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又有大动作!月内三次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

作者: 日期:2023-05-29 浏览次数:0
5月2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5月2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使命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赵世堂主持会议并介绍了有关工作情况。
 
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
 
会议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要深刻认识集中力量、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资央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会议强调,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产业布局优化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坚持战略更聚焦、方式更灵活、视野更开放,及时把握产业演化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世界一流的产品、服务和品牌,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尽快形成体系化布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投入,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助推创新成果优化完善和迭代升级;要在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营造开放合作的良好产业生态,深化与国内外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优化产业协作模式,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在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动力的体制机制上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机制、管理体系、包容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此前的5月11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时指出,要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引领带动我国产业体系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5月13日,张玉卓在上海调研期间强调,国资委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考核、投融资、选用人、模式创新等政策措施,打好组合拳,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价值创造的新领域新赛道,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集群。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国资委多次强调推动央企加大在新兴产业的布局力度,意味着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方面亟须迎头赶上,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问题,发展前沿科技。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石颖也认为,国资委多次点名央企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更加凸显国资委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以及坚决把央企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决心。
 
当前,企业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相关数据显示,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占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总量超过60%,涌现出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也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至40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5.4万家。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技术“拿来主义”多;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开放度低,企业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有限;在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和重大科技决策中,企业话语权和研发主导权不强。接下来,要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积极鼓励、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变革方向
 
中智咨询高级合伙人、研究院副院长陈和午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也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来自国资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超30%,约占全部投资比重的四分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原磊表示,国资委“全力以赴”的措辞或意味着,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国企改革发展的关键任务。
 
此次会议也为中央企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明了方向,即要在产业布局优化、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动力的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实质性突破。
 
在原磊看来,这四个方面既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中央企业应当重点突破的环节。当前,中央企业必须要加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核心能力提升,打造良好产业生态,推动人才创新,更好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本次会议还强调,要积极研究出台支持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建议,首先要加强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市场开拓方面的巨额投入,也需要技术研发上的大规模投入。其次,要加强技术创新支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整合国内研发资源,集中进行技术突破。最后,还要加强产业布局优化引导。针对当前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布局较为分散的现状,要出台加快产业并购重组的引导政策,支持产业领先企业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加快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陈和午从四方面给出建议:一是加强国资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规划和宏观指导;二是深化强国资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放管服”改革,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快建立国资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数字化监管平台;三是构建完善国资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闭环管理机制,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稳定投资增长机制、动态跟踪机制和弹性考核机制等;四是做好国资央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
 
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国资央企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据公开信息,仅今年5月份以来,国资委领导先后会见了海南省、湖北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调研了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资委还与科技部举行工作会商,进一步研究政策措施,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建设科技领军企业。
 
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应该看到,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企业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桥梁作用,正是通过企业,科技研究才能面向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成果才能转化为实际创新产品。因此,需要探索“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新模式,推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企业为支点打通产学研、上下游,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构筑技术和产业的“朋友圈”,形成带动广泛的“辐射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塑造大中小微科技企业各展所长、协同高效的创新格局。应该看到,企业规模有大小之分,科研沉淀有深浅之别,应根据企业特点赋予相应的科技创新使命。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型骨干企业往往具有较大的企业规模、雄厚的研发资金和深厚的科研沉淀,应该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中小微科技企业往往具有“小而美”的特点,在特定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精益求精,能够成为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因此,以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型骨干企业为龙头,结合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灵活性,就能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创新生态,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还需要加强政府引导。政府部门需要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创新投入能得到合理回报,这样才能激发企业自发推动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增强激励:一方面,可以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普惠性政策手段,实行包括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等政策,对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予以真金白银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普遍地运用技术标准、环境保护等手段,通过提高相关门槛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
 
当今时代,科技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关键核心领域的科技话语权,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中的位置,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能否自立自强、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真正让企业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就能不断激活企业这个最为活跃的创新细胞,而无数创新型企业的集体崛起,将汇聚成这个时代最为壮丽的创新浪潮,推动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来源 | 证券时报、证券日报、新华社、第一财经、中国经济网、上游新闻、中国经济新闻网、国资委网站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