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全球首位!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达28.58万亿元

作者: 日期:2023-11-22 浏览次数:0
绿色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领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可以为生态保护补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居全球首位



11月20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相关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会议强调,“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抓紧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


此前,11月8日至10日,以“更好的中国,更好的世界——加强金融开放合作,促进经济共享共赢”为主题的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召开,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强调,要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健康发展。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二。

在此背景下,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和绿色债券市场余额均位于世界前列,显示出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强劲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从用途角度: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2.45万亿元、7.27万亿元和4.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36.2%和42.3%,比年初分别增加2.74万亿元、1.73万亿元和1.16万亿元。

另一方面,从分行业角度: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27.6%,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5.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

“在国家高度重视下,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而言,绿色金融不可或缺。同时,绿色金融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服务业的必要内容。

我国现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王鹏表示,以央行为代表的主管部门大力推动转型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十分值得期待。预计其将推动市场研究,开发有针对性的转型金融产品、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为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的金融支持。


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
绿色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

绿色金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就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央行近日发布的专栏文章《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明确,下一步,将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市场化原则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和有效衔接,系统性提升金融体系管理防范气候风险的能力。

该文章具体提及五方面工作,包括完善标准体系,夯实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基础;强化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等等。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表述,“绿色金融可以为生态保护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生态保护补偿的实施。通过引入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为生态保护项目筹集资金,提高生态保护补偿的资金来源和可持续性。”

就绿色金融下一步的发力方向,田利辉表示,下一步需要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大力提升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用好用足金融政策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同时,也需要切实防范气候环境相关金融风险,需要深度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治理。

关于绿色金融如何助推生态保护补偿这一层面,IPG(环亚投资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一是创新金融产品,绿色金融机构可研发符合生态保护补偿项目需求的金融产品,包括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生态保护;二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生态保护补偿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益,并加强对项目运行的监测与评估;三是打通资金链条,借助绿色金融平台,实现生态保护补偿项目中相关各方的连接,促进资金流通,提高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

此外,据了解,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从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市场化原则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和有效衔接,系统性提升金融体系管理防范气候风险的能力。


绿色金融“碳”寻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于绿色转型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机构不断突破创新,打造自身绿色金融优势。其中,碳金融成为各家银行探索的重点领域。

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转型绝非一朝一夕,不能一蹴而就,关键要在绿色转型、绿色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资,引导撬动更多资金参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此前,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田苗苗建议,对于企业而言,特别是非大型头部企业,想要运用绿色金融,在经营基本面的基础上,重点扎实推进绿色产业和项目本身,提升项目质量,做好项目长期经营规划,经得起审核评估;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果机构间可以通过特色差异的产品覆盖中小企业,同时完善绿色项目标的物的审核、评估机制,就有望做到绿色金融普惠,支持全社会共同低碳发展。

来源 | 中经传媒智库综合自中国经营报、中国金融新闻网、澎湃新闻、光明网、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中国经济网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