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崛起之路(一)——中国自主造车时代:白手起家、艰难起步(1956-1984)

原创 作者:朱绍鹏 日期:2022-07-01 浏览次数:0
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汽车进入艰苦奋斗完全自主造车20多年,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

1953年,在吉利长春破土动工,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1956年,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重汽车在一汽下线,中国汽车工业零突破。紧接着,1958年,研制了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中国汽车工业诞生初期,在汽车技术、设计流程、甚至厂房建设等得到了前苏联全面援助。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汽车进入艰苦奋斗完全自主造车20多年,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重点建设了一汽、二汽等汽车制造厂,利用汽车配件厂改建了北汽、上汽等汽车制造厂,同时建成了一批汽车总成厂和零部件厂。

早期自主造成时代,缺重少轻无轿,严重落后于世界汽车工业:直到1978年,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只有0.5辆,全球排名第140名;而轿车生产更是少得可怜,全国轿车加上越野车年产量不过5000辆,不足国外一家大公司一天的产量。

“井冈山”牌小轿车是中国第一代汽车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打之作。北京汽车附件一厂通过测绘仿制德国大众的“甲壳虫”轿车,多厂协作完成总装,最终于1958年试制成功,并参加了当年的国庆巡游。

仿制工作要求基本沿用原车的底盘、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只对外观做出修改。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当时在技术人员极度匮乏情形下,联合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师生共同进行“甲壳虫”轿车测绘仿制工作。清华大学宋镜瀛等20多位老师,带着100多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了仿制工作。几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人师傅,在没有现代化机器设备的情况下,夜以继日地学习汽车理论,采用最原始、最熟悉的手敲、火烤、汽焊等方法,一钉一锤,将小轿车逐渐敲打成型。1958年6月20日,一辆被命名为“井冈山”牌的小轿车终于下线。

1958年6月27日,北京汽车附件一厂召开庆祝大会,热烈庆祝“井冈山”牌小轿车试制成功。主席台上,由朱德亲笔题写的厂牌崭新夺目。时任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局长张逢时出席了大会,他在会上宣布“北京汽车附件一厂”改称“北京汽车制造厂”,厂牌由朱德亲笔题写。从此,北京汽车工业踏上了从汽车修理、零部件制造向整车制造转型的发展道路。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