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作者:闫佳佳 石丹
日期:2023-12-25 浏览次数:0次
随着产业升级,东方化工厂于2012年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北京的“城市绿心”。北京副中心的工业遗址如何净化成为“绿心公园”,让北京副中心成为首个“生长在森林里的城市”?
金秋十月,“运河故道”无疑是北京市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以下称“绿心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河道两岸黄秋英、山桃草、大花百日草与各种菊花争相盛开,形成一条条花路,在河道两头连接成片,形成花海,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打卡。
坐落在通州古运河畔的东方化工厂,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北京产业发展的缩影,随着产业升级,东方化工厂于2012年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北京的“城市绿心”。北京副中心的工业遗址如何净化成为“绿心公园”,让北京副中心成为首个“生长在森林里的城市”?
北投集团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平台企业,负责绿心公园的建设和运营,历时近2年规划施工建设,绿心公园于2020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运营,是一座不设围墙的开放公园。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绿心公园实现绿色能源全覆盖,园区消纳建筑垃圾110立方米,在水源方面,打造了全园的雨水海绵系统等都体现了绿心公园的环境效益。
“针对原东方化工厂及周边工业旧址生态基础薄弱等区域状况,北投集团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保育核’概念。” 北投生态环境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魏国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生态保育核的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区域以环境治理、植被栽植的方式进行了生态恢复,通过非人工干预、任由其自然生长的方式让植物依环境条件自我选择、自我淘汰,最终实现自然荒野向自然森林的演替。同时,通过设置软隔离生态缓冲带,预留生态廊道,以重新恢复区域生态功能。”
绿色设计理念贯穿园区建设
绿心公园有别于传统项目的规划设计,坚持“生态文明、文脉传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树立复合多元和渐进发展的模式,对低效工业区进行综合治理。
绿心公园位于大运河南岸,西以东六环为界,南至京塘公路。规划建设面积约11.2平方公里,其中总绿化面积约7.39平方公里。作为绿色低碳的示范项目,绿心公园充分体现了“绿色设计”理念,绿心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过40%。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556吨,相当于约20平方公里森林(约2个绿心)每年的碳汇。
魏国表示,绿心公园有别于传统项目的规划设计,坚持“生态文明、文脉传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树立复合多元和渐进发展的模式,对低效工业区进行综合治理。
绿心公园的设计理念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对场地进行整体生态治理和重塑,解决生态问题的同时,打造森林公园绿色本底。“城市绿心”最终水绿空间占比达80%以上,实现了“森林入城”。依托原东方化工厂生态修复,形成生态保育核居中,并由生态核向周边进行绿色渗透,形成生态廊道。“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
其次对现状资源进行利旧更新,挖掘文化底蕴,营造运河故道景观、植入复合功能焕发老建筑生机,形成场地记忆。
通州是北运河的起点,大运河正好流经绿心公园,为绿心公园注入“浓妆重抹”的蓝色,与绿色底蕴交相呼应。绿心公园依照《潞河督运图》(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幅设色图,以潞河漕运河道两岸的景象为背景,绘制了河道两岸的景色以及运输繁忙的景象)还原了一条运河故道,这条运河故道曾是皇家运粮进城的中转站,现在是绿心公园内的著名景点——上上码头。
再次是增加了室内外文化、体育及配套服务功能,形成综合活力片区。绿心公园承载了城市绿地、氧吧功能,还汇集了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现代文化设施开放共享的生态绿色空间。
最后通过北投集团全生命周期的建设运营管理,导入丰富场景,引入各类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形成真正的“城市客厅”。与传统公园的商业模式相比,绿心公园开园三年以来,北投集团始终坚持“创新模式,做好绿心公园高质量运营工作”的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绿心、活力绿心、文化绿心”的功能定位,坚持以服务市民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提供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景区服务,加快服务型、消费型、智慧型文旅综合体建设,着力建设低碳智慧、全龄友好的公园“样板间”。
绿心公园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遵循低碳、生态的理念,融自然景观、智慧场景、科普主题于一体,开设了多处无动力游乐场景,打造中小学研学品牌。采用环保电瓶车及人力观光自行车助力园区交通游览,形成新型全户外、全生态亲子活动乐园。
动植物入园感受二十四节气变化
绿心公园用生态的方法实施生态修复,形成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最丰富的区域,昔日化工厂已变成了“城市绿肺”。
从绿心公园的规划结构来看,以为生态保育核为核心,通过星型健身步道环,融合二十四节气文化,将绿心公园景观包围其中。从公园东南西北四个门区均可就近进入星型健身步道环,步道采用沥青铺设,单程距离5.36公里,平均宽度8.8米,平整度达98.5%。
在星型健身步道环两侧,创新开辟了24个节气林窗,每个林窗选择一种当季物候的特色植物,即节气树,作为基调树种,并通过各类体现当季物候的乔灌草自然种植,体现季相变化。环形路沿线序列种植4排小叶白蜡和2排银杏,共计6000株高大彩色叶乔木。
在植物配置和选材方面,绿心公园栽植各类乔灌树木214种、137万株,及近400公顷的地被花卉及水生植物。
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野生动物纷纷来此安家。据北投生态公司监测,绿心公园已有约50多种野生动物,目前,鸟类数量近400只,包括约39个物种,基本为国家二级,北京市一级、二级或三级保护动物。环颈雉、绿头鸭、朱颈斑鸠、山斑鸠、戴胜、喜鹊、金翅雀等11个物种在生态保育核内被多次观测到,具有稳定种群。公园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来吸引野生动物,为它们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魏国表示,依托原有生态本底,在保留原有6000余株大乔木的基础上,通过植物播种、种植混交林、异龄林等多种方式,营造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用生态的方法实施生态修复,形成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最丰富的区域,昔日化工厂已变成了“城市绿肺”。北投集团还在生态保育核周边设置了软隔离生态缓冲带、预留动物迁徙廊道,在保育核内部设置本杰士堆、种植食源蜜源植物、提供小动物饮水池等,通过以上措施为保育核内部的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绿色材料、绿色能源打造绿心公园
在绿色能源技术应用方面,绿心公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充分考虑区域的浅层地热和光伏技术应用条件,融合使用多种绿色能源技术,园区建筑实现绿色能源全覆盖。
绿心公园项目是国内首例石化类大型污染场地风险管控项目,相比传统工程化修复模式,通过绿色修复可节省约70%~80%的治理资金,可以减少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北投集团转换了传统绿色项目施工存在的“大拆大建”思维,突出老城双修,将老旧工业厂房翻新改造,利用旧建筑面积超过3.1万平方米,散落在绿心公园的工业遗存经过“腾笼换鸟”,也以新的生命活在了当下,被改造成为政务、市民服务的各类城市设施。此外,绿心公园项目建设中亦特别注重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二次利用,累计消纳建筑垃圾110万立方米,利用园林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专利技术,实现减少固废、变废为宝的环保目标。
在绿色低碳设计方面,绿心公园内无论保留厂区还是新建建筑,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这些建筑既是城市更新的一个作品,也是绿色低碳的示范应用。新建建筑均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造,在公园建设运营过程中,还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了原有建筑、建筑垃圾、园林废弃物、水资源等再利用,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绿心公园通过设置下沉式绿地、铺设透水铺装及运河故道景观水系三大建筑,打造出了一个会呼吸的“海绵城市”。通过配置以地源热泵为主,光伏发电等多能互补的复合式能源系统,实现了项目整体低碳、绿色、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节能减排目标。据测算,三大建筑投入运营后,相比未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同类型公共建筑,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万吨。城市绿心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城市的基础运营体系上搭建绿色低碳能源供应体系,为未来的绿色低碳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打好基础。
除建筑本身高标准要求之外,还有比较突出的两方面特色,分别是园区绿色能源技术应用和城市绿心低碳能源智慧运营管理平台搭建。
在绿色能源技术应用方面,绿心公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充分考虑区域的浅层地热和光伏技术应用条件,融合使用多种绿色能源技术,园区建筑实现绿色能源全覆盖。绿心公园内所有配套建筑都采用地源热泵、光伏发电和储能等绿色能源技术,实现能源互补,区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41.2%。
在园区能源管理方面,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BIM、GIS等技术,搭建城市绿心低碳能源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将公园内的能源流、信息流、业务流协同整合,实现系统运行可视化展示、系统能耗的实时监测和节能分析、系统运行优化和自动调节等功能,为绿心公园低碳能源实现精准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绿心公园结合全园的雨水海绵系统,使枯水期、丰水期、雨洪消纳期形成弹性蓝绿互动。绿心公园建设的绿化园林工程“雨洪区”获评2022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金奖,此殊荣是园林工程行业的最高奖项。
“雨洪区”是绿心公园五大功能组团之一,结合绿心的雨水收集综合利用,通过雨水花园、景观湖、运河故道、植草沟的方式完成雨水的传输和汇集,实现“50年一遇的雨水”不外排的规划目标,蓄水能量105万立方,实现雨水的景观利用,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示范。
打造绿心IP——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承接“环球影城”文旅外溢效应的重点区域,绿心公园逐年升级完善配套设施,形成了具有绿心IP的长、短期活动。
魏国表示,绿色发展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特色。绿心公园未来将打造成副中心首个近零碳排放组团。
绿心公园实现了原东方化工厂及周边工业土地的安全再利用,绿色生态管控措施运行至今,监测结果显示,厂区内污染风险可控,园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际标准,负氧离子年平均值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中负氧离子标准浓度以及北京市区负氧离子平均值。地下水流场稳定,能够保障未来周边活动人群的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
区域绿色可持续风险管控技术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由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作为典型经验案例向全国推广示范,为全国污染地块环境管理提供了示范性解决方案。安全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景观,实现“还绿于民”,成为全民共享的绿色福祉。
在经济效益方面,打造示范项目,拓展成为城市副中心区域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的集中管理平台,降低城市副中心污染场地治理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围绕故道水系打造运河故道景观文化带,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发展,土地增值,大大提升经济收益。
作为承接“环球影城”文旅外溢效应的重点区域,绿心公园逐年升级完善配套设施,形成了具有绿心IP的长、短期活动。绿心公园开园三年以来,累计810万人次游客到访,还举办了首届城市绿心文化节、副中心马拉松赛等200多场文体活动。
未来,通过深入挖掘园区多元历史文化内涵,将逐渐打造成为体现东方智慧与中华文脉的文化生态集聚区。并引入更多的品牌活动和项目,促进整体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形象,打造副中心的金品牌;让更多市民、游客看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实实在在地感受城市绿心成长中的变化。
绿色设计公园场景的落地实践
相比传统的园区设计,绿色设计可以在建造、运行、维修等方面降低绿色公园的成本。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总干事、光华绿色设计基金会理事长邢雷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传统的园区设计,绿色设计可以在建造、运行、维修等方面降低绿色公园的成本。
邢雷以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在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建造的WGDO园为例,WGDO展园从设计之初即贯穿绿色设计理念,采用绿化混凝土、木塑、秸秆等生态环保材料,将这些环保材料融入设计,而后因地制宜使用。
WGDO园建设使用现浇绿化混凝土技术,完全现场浇制,减少了二次搬运费用,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工程造价,实现了在混凝土上种草的愿望。此外,考虑到扬州下雨频繁,户外的木塑材料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和浸泡,为应对环境影响,WGDO园整个展馆地面以及楼梯全部铺以金刚木地板,虽然这是一种木塑材料,但其因包裹有360°高分子保护膜,使其深度防水、耐磨,拥有长达30年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维修成本。
目前,国内绿色公园打造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邢雷认为,原有的公园设计思维可能会导致日常的养护成本较高,因为绿植会消耗更多的水资源,此外,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植物花卉的更新。为减少成本,绿色公园建设时可以采用更天然的方式形成局部小生态,进而降低更新成本。此外,一些大规模旅游景区面临着供水、排污的困难,园区的高山或丘陵等设施的建造投入比较大,可以采用分布式的供水和污水处理来降低运行成本,在能源方面可以采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公园可以与AI、5G等新技术相结合,除了可以分时段引流外,还能与景区的体验相结合,比如游客通过佩戴VR眼镜,可以在现场观看并聆听时事解说,也可以与虚拟场景进行交互体验等。
邢雷希望越来越多的绿色公园项目能在建造之初就采用绿色设计思维,绿色设计不仅能降低建造和运营成本外,还能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参观感受。此外,对于大型的展园,在建造之初需要形成协同,可以帮助后续的管理、治理和利用等。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绿心公园的绿色设计秘籍
设计规划时,坚持“生态文明、文脉传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树立复合多元和渐进发展的模式,对低效工业区进行综合治理。
用生态的方法实施生态修复,让动植物入园,实现生态保育。
转换了传统绿色项目施工存在的大拆大建的思维,巧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
未来,通过深入挖掘园区多元历史文化内涵,将逐渐打造成为体现东方智慧与中华文脉的文化生态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