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中年天能 加速变“绿”

原创 作者:刘青青 石丹 / 发布时间:2023-11-27/ 浏览次数:0
 
35年前(1988年),一个渴望走出农村的年轻人用东拼西凑来的5000元加上自己的全部积蓄,接下了长兴县煤山镇楼下村的蓄电池厂,为这个负债10多万元的“烫手山芋”忙前忙后。
 
35年后,曾经的“烫手山芋”成为了今天的天能控股集团(688819.SH,以下称“天能”),而那位年轻人就是天能董事长张天任,一个没人、没钱、没技术,却靠着敢想敢干的劲头在电池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的企业家。
 
已至中年的天能经历了电池行业的一波又一波变化迭代,技术化、自动化、绿色化、智能化……几乎成为中国电池行业的缩影。幸运的是,张天任和他的天能在中国新能源时代当中没有掉队,并亲身融进了时代发展的历程。
 
突破“能源困境”
 
在新能源时代,电池行业的发展不断迭代,考验着所有产业链上的企业。当初牵动无数人心弦的“能源困境”也终于看到雨后阳光。
 
中国新能源时代的序幕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早。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陷入“能源困境”,以油气资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极大压力,关于新能源的思考和探索从此马不停蹄地开始了。
 
1988年,中国才刚刚完全停止生产蒸汽火车;1988年,电力建设资金在全国范围开始征收;1988年,葛洲坝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投运;1988年,国家撤消了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和核工业部,组建能源部(后于1993年撤销)……
 
也是在这一年,不少中国早期的“新能源人”站了出来:张天任就是其中一个,他花空积蓄并举债接手了村办的蓄电池厂。
 
彼时,张天任认为:未来“以电代油”是一个趋势,电动自行车这一绿色低碳、方便百姓出行的产业有着巨大成长空间,就此确立了天能蓄电池厂的发展方向。张天任的蓄电厂风生水起,从原来的年销售额不足20万元,接手后第一年就攀升到80多万元,第二年更是超过了200万元。
 
中国新能源时代加速转动的齿轮,电池行业的变革也一波接一波地到来。
 
先是技术领域的角逐。1998年,张天任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驻厂研发攻关,他和专家、技术人员一起埋头实验室,最终成功研发出“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同时,为进一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一次续航里程,又研发出了“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
 
然后是企业的营销“搏击”。1999年,张天任带着新研制成功的天能电池赶赴桂林参加第二届全国电动自行车里程大赛,在这一届电动车大赛上,张天任和他的“天能”一举成名。
 
接着是低碳绿色成为电池行业新趋势。2003年,浙江启动了“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天能积极响应,下定决心“腾笼换鸟”,从此开始了绿色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电池行业的各个细分赛道“内部跑马”,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氢燃料电池、钠电池等不同类型的电池技术不断创新。
 
而且,随着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的快速扩大,对电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池制造将朝着“高品质、高效率、高稳定性”和“信息化、无人化、可视化”的方向发展,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物流系统及智能制造系统成为必然趋势。
 
多赛道、绿色化、智能化……在新能源时代,电池行业的发展不断迭代,考验着所有产业链上的企业。当初牵动无数人心弦的“能源困境”也终于看到雨后阳光。
 
让电池循环起来
 
天能牵头打造了浙江省首个废铅蓄电池回收综合服务平台“铅蛋”,目前已在省内10个地市推广应用。通过精细化管理,“铅蛋”打通回收链条中的投售、运输、接收、处置等数据环节,实现全省10个地市供应链上下游高效协同。
 
如今,张天任这个当初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已经年过花甲,从5000元白手起家到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领军企业的掌门人,而他一手创立的天能则在时代的助推下长成一个“电池帝国”。
 
据介绍,天能研发、生产的电池覆盖电动特种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起动启停电池、储能电池、3C 电池、备用电池、燃料电池等多品类,在技术、应用、产能、绿色低碳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天能方面表示:“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适用于多个应用场景,上至航空航天、储能电网,下至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中至城市物流、工程机械、船舶……天能新型铅蓄电池产业已做到中国第一,电池循环产业做到国内头部地位。”
 
在电池循环产业做到头部地位并非易事,其中的拆解技术、管理循环模式等都需要企业短时间内的快速积累,然后再匆匆迎上因新能源汽车火爆而爆发式增长的退役动力电池数量。
 
作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还曾在两会期间,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加强对报废动力锂电池的再生循环利用,确保国家资源战略安全的建议》。对于这一建议,张天任表示,当时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保障国家资源战略的安全,我国每年要进口大量锂矿,对外依存度超过85% ,对报废锂电池加以循环利用,能够减少进口,降低对外依存度;第二是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因为锂电池当中含有钴、镍等重要的金属元素,如果随意丢弃对土壤、水都会有危害,破坏环境。
 
一方面是通过政策建议推动全行业的进步,另一方面是“让电池循环起来”的难题得到现实解决。为此,天能牵头打造了浙江省首个废铅蓄电池回收综合服务平台“铅蛋”,目前已在省内10个地市推广应用。通过精细化管理,“铅蛋”打通回收链条中的投售、运输、接收、处置等数据环节,实现全省10个地市供应链上下游高效协同。
 
截至2023年10月16日,该平台已上线产废单位门店超5万家,运力超4300户,回收公司416家,累计回收旧电池 2000多万组,交易金额近10亿元。
 
铅蓄电池回收方面,天能已在全国建设四大铅蓄电池循环经济产业园,在22个省市建成蓄电池循环回收试点公司。通过在全国各地的终端门店,能够将废旧电池分散回收、集中处置、无害化再生利用,形成了闭环式的循环经济生态圈。
 
数据显示,天能的闭环式循环经济圈已经具备年处理150万吨废旧铅蓄电池的能力,每年可减少铅矿开采3000多万吨,再生90万吨贵重金属新材料,节约标煤超过12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整体来看,天能在行业内率先开展绿色生态设计,在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中积极探索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模式,通过打造绿色智造车间、绿色智造工厂、绿色智造园区、绿色智造供应链,从源头实现废物减量化,以过程监管实现废物资源化,以末端治理实现废物排放最小化,将“三废”消灭在工艺流程之中。
 
如今,天能正在深度探索铅锂氢多元技术共驱、多业务场景共行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商的转变之路,以“实业+科技+资本”三轮驱动为发展战略,并将科技视为“三轮驱动”的核心。
 
擦亮绿色“金名片”
 
通过兴建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天能构建了一个集生产、回收、冶炼、再生产于一体的闭环式循环经济生态圈。
 
早在两年前,工信部发布第三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天能的界首基地入选。天能又多了一张国家级绿色“金名片”。据了解,界首基地是天能旗下高性能铅酸动力电池智能工厂所在地。天能方面指出,界首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将绿色设计融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各环节。
 
硬件方面,界首基地已经建立了研发、生产、售后为一体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园区还在生产中实施产品原料绿色化 、生产工艺及装备清洁化、能源利用低碳化、污染治理高效化等绿色设计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绿色设计创新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
 
软件方面,界首基地的“院士工作站”多年来聚焦科研创新,与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绿色清洁能源相关技术,在铅酸蓄电池清洁生产等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
 
事实上,类似于界首基地这样的公司,天能还有很多。如今,界首基地入选工信部绿色设计示范名单已过去了两年,天能还在继续擦亮“金名片”的道路上前行,紧紧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绿色智造”为主线,以产业链思维、生态圈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我们从绿色产品、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标准、绿色供应链等入手,依托科技创新,着力推进机器换人、两化融合,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打造了一条绿色智造产业链。”天能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通过兴建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天能构建了一个集生产、回收、冶炼、再生产于一体的闭环式循环经济生态圈,现在已经具备2.3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年处置能力。同时,位于江苏省滨海县的10万吨规划处置产能正在建设中,以契合未来大量报废电池处置的需求。
 
截至2023年10月,天能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国家绿色设计产品2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9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5家,拥有的绿色领域国家级荣誉达45项。
 
既做好拓宽新赛道的“加法”,也做好节能降碳的“减法”,天能因此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张天任也强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放松,加强科技研发,练好内功,把‘中国制造’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