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超级共振,寻找粤港澳大湾区的动力之源

原创 作者:胡嘉琦 / 发布时间:2022-12-09/ 浏览次数:0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推进区域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仲量联行华南区研究部总监曾丽认为,产业互动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促进相关节点能级不断提升。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与产业共振,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产业的发展。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开始进一步向多个产业纵深推进。长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制造业的核心基地,拥有非常强的电池制造体系和芯片产业基础,凭借区位优势,促进了全球物流行业的发展。

 

迈入智慧港口建设新时代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的海岸线、良好的港口群、广阔的海域面、经济腹地广阔。据统计,泛珠三角区域拥有全国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

 

粤港澳大湾区依托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仲量联行华南区董事总经理吴仲豪认为,港口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效能的提升有利于拓宽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空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迈入智慧港口建设新时代,依托港口的辐射效应,物流仓储产业链有望迎来新一轮需求潜力释放。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也将利好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仓储产业的全方位发展。

 

目前,以广州港、深圳港和香港港为枢纽港,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已成长为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之一。据仲量联行数据,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超8000万标箱,是世界著名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及东京湾区)当年集装箱吞吐量总和的四倍以上,并位列世界湾区之首。同年,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主要港口中,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东莞港、珠海港已成功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全年货物吞吐量合计逾14亿吨,约占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整体货物吞吐量的80%。其中,广州港、东莞港、珠海港以内贸为主营业务,深圳港、香港港则侧重外贸业务。

 

粤港澳大湾区除了整合港口的外贸资源,还实现了港口的绿色化、清洁化。妈湾智慧港是首个由传统码头升级改造的自动化码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第一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过去,妈湾智慧港岸边最多停靠3条船,如今可以同时停靠5条大船,装卸量也从过去的5000箱提升到现在的11000箱左右。

 

据了解,妈湾智慧港与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携手共建,打造以港口为核心的智慧生态圈,整合全球港口营运控制中心、单证中心、结算中心,搭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多个平台,延伸航运总部服务和船舶服务等功能。智能化改造后,妈湾港作业效率相比改造前大幅提升,碳排放量减少90%。

 

招商局港口集团副总经理、首席数据官李玉彬和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董威在接受深圳卫视《晚间报道》采访时曾介绍,妈湾智慧港较传统码头作业人员减少80%,综合作业效率提升30%。

 

吴仲豪认为,作为推动货物流通的关键角色和物流产业链上游的基础设施,港口具有与产业链中下游关联性强、传导作用大的特点。港口运作效能直接辐射多个领域,如贸易、制造、能源等行业。通过港口智慧化赋能,串联运输通道,畅通货运堵点,将从时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帮助相关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利润。

 

具体而言,智慧港口建设可以优化大湾区物流网络,简化出口货物在港口作业的繁琐流程,以此缩短商品流通链路并推动进出口贸易自动化和便利化,更高效的供应链将有力支撑本地下游外贸企业产品“提质提量”,保障和提振大湾区内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逐步形成“港口-物流仓储-外贸”产业链发展的正向反馈与良性循环。

 

提升创新竞争力

 

除了优越的区位优势,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动力之源。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对标国际上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这三大湾区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产业和经济区,引领世界潮流。

 

肖金成认为,国际上的三大湾区历史悠久,基础较好,产业结构相对合理,这也导致了制造业成本太高,产业配套相对来说处于衰落的趋势。但在科技创新能力上,三大湾区能力不俗,比如旧金山湾区集中了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电子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强。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在创新方面提高竞争力,实现后来居上。

 

肖金成认为,伴随欧美再工业化,粤港澳大湾区靠订单生产、土地、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应该不断提升技术含量,通过产业互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及供应链发展将带动一个万亿级的高科技产业市场。作为全国首批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城市,深圳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增长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圈初步成型,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整车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

 

比如,作为新能源汽车企业“领头羊”的比亚迪,其总部就位于深圳。比亚迪方面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是新能源未来之城,过去十多年引领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变革。比亚迪将积极参与深圳未来城市建设,通过绿色的技术和产业,构建'电动车治污、云巴治堵’的绿色大交通体系,在新的赛道上,持续跑出新的'深圳加速度’”!

 

推动城市群协作

 

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整合广东、香港、澳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做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走出了独特发展之路。肖金成分析认为,香港与国际市场接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促进了内地与香港合作,提高了内地的国际化程度,有助于吸引全世界的人和资本要素进行投资。另外,2021年珠海的横琴岛基本上由澳门托管,这样就克服了澳门空间有限的劣势,解决澳门产业单一的问题。澳门地位会逐步增强,各自发挥优势,通过香港、澳门与内地九市形成互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中国内地珠三角有深圳、广州两个大都市。深圳作为改革开发的先行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很多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同时也有转型的问题。深圳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过去是短板,现在需要借助香港的国际金融业务加快深圳金融板块的建设。肖金成建议,深圳需要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以确保未来在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广州是国际大都市,市场规模大、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周边佛山东莞对粤港澳大湾区起到了支柱作用,可以称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压舱石”。

 

肖金成认为,深圳可以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产业有半径,很多产业可以向外延伸,深圳的产业链是向外延伸的典型。“深-中通道”可以将珠江西岸带动起来,在空间上建设合作园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实现产业一体化。广州的很多产业也要延伸,随着一些产业成本的上升,可以把产业链条向周边的中小城市延伸。

 

产业链条上的互动也带来了城市群之间的协作。吴仲豪认为,区域城市间的超强协作能力会将粤港澳大湾区造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超级城市群。经济联系及其所连结的城市群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基石,除了广州、深圳、香港三个核心城市外,以香港-珠海、澳门-深圳、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深圳-中山城市群为代表的多边城际合作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全新增长动力。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