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乘数效应”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原创 作者:谈剑锋 /
发布时间:2024-09-11/
浏览次数:0次
文|谈剑锋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既是当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要素,又是新兴数字经济培育发展的内核要素,能够切实加速我国产业高级化进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促进经济增长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近日,党中央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决定》中明确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构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等,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
数据产业崛起:从资源到生产要素的转型
相较于传统简单的劳动模式,数字化的劳动技能更彰显出具备创造性的复杂性劳动特征,进而实现劳动边际产出再提高及内涵再生产水平。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数据大国。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数据生产总量已超过32泽字节(ZB),位居全球第二。数据从“静”到“动”再到“用”,已经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据上海数据交易所等机构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数据交易行业市场规模已达876.8亿元,占全球数据交易市场规模的13.4%,我国正在向“数据强国”迈进。
数据成为资源,继而成为生产要素,这一共识也走过漫长的过程。从定义上来看,数据原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侧重于存在的方式,数据只能是经济的副产品。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为,数据是“便于通信、解释或处理的一种事实信息的表现形式”,数据似乎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事实信息”载体。而数据真正成为资源,在于认识到数据实际承载了有助于经济社会生产活动的“有效事实信息”,这就使得如今大放光芒的数据具备经济属性,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基础资源。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此后,中央陆续发布多项政策文件,围绕数据要素开发与发展进行谋篇布局。
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在劳动力方面,数据要素同劳动力要素协同,数据有效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思维,强化其数字化的劳动技能,因此,相较于传统简单的劳动模式,更彰显出具备创造性的复杂性劳动特征,进而实现劳动边际产出再提高及内涵再生产水平;在劳动工具方面,生产的全流程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在同等劳动时间内能推动更大规模的生产要素运行;在劳动对象方面,数据已经脱离传统的自然界物质,进入到网络虚拟空间,随着具有自我演化特征的智能算法普遍应用,劳动对象的品种、范围、类别等还将得到充分拓展,不仅有充沛的人类生产活动带来的数据,还有规模宏大的机器生产数据。
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技术经济特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数据单独成为新型要素,突出的能力就是具有乘数效应。
数据要素能够迸发巨大能量,源于其独特的技术经济特性。
概括起来看,数据具有虚拟易复制性、协同共存性、融合衍生性、实时动态性四项技术特征,以及非竞争性、阶段排他性、规模报酬递增、范围经济性、外部性五个经济特性。
其中,规模报酬递增特性让数据要素进一步彰显特色。一般而言,资本、劳动等传统要素创造价值在于消耗自身或实现形变来达成,数据要素创造价值路径则有所不同,往往通过“干中学”(技术越用越熟练,同时生产的效率效能就越高,但这一切都是内生的)参与生产和创造价值,这就使得学习过程中由于数据要素的不断积累,或是应用的数据技术出现革命性变革,数据要素参与的生产过程就出现效率倍增的生产力跃升现象,这就带来了数据要素规模报酬递增的奇景,因此数据要素自身即能创造出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智能技术的应用中,大语言模型等算法的快速发展就表明了这一点,在训练中“投喂”的数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则模型最终产生的效果就越好,产生的综合价值就越高。数据要素所具备的融合衍生特性,使得数据能够促进相关要素便捷化流动,实现网络化共享,加速系统化整合,实现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加快市场主体间对接融合,概括起来看,就是数据对其他生产要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
数据单独成为新型要素,突出的能力就是具有乘数效应。数据能够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推动业态跨界融合,衍生叠加出新环节、新链条、新经济活动,加快新业态形成,进而提升配置效率和激励效率。
数据要素驱动经济变革:协同传统要素加速价值共创
数据要更好地释放价值,关键在于数据能否高效安全流通。
数据价值创造的广泛性、渗透性和全局性特点已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在宏观层面,数据要素突破资源稀缺性约束,通过与传统要素高度融合,推动经济模态转变,形成全新的经济模式,促进数据要素内生增长,进而引发生产力的跃迁和经济全场域的颠覆性变革,拓宽经济增长路径。
在此背景下,我国数据核心产业应运而生,从早期单一的服务产业,成长为一个利用数据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产品开发加工与服务的全链条、全体系的产业,涵盖数据采集、存储、计算、管理、应用以及流通交易等领域。当前该产业内创新主体数量迅速扩大,据有关机构统计,仅10年间,企业数量已从11万家增长到超过100万家。同时数据相关的关键产业发展迅速,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报告,2023年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已超520亿元,2028年有望达到930.29亿元。
在中观层面,数据要素能够促进相关生产要素广泛流通,实现要素的协同共享和高效利用,提升生产要素组合效率,加快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变革调整,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向平台化、网络化和生态化转型,加速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
在微观层面,通过数据要素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全链条,推动消费者选择行为及企业生产行为优化,有效改进要素比例和配置方式,驱动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用好数据又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要更好地释放价值,关键在于数据能否高效安全流通。数据作为关键性要素,必将成为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竞争与合作的重点,数据全寿命周期的安全防护问题将更为突出,应当从更高层面统筹数据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推动数据基础设施统一建设与运行,并加强数据要素的合规使用监管力度,防止数据滥用与垄断行为。
(作者系第五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谈剑锋)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点赞 30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