一样复杂而漫长。如果制药企业希望通过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申报和审批,还需要进行临床实验,研发周期会更长。”
 
顾青说,全球罕见病约有7000多种,有些罕见病病例甚至连临床医生也很少见到,即使遇到病人,也很难判断患者罹患的是哪一种疾病。血友病因为有出血症状,在罕见病中相对容易识别,但像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这样的疾病就很容易被误诊和漏诊,患者一旦发生喉头肿胀就会导致窒息的危险。“在罕见病治疗领域,知晓具体疾病,了解治疗过程,是对医患双方的挑战。如果有数字化手段的介入,在知晓、诊断、治疗和随访的每一个环节,就能帮助到医患双方。”
 
“能够令患者得到帮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可及性。目前,myPKFiT?免费提供给医生使用。”顾青说,“数字疗法如何定价、如何收费还是个难题。myPKFiT?作为一款三类医疗器械,需要通过国家审批流程后才能上市,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3年。如果算上前期的研发费用,这对于任何一家药企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同样的,美国、日本也在探索如何将数字疗法纳入医保体系,以提升数字疗法的可及性,数字疗法的支付和医疗保障是全球范围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VR、游戏、人工智能,一切数字疗法皆可想象
 
数字疗法是一个有别于数字健康和数字医疗的概念。2023年11月,武田中国在数贸会2023数字健康医疗产业大会上,与合作伙伴联合发布的《数字医疗实践与经验洞察报告》对三者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数字健康指开发和使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改善健康相关的知识和实践领域。
 
数字医疗指基于临床证据的软件或硬件产品,用于监测或干预人类健康服务。
 
数字疗法指由高质量软件程序驱动的基于临床证据和真实世界效果为循证的治疗性干预,用于治疗、管理或预防医学问题或疾病。
 
《数字医疗实践与经验洞察报告》指出,一款成功的数字医疗产品需要满足有疗效、有模式,并且兼具可持续性和生态融合的特点。数字医疗所创造的价值体系可以通过下述乘法公式来体现(图1)。
 
从诊疗效率和效果来看,数字医疗工具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投入的时间、资源,与此同时,治疗的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等指标也得到了提升。从无缝体验来看,数字化技术和相关应用优化了疾病诊疗全流程的管理。从便捷消费模式来看,数字医疗的介入,打破了固有医疗场景限制,实现了网上医院、线上问诊、院外诊疗和疾病管理等不同场景的医疗服务。
 
由此,也开启了数字疗法无尽的想象空间。
 
2017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款数字疗法处方(Digital Therapeutics,DTx)ReSET,以行为认知疗法为理论基础,医生将ReSET以处方的形式开给患者,旨在帮助患者戒断药物成瘾。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的AppliedVR公司其RelieVRx(原名EaseVRx)数字疗法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FDA授权的VR疼痛数字疗法,用于慢性腰痛(CLBP)的辅助治疗。该方法通过VR技术和游戏相结合,减轻慢病腰痛患者的疼痛感。
 
罕见遗传病领域,一款名为Face2Gene的智能手机APP依靠深度学习算法和类脑神经网络来区分人类照片中与先天性和神经发育障碍有关的独特面部特征, 以帮助发现诸如德朗热综合征(CdLS)等罕见遗传疾病的身体特征。
 
由于慢性疾病从知晓、确诊到治疗的周期较为漫长,传统医疗手段难以有效掌握病患情况,预估病情发展,而数字医疗恰恰能发挥优势,并与传统医疗手段的疾病发现和诊断相结合。在数字疗法如火如荼的发展中,顾青认为,中国与世界数字疗法水平基本保持同步(图2)。 
 
数字疗法的挑战
 
零氪集团副总裁侯波林认为,医疗的真实世界行为很多都还没有进行数字化,更不用提数据化,所以当使用医疗行业数据时,通常会面临几类挑战:
 
1.数据孤岛难题。医疗信息化发展20多年间造成医院信息系统构造非常复杂,很多三甲医院、三级医院的子系统能达到一两百个,而且这些系统很多没有打通,导致真正想用这些数据时没法用;
 
2.信息系统和临床业务脱离。过去的信息软件系统主要是以信息存储、查阅以及流程协同为主,定位类似于电子病历。但是真正要做大数据应用时,发现很多数据挖掘或者人工智能建模和疾病高度相关,疾病背后的治疗理念、管理理念完全不同,可是信息系统是在整个医院层面去做架构设计,导致很多基于疾病诊疗领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办法得到响应,很多诊疗过程的数据基本上没有非常友好的记录,导致后续处理成本非常高,很多数据丢失;
 
3.医疗场景不“闭环”。患者在院内做完治疗就离院了,中国还有很多跨区域治疗的患者,而这些患者在院外的不良反应、用药依从性、生存情况、症状都没有跟踪管理,涉及到患者预后的康复数据,基本上是缺失的。
 
“这三个问题导致过去医疗大数据应用比较缓慢,但目前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侯波林说。这些改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互联互通。国家卫健委在2018年发布了关于互联互通和电子病历评级建设的要求。中国三甲医院以及大部分三级医院已经完成了互联互通的建设,相当一部分头部医疗机构也已经完成相应的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所以现在单一医疗机构内数据孤岛的问题得到比较大的改善。
 
2.临床信息化和临床诊疗脱离的问题得到改善。这些年重大疾病都出现一体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的特点是围绕病种、疾病诊疗,不再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而是指向临床医生提高诊疗效率、诊疗质量以及患者获益。这部分天然地对诊疗场景友好,能够积极响应医生在临床诊疗的需求,诊疗的数据也能够得到比较完整和高质量的沉淀。
 
3.数字疗法很好地弥补了院内数字医疗的缺憾,目前在一些领域已经有一些解决方案落地。通过数字疗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帮助患者获益,通过以患者获益为目的和导向,积累患者在院外的预后数据,真正把整个医疗大数据最后的拼图补上。
 
“通过上述三个解决方案,能看到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数据队列开始出现。有了数据之后,要医工融合,才能用好这些数据。只有深入到疾病领域和临床诊疗过程,你才知道什么是真问题和真需求。”侯波林说。
 
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雷预言,未来医学可能是“基于模型的医学”(Model?Base?Medicine),这意味着医生未来的诊疗将基于大数据和模型,而不是单凭经验。为此,数字医疗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建设,包括模型算法、数据管理、知识库以及知识图谱的建设等。
 
刘雷在研究中发现,有三千多种罕见病具备人脸特征,约两百多种罕见病可以通过人脸特征筛查,快速地找到罕见病患者。一些疾病除了人脸特征,还有很多表型,这些表型可以通过图像、量表的方式,这些都是数字技术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加上知识库、知识图谱形成的预测模型,会为罕见病的诊断和筛查提供全新的方法。
 
数字医疗的商业前景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医药医疗行业合伙人张荣华说,思略特根据全球邀请150位医药高管的调研,做出一个未来医疗的生命关爱(LIFEcare)体系。未来15年、20年,80%左右的医疗场景可能发生在院外,只有20%的重大疾病才会去未来的智慧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院外的健康管理会成为未来医疗生命关爱体系的重点。
 
数字化会带来哪些商业前景呢?张荣华认为会有三个方向。
 
第一,对患者、对广义消费者的解决方案会变得更加全面。未来的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化,今天的用药、药物治疗只会是未来治疗中的一环,会出现整体解决方案,有药企联合、数字化诊疗、数字疗法干预等一些先进疗法。对药企的启示是,未来的药企会逐渐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去做转变。今天在中国市场已经有了像武田制药等非常多的实践者。
 
第二,出现“医患并重”的商业模式。今天的病患比较被动,去医院看病、接受医生的用药建议,但未来随着虚拟代表,各种实时互通的数据,个人对治疗方案选择权会更广。这就意味着,今天围绕着医疗机构、医生展开的商业模式将转向“医患并重”的商业模式,患者的重要性尤为关切,药企需要增强和患者最终的连接。
 
第三,数据支撑会更丰富。今天的数据还是围绕着医疗(院内)数据、诊断数据、疾病的院内数据。但在未来会出现多组学数据,围绕着生命关爱的方方面面形成一个数据闭环。所以在大数据量、非结构性数据支撑下,药企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能发挥数据价值,围绕着某些疾病领域形成自己的数据优势,把这些数据价值最终转换到应用场景中形成行业壁垒。
 
由于数字医疗的创新需要多方合力共建,创新生态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武田中国旗下的开放式创新孵化平台TakedaSpark创始于2021年,专注于数字疗法、早筛诊断和智慧服务三大领域,吸引200多家本土创业公司报名参与,先后有12个创新方案进入最终的验证性试点合作阶段。2023年TakedaSpark再次升级,邀请埃森哲、亚马逊云科技、普华永道、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加入,涵盖数字化技术、专业咨询、商业化落地等各领域,助力构建数字医疗领域孵化到商业化全周期的产业合作模式,探索数字科技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解决方案及商业化路径。
 
顾青说:“武田中国在数字化医疗创新领域的探索始于2018年。我们会充分调动全球资源和网络力量更好地赋能在中国的数字化创新,与更多的生态链上的伙伴一起成长,实现多方共赢。”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