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告“饭圈”书:多读书,多懂一些民族大义

原创 作者:王敬雅 / 发布时间:2021-10-06/ 浏览次数:0

 
在传媒工具匮乏的古代,是没有“娱乐圈”的,戏演得再好,也出不去村儿。为数不多被历史记下来的名伶,基本都要跟达官显贵扯上关系。像唱歌的李延年、跳胡旋舞的安禄山……近代随着报纸、电影、唱片产业的渐次发展,演艺明星也逐渐浮出水面,百十年来,也算是沉沉浮浮最为频繁的行业之一了。
 
明星的坠落历来都有,本是市井的饭后谈资,然而最近吴亦凡入狱、郑爽被罚、赵薇作品下架……让我们不禁重新审视演艺明星这一群体——如此大规模地违反法律,触怒民众,不会是个别人的品质问题,而是这一群体的某些属性发生了变化。


 
得意的尽欢


 
这些站在聚光灯下、家喻户晓的明星们,显然处在人生的得意之中。他们的收入、名气是资本和市场的运作,并非个人能够左右,能成为演艺圈“顶流”,跟中彩票一样,可遇不可求。既然运气到了,我们就不得不提起《朱子家训》中那句名言:“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留余地确实是个挺难的事情。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说的是喝酒——趁着身体好,熬夜喝大酒,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但当你妨碍到别人的时候,话就要两说了。如果得意到目中无人,那“翻车”大概是早晚的事情。
 
中国古代人喜欢大自然,觉得当中蕴藏着做人的道理,所以丰卦的《彖传》中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先秦时期,人们按照这个道理,做了一种叫“欹器”的礼器。这种器皿底部是尖的,靠双耳挂在支架上,里面可以盛水。空着的时候是歪的,只有水到了一定高度,才会中正,再加水则会倾倒。古人以此告诫自己“持满之道,抑而损之”。


 
失控的膨胀


 
所谓的“持盈保泰”,其实是说群体的自我认知,在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失控,能保持“可控”的状态,是需要主体做出很多正确的判断,并且割舍很多既得利益的。
 
皇帝大概是历史上最容易膨胀而失控的一个群体。南朝梁的建立者萧衍,也就是梁武帝,年轻时才高志广,讨东昏、征北魏,可谓立下不世之功。坐上皇帝的宝座后,想的也是勤于政务、躬行节俭,比起陡然走红的明星要自律得多,但是皇帝当久了,很多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他的六弟萧宏身高八尺,但打起仗来贪生怕死,人送外号“萧娘”。饶是如此,还日常挥霍无度,家中富可敌国。当被人告发时,萧衍面对六弟琳琅满目的府库,笑呵呵地说:“阿六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啊!”就是这种对又贪婪又无能的亲信的骄纵,导致后来叛军入城围困建康时,没有一支队伍来勤王,让梁武帝萧衍落得个困死台城的下场。
 
萧衍显然对权力产生了一些误解:他以为权力越大的人,越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但你的权力和影响力越大,你在越轨的时候就会偏离得越远,这个力量,也将把你推向更失控的膨胀。


 
永恒的底线


 
失控的膨胀总会有终结的一天,再嚣张的个体,一旦越过底线,就难免如气球般瞬间炸裂。
 
在帝制时代,大臣的底线是皇帝,只要没过线,大臣可以有各种欢脱的操作。比如清代皇帝用人准则之一,是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守旧的清官,换言之,如果办事能力过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官员不那么清廉。比如康熙时期的权臣噶礼,在任山西巡抚期间,他确实能干,但也中饱私囊、拉帮结党,虽遭人弹劾,但因能干又会讨皇帝欢心,所以康熙一直充耳不闻。但康熙皇帝的底线,就是他的继承人问题。当噶礼在太子党中站队之时,皇帝一举将其革职抄家,让他带着搜刮来的巨资去修避暑山庄,最后还是杀而后快。
 
在演艺圈,这个理还讲得通。当你的能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可以容忍你一些毛病,但是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是能力足够强;第二是有底线。长得好看、演技高超,如果有些丢三落四、心直口快、高冷内向的都不算什么。但心直口快不等于无知无畏,高冷内向也不能傲慢无礼,更何况违反国家法律、触犯人民利益、伤害民族感情,任何人都没有踩过这些底线的特权。
 
最近看着这些明星的新闻,我觉得应该告诉他们,闲下来的时候,最好还是多读读书,多懂一些民族大义,多了解一些做人的道理。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