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广联达:数字化赋能绿色建筑行业的全生命周期

原创 作者:胡嘉琦 / 发布时间:2023-11-27/ 浏览次数:0

 
绿色建筑是在全生命周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建筑,而要实现理想中的绿色建筑,离不开数字化的推动。
 
广联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是一家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在通往绿色建筑的道路上,广联达董事长兼总裁袁正刚表示,“建筑业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工业化、绿色化的重要支撑,数字化和绿色化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必选题,数字化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赢得利润,获取效益,而绿色化则可以助力企业打开视野,发现新的机遇。”
 
袁正刚认为,当前,建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一些建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仍有不少企业遇到了挫折。纵观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对建筑业的业务本质及数字化本质认知不到位。
 
那么,建筑业的业务本质是什么?绿色化与数字化之间又有怎样的生态关系,作为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定位于数字化赋能者,为产业运营者持续提供数字化服务,这将会为建筑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仿真模拟:助力建筑业的绿色化设计
 
通过仿真模拟和性能分析,广联达可以提前评估建筑运行的环境、能耗、碳排放指标数据,以及评估设计修改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进而帮助设计师选择更优的方案。
 
西安大厦是一座绿色、节能、健康、智能于一身的数字研发大楼,也是广联达以数字化助力建筑绿色设计的典型案例。该大厦从前期设计、建造阶段就将能源管理、环境管理、设备管理三合一体,实现了整个大厦低能耗高品质的运行。
 
事实上,伴随建筑业的绿色化成为产业发展的目标,建筑的绿色化、低碳化需未雨绸缪。体现在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就要统筹考量,思考建筑物与周围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实现能耗的节约以及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
 
广联达方面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广联达数字化设计理念本着建筑的绿色、低碳目标,基于全数字化样品,将数字建筑模型放置在虚拟环境下,以室外环境及建筑设计条件等数据驱动仿真模拟和性能分析,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对建筑及建筑群进行通风、采光、噪声、热湿、污染物等建筑环境以及能耗、碳排放的模拟计算分析,形成不同的方案,通过方案的优选寻求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实现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及最少的能耗和碳排放,从而达成产品性能更优的目标,创建绿色、节能、舒适的人居环境。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广联达实现了通过仿真模拟和性能分析,通过权威、专业的计算核心,结合国内标准规范,可以提前计算、评估建筑运行的环境、能耗、碳排放指标数据,以及评估设计修改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进而帮助设计师选择更优的方案。
 
以广联达华南基地项目为例,设计院选择采用基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性能化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基于建筑BIM模型,进行室外自然通风模拟,通过对场地各区域风速、风压、风速放大系数、空气龄及建筑表面风压进行分析,对建筑体形、朝向进行设计优化,构建了舒适、健康的室外风环境。此后,设计师借助室外风模拟结果以及建筑单体BIM设计模型对建筑进行内部自然通风模拟,通过模拟分析,优化了外窗开启和室内办公区的空间布局,保证办公区有健康的空气品质。尤其是在过渡季可以最大化使用自然通风对室内进行控温控湿,节约空调系统能耗。
 
在对建筑内部自然通风设计的同时,设计师还会对内部空间天然采光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外窗遮阳、室内空间布局、装饰材料选择、地下空间、导光管及照明的设计,最大化使用天然光,保护室内办公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降低照明能耗。
 
除了考虑提供健康、舒适的办公环境外,设计师还对建筑进行了暖通空调、照明、电器设备、生活热水、电梯等运行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分析。设计师基于BIM模型,极大提升了性能化分析的效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并营造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数字化:赋能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同样需要各部门、各岗位、各应用场景通盘设计和规划,更需要全员的认知、共识和付诸实践。
 
数字化是实现建筑绿色化的基础。
 
在袁正刚看来,建筑业和数字化的交集在于系统性。从建筑业务本身看,数字化天然是解决系统性问题的根本解。
 
袁正刚告诉记者,建筑业是“点线面体”融合而成的复杂业务系统。其中,“点”指建筑业有很多岗位;“线”指生产、商务、技术等职责清晰的业务线;“面”既指项目,也指人力、市场、财务等企业管理面;“体”指通过点线面相连接而构成的企业整体。
 
数字化的本质是借助“数据+连接+算法”构建系统性能力。具体来说,数据要准确,即无修改、无掩饰、自动收集;数据要及时,即无延时、无丢失、无地理限制并实现多层级的零时差共享;数据还要全面,覆盖核心业务的生产要素、生产活动、管理活动。连接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它不仅仅是把软件、硬件连接在一起,更需要与业务连接融合,最终目标是实现责权利清晰可靠的业务连接,内外协同,促进业务“高速运转”。算法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落脚点,是数字化转型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的关键。可以说,数字化天然是解决系统性问题的根本解。
 
具体到应用上,从点状上看,每个岗位需要提供专业的软件,如造价员、设计师,他们所使用的软件完全不同;从线上看,每个管理的业务线,也需要有专业的、纵深性的软件系统去解决。譬如针对成本怎么解决,针对进度怎么解决,针对质量怎么解决。
从面上看,对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分公司、子公司、子集团或者总部来说,它的管理场景都不一样,譬如人力、财务、项目等,也都需要有相应的系统去解决。如果这些“点—线—面”相互之间能够建立有机的联系,就可以形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解决方案。
 
事实上,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同样需要各部门、各岗位、各应用场景通盘设计和规划,更需要全员的认知、共识和付诸实践。
 
袁正刚指出,“正是要用‘点—线—面—体’这样数字化的维度,去解决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问题。要以绿色化为目标,为理念,系统性数字化为统领,打造数字时代的竞争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袁正刚看来,想要深入实践如此复杂庞大的转型,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始终坚守系统性数字化的理念至关重要。但在此基础上,突破数据“孤岛”,实现业务“贯通”却不必一气呵成,可以分阶段实现。比如通过可识别的关键场景,分阶段地实现设计与算量(是指工程造价人员编制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时对所建造的工程以平方米、立方米、吨、米、个等计算单位计算工程实物量)打通。算量跟施工打通,最终实现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打通。以此类推,可实现BIM与智慧工地一体化打通,项目与企业一体化打通等,既具有可操作性又会带来较为明显的转型价值。他同时指出,真正实现转型,底层还要必须有一个行业业务平台做支撑。行业业务平台需要海纳百川,将各种能力集成在一起,包括BIM、智慧工地、人工智能等,当这些能力在一个平台里相互连通,传统软件的概念已就发生巨大变化。
 
袁正刚举例,以前算量工程师需要打开电脑去进阶算量,但现在,算量可能无处不在,比如做采购计划的时候,计划完成,月度采购量自动生成;做分包计划的时候,计划完毕,可能分包工程量自动生成;与此同时,某个工作面的工程量也同步生成。这样一种“平台+组件”的架构,将使以往单点的软件应用转为集成有价值的服务。基于这样的理念,广联达一方面高度重视多业务场景的一体化贯通,另一方面反复打磨行业业务平台。
 
广联达华南总部基地,就是设计算量施工一体化的典型实践。该项目是国内首个采用广联达自主研发的国产三维设计软件及协同平台,实现建筑、景观、室内全专业协同设计,以及各参建方多方联动的设计管理、设计算量、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代表项目。事实上,这个项目本身就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将于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
 
建筑业务平台:为全行业提供绿色数字建筑底座
 
项目通过云平台整合企业管理及项目全流程数据资源,贯通设计和成本、施工数据,奠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对创新企业来说,除了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外,还需要有赋能全行业数字化、绿色化变革的能力。这就不能不提到广联达的建筑业务平台。 
 
袁正刚表示,广联达的华南总部基地项目就是通过该平台之上的设计模块,整合企业管理及项目全流程数据资源的典型案例。第一,借助“云+端”设计管理体系实现业主、设计、施工多方联动,从而实现设计管理可视化,过程数据可追溯,资源可复用,实现设计管理一体化;第二,从成本视角推导设计,在设计源头把控成本,并实现了模型数据无损传递,一键招投标算量,实现设计算量一体化;第三,通过设计模型维护至落地,模型直接出图指导施工,实现“一模多用”“一模到底”,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
 
在平台打磨方面,广联达以场景建设为牵引,通过“平台+组件”的方式积累和打磨行业数字化核心能力——创新搭建了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层Paas平台(是指平台即服务,把服务器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该平台具备了标准化SaaS应用快速开发和个性化解决方案规模化交付的能力。
 
在2022年下半年,广联达实现了对行业客户和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开放,为行业提供了数字建筑底座能力。北京建工集团在该平台的加持下,率先开启了其企业级“项目管理平台+组件”模式的试用,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数据治理项目一期上线,完成集团数据标准的制定和重点项目数据接入。其应用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合同管理智能化应用方面,其通过AI辅助合同审查、系统代替人工审核,实现海量合同的自动生成、自动识别、自动审查、自动推动,其联通招采平台、OA办公、法务审核等多方主体,实现整体效率8~10倍的提升。
 
在市场营销商业智能分析方面,平台可助力企业实现多维提升:如通过实时检视整体市场、区域市场、重点城市市场、单位市场经营的运行变化,提升了对市场运行感知力;通过分析主要竞争对手、重要客户、招标代理单位,发现自身发展优劣势,以及了解客户投机经营状态,提升了对市场环境判别力;通过对数据中台所反应的现实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应用大数据分析提升中标率,从而实现市场营销管理效能的提升。在数字供应链方面,通过供应链一体化的建设,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运营体系,除了内部流转更加顺畅,还可以服务区域内的其他公司,不仅实现了企业产业链业务的新拓展,还为公司降本增效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仅2022年,北京建工应用该平台线上招采系统总计覆盖3800余人,执行采购任务13000余笔,累计中标额900多亿元,钢筋、商砼、普通干混砂浆、加气块等物料的线上采购价,均实现了大幅度降本,真正实现了“以平台促管理、向集采要效益”。显然,降本的背后,是节能环保的另一表现。
 
广联达方面向记者表示,项目通过建筑业务平台整合企业管理及项目全流程数据资源,贯通设计和成本、施工数据,从而奠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平衡业主、设计、施工等多方利益,以数字化技术加持,探索更多元的设计手法实现设计理念。
 
BIM设计应用从方案到施工图,贯穿项目始终。各专业全面应用BIM技术开展设计各阶段的协同设计,包括精细化设计、三维可视化协同设计、模拟分析、数据协同、PC-BIM应用、管线综合、模型出图。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建筑垃圾、建筑耗能对环境的破坏。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