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缘何集体过冬

作者:钱丽娜 石丹 / 发布时间:2020-08-13/ 浏览次数:0

 

2020年在揭示2019年财报的那一刻,机器人“四大家族”安川电机、库卡、ABB、发那科机器人的业绩无一幸免。

 

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安川电机2019年的销售额为4109亿日元,下降13%;营业利润下降54%,净利润下降63%。安川电机发布的2020年3月~8月的合并财务预测报告显示,合并利润预测销售额为1808亿日元,营业收入为107亿日元。去年同期的净销售额为2117亿日元,营业收入为124亿日元。

 

ABB 2019年机器人及离散自动化业务下降4%。

 

库卡销售额承继2018年的跌势,2019年下跌1.5%至31.93亿欧元。

 

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发那科净收入为6355.68亿日元,同比下滑12.5%,营业总收入下降28.9%,净利润同比下滑15.3%。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86943.4套,累计下降6.1%,从全球的角度来看,2019年的出货量也未能超过2018年。

 

在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的时刻,业界又传来美的集团与安川电机在机器人领域历时五年的深度合作画上句号的消息。

 

美的和安川成立有两家公司,一家是广东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安川美的),成立于2015年9月,安川电机持股51%,美的集团持股49%。

 

另一家是服务机器人公司,主攻医疗康复与助老助残领域的服务机器人。美的持股比例为60.1%。

 

就两家公司停止合作之事,《商学院》记者向美的集团公关求证,得到的回复是,服务机器人公司已经停运两年。另一家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的成立目的,是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家电制造生产线的自动化和省人化,该目的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应成果。基于库卡公司成为美的集团成员公司,使当初两家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双方协商注销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

 

2017年,美的收购库卡集团,同年美的与以色列Servotronix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充实美的在运动控制和自动化解决方案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储备。

 

头部的机器人企业收入下滑,整体机器人市场也在下滑,究竟是机器人的需求到了拐点还是另有原因?

 

机器人产业机会在哪里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立宁教授认为,要了解机器人产业的机会,先要认清机器人在生产中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中国发展机器人的目的是替代人工,提高效率。中国本土机器人快速发展后肯定会有价格战,使得国外的机器人价格也降下来,这个趋势是正常的。

 

二是源于机器人的分层需求。起先工业机器人用于工艺位置固定的批量化制造,国外机器人厂商在这一领域有着成熟的解决方案,在孙立宁看来,中国企业与这些国外企业竞争是有难度的。

 

当前真正有巨大需求的是柔性、小批量多批次且工艺复杂的生产线,这是转型智能制造的一个典型的场景,不仅缓解人手压力,还可以提升工厂生产效率。孙立宁说,“人类简单的动作,对机器人却是极大的挑战,但这才是发展机器人真正的目的。这个领域不仅要求技术含量高,而且价格也不能很高。”

 

更高端的需求则是来自航天、军工,技术附加值高,产品价格相对也高,但是机器人生产企业的能力却不够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要避免像传统的机床产业那样,高端的做不上去,低端的打价格战。”孙立宁说。

 

中国目前的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出现了不少机器人领域的创业公司,但是公司规模不大,高端人才很难引进,人才不够很难去做好市场,所以无法形成一个好的产业链。

 

二是机器人产业涉及精密制造的各个领域,包括机器人本体、电机等,对精度和性能的要求都很高,但这也是薄弱环节。高端产品技术门槛高,低端产品受到成本的压力,一些产品处于不上不下两头尴尬的状态。

 

三是机器人是个需要长期投入的产业,不能一阵风。好在国家开放科创板,针对像机器人公司这些尚未赢利的公司设计了不同的准入标准,从“新基建”的角度来寻找、扶植有潜力的高科技企业。目前江苏北人、埃夫特、绿的谐波或已上市,或在候选名单中。手术机器人公司天智航在科创板上市,录得近360亿元的市值,这也是资本市场对真正有创新能力的机器人企业的认可。

 

机器人制造的趋势

 

未来机器人的需求会出现怎样的分化?孙立宁认为有两大类,一类是继续延续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四轴、六轴、并联、轻系列,重载以及协作机器人等,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2018年3C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催生了对并联机器人的需求。并联机器人定义为动平台和定平台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运动链相连接,机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且以并联方式驱动的一种闭环机构。并联机器人的特点呈现为无累积误差,精度较高;驱动装置可置于定平台上或接近定平台的位置,这样运动部分重量轻,速度高,动态响应好。

 

搬运机器人在行业中一直需求不断,协作机器人在3C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开发机器人还不能限制在实体上,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来做,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做一个有机结合。”孙立宁从事纳米级微驱动及微操作机器人等项目的研究。他认为,未来企业使用机器人一定要简单,就像在手机中安装APP那样,不同的APP对应不同的机器人功能,而机器人本身要具备高智能,由此会诞生一批做快速响应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公司,企业只要买机器人和传感器,真正的活由软件来干,这样可以减轻企业在机器人使用中的压力,也能降低机器人的使用成本。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