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新时代新征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着力点在哪里?

原创 作者:戈艳霞 / 发布时间:2022-12-08/ 浏览次数: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在不同历史阶段,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不同社会群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和诉求不同,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以及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都在于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标准是什么?

 

新时代新征程上,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在于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各领域正当、合理的权利,特别是在教育、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领域。其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起点;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制度保障;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安全底线。教育、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着力点。

 

首先,教育是培育人力资本,增加社会流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起点。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持续提高,教育机会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8.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4%,历史性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失学辍学问题,义务教育有保障已全面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高到2021年的57.8%,进入普及化阶段。各级各类教育的加快普及,显著增强了中国教育的包容性和公平性。

 

尽管教育机会持续增加,但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数据测算,2020年农村小学和初中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分别是11179元和15112元,城市小学和初中分别为13818元和21753元,农村和城市的比值分别为0.81和0.69。“十三五”时期,城市小学和初中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率为8.8%和10.5%,超过农村(小学6%、初中6.3%),表明人均教育经费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教育资源投入不均的问题仍然存在。

 

其次,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能否对社会的财富以及利益进行较为均衡的分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原则,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和改善。只是近十几年,金融化快速发展改变了资本和收入的积累及占有方式,促成并强化了金融化资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导致包括食利者收入在内的资本收入份额增加,劳动收入份额减少,收入不平等逐步扩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测算显示,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33逐步提升到当前阶段的0.47,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等要求。

 

再次,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安全底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强、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从长远来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将面临潜在的压力。一是“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养老负担重、筹集资金难和医疗费用多等诸多挑战。二是就业方式灵活化使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凸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国内灵活就业人员达2亿人(注:2021年全国就业人员为7.47亿人),相当于每3.7个就业人员中就有1个是灵活就业人员。目前相当一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有待解决。三是城镇化进程加速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新问题,多省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和社会保障尚待解决。

 

改进之法

 

虽然现阶段中国社会公平正义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地方,但其实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的。

 

首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予以重点投入和优先保障,建立起结构合理、完整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一是持续提高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二是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教育资源投入要向中西部等困难地区、农村地区以及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积极推动教育体系建设均衡发展。

 

其次,充分考虑金融化对收入不平等带来的重大影响,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础上,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再次,构建与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灵活化、城镇化等新形势,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等。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