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绿色设计的缘起、内涵及应用

原创 作者:邢雷 / 发布时间:2023-11-15/ 浏览次数:0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设计已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焦点。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也象征着我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如今,绿色设计的应用范围已涉及各个领域,无论是产品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工业生产,都能看到绿色设计的影子。例如,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师运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计理念,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在工业领域,企业采用绿色制造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鼓舞人心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开始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性,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中坚持绿色理念。
 
绿色设计从源头消碳
 
绿色设计与当下迫切实现的“双碳”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方法论。
 
自2008年起,中国开始探讨“绿色设计”的概念和未来发展议题。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生态设计的讨论,形成了一系列与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相关的论点,并已有学者们的系统性研究。在欧洲的政府文件中,通常使用生态设计一词,联合国语境里面基本上讲的是可持续设计,而关于绿色设计,一直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学科体系。
 
绿色设计的中国学术奠基人是牛文元参事,他潜心于《中国绿色设计报告》的奠基性研究,推动了绿色设计的学科发展,并以此作为中国科学院认可绿色设计学科的基础。该研究也成为一系列相关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中国科学家为绿色设计学科建设和绿色设计理念传播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牛文元的《中国绿色设计报告》里,对绿色设计有一个明确的学科定义。报告中指出:绿色设计是为实现绿色目标函数、预先策划和具有创意的综合性智慧活动;是对传统设计的继承、改进和进一步提升;是包括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创新的全过程;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组成成分;是使发展更持续、经济更高效、生活更简约、生态环境质量更优良的基本推动力。
 
简单理解,绿色设计与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壁垒,而是相互兼容的关系。绿色设计可以简单理解成“为了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运用各种类型的绿色技术、绿色材料、绿色生产工艺以及绿色的商业模式,最后达到促进绿色发展的成果”。这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重视的系统性、多学科的研究方向。
 
进一步来看,绿色设计与当下迫切实现的“双碳”目标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方法论。“双碳”本身有很强的量化要求,而绿色设计恰好是实现“双碳”目标非常关键的源头性手段。从支撑“双碳”目标的角度来看,绿色设计恰好可以在前端发挥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是实现碳中和、碳减排、碳达峰的前序路径。
 
在早期阶段,社会上有一批技术公司、专业机构、碳交易的服务机构等都忙着给企业发证书以证明其已经“绿”了。但从国际视角上来看,对这类行为并不认同,以致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到底怎么样才算是真真切切地实现了“变绿”呢?
 
我们认为,真正的“碳中和”应该是需要采用绿色设计的手段,包括减少碳排放、采用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材料和设计、推动循环经济等多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在源头上减少碳排放,而不是依赖最后的碳抵消来实现碳中和。
 
绿色设计的内涵及特点
 
绿色设计不能孤立存在,它一定需要附着在绿色产业上。如果绿色设计不能与产业和服务结合,那就不是真正的绿色设计。
 
具体来看,绿色设计有前瞻性、普适性、经济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和协同性六个属性。这是一种前沿的设计理念,它强调未来视角,关注未来的环境需求和资源利用,同时强调普适性,关注大多数人的需求和利益。绿色设计的经济性表现在它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一种从顶层规划到后端发展的系统性思维,协同性表现在它需要多学科交叉和跨界合作。
 
这六个属性打破了对设计的固有理解,设计并不只是一种创意或者是美学,更是一种从顶层规划到后端发展的系统性思维。从本质上看,绿色设计是实现绿色目标、绿色评价的重要路径。
 
绿色设计还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即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绿色设计主要关注产品层面,从产品设计之初就考虑环保和资源高效利用,包括材料选择、设计方法、制造过程、包装和运输等方面的考虑;在中观层面,绿色设计主要关注企业或园区的层面,需要考虑整个企业和园区的运营和管理,包括能源管理、废弃物处理、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考虑;在宏观层面,绿色设计主要关注区域、城市乃至国家的层面,需要考虑整个区域或城市的未来发展和资源利用的长期规划。
 
需要注意的是,绿色设计不能孤立存在,它需要附着在绿色产业上。如果绿色设计不能与产业和服务结合,那就不是真正的绿色设计。因此,绿色设计需要与各行各业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在绿色设计刚提出来的时候,大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建筑、工业设计行业的绿色设计,如今,我们正在编订的绿色设计国际标准中,主要从五个类别去讨论绿色设计的发展,分别包括:产品和供应链,社会治理、公园和景区,大型工程和建筑,产业园开发区,商业模式,这五个类别横跨第一、二、三产业,未来也可能还会涉及到其他诸多类别。
 
在绿色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绿色材料、技术和方法论,这些都可以作为绿色设计要学习的内容。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学习和借鉴前人的方式方法,提高我们的绿色设计能力。
 
绿色设计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设计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全球视角来看,绿色设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变得日益重要。在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引下,绿色设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例如,在光伏领域,通过采用柔性和光伏支架材料的替代等绿色设计方法,实现了绿色发展和碳减排的目标;在IDC数据中心,通过绿色材料的结构设计以及整个产品创新服务功能集成,降低了IDC的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的简写,是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值,也降低了成本,同时达到了环保目标;还有许多企业也在积极应用绿色设计方法,如挪威一家公司运用绿色设计方法实现装配式建筑,综合节碳达30%~50%以上。此外,江西一家制造业企业也在整个生产线上运用了绿色设计思维,取得了良好的综合节碳效果。
 
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越早运用绿色设计方法论的企业就越有可能成为领先者。这些企业可以通过降低风险和危害程度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也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和附加值。当他们生产相对中高端的产品时,将目标对准中高端消费者,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就会偏高一些,进而实现一个正向的循环。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比不重视环保的企业更有利可图,从而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绿色产品的生产中来。
 
例如,以前生产电饭锅只要能把饭做熟就可以,但后来有企业生产出可以仿传统柴火做饭的电饭锅,让消费者能找到传统口味;再后来又有企业生产出一种能去除米饭中糖分的电饭锅,这些都是通过技术方法来实现的。新的要求带来了很多新的产品机会,使企业可以开发出更多的新品类。因此,绿色设计不仅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要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企业已经在绿色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由于对绿色设计的认知不足,它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动与绿色设计紧密相关。另外,现在产业界和社会层面运用绿色设计方法的优秀案例很多,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发现和推广。
 
总的来说,绿色设计的应用层面广泛而深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设计的理念和实践已经成为了产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共识。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设计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的使命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的使命是推动绿色设计的发展,在各个领域推广和应用绿色设计的理念和实践,为实现全球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人与自然融合共生。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orld Green Design Organization, 简称WGDO),于2013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成立,是世界上首个致力于推动绿色设计发展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通过“世界绿色设计论坛”等平台,推动多边和双边、多利益相关方共同破解可持续发展全球挑战的对话与研讨。
 
作为国际非政府组织(简称NGO),WGDO积极参与行业、区域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联合不同国家的权威机构和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和推广绿色设计国际标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建设可持续供应链,激励绿色资本的投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净零碳目标的兑现。
 
此外,WGDO还推动了一个全球性绿色标志——“绿叶标”的诞生。绿叶标代表着对绿色产品的推荐和认可,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促进绿色消费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推动绿色设计的发展,WGDO还关注绿色公益项目,发起和推动“GREEN HAVEN”绿叶之家国际公益项目,旨在为欠发达国家的妇女儿童打造一个社区中心,从绿色设计出发实现人文关怀。同时,WGDO也积极推动将绿色设计纳入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话机制的议题中,使绿色设计理念在国际舞台上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总的来看,WGDO的组织使命是推动绿色设计的发展,在各个领域推广和应用绿色设计的理念和实践,为实现全球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人与自然融合共生。
 
(作者邢雷系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总干事、光华绿色设计基金会理事长,本刊记者哀佳采访整理)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