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发布,减税降费直击痛点

作者: 日期:2023-03-22 浏览次数:0
3月20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简称《报告》)表示,2023年,财政部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突出做好稳增长、稳
3月20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简称《报告》)表示,2023年,财政部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报告》表示,2022年,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见效,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报告》提到,各项财政政策早出快出,推动稳住宏观经济大盘,2022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影响;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切实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支持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财政运行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一季度经济开局比较平稳,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进入二季度后,受疫情反复、国际形势变化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加大,叠加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财政收入大幅下滑。随着稳经济政策出台实施,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加上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大头落地,下半年财政收入形势好转,8月份开始由负转正、增长5.6%,9月份以后增速进一步回升。总的看,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同比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885亿元,比上年增长3.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818亿元,比上年下降2.1%,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9%。 
 
中央财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通过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保持适当支出强度。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26万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039亿元,比上年增长6.4%。
 
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比上年下降3.5%。强化“三公”经费管理,202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继续只减不增。严格执行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和调剂事项,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严格规范盘活资金资产使用,优先用于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等支出,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退税力度近年最大
 
从增值税留抵退税实际金额来看,2022年的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报告》指出,2022年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扩围加力提速,上半年即大头落地,接连打出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等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限额空间5000多亿元,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留抵退税的速度也大幅提高。根据《报告》数据,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分别于2022年4月30日前、6月30日前集中退还,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提前至2022年6月30日前集中退还,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的退还时间提前至6月1日实施、6月30日前集中退还,退税上半年即大头落地。全年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
 
在整体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扩围之外,2022年中央对特殊困难行业帮扶政策不断优化。《报告》指出,2022年对公交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免征增值税。暂停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企业预缴增值税一年。延续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鼓励各地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等。
 
减税降费直击市场主体痛点和难点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直面市场主体需求出招发力,创新政策实施工具,及时果断实施减税退税降费缓费等各项政策措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分批推出,财政宏观调控有力有效,为支持企业纾困解难、保市场主体就业、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等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加快实施。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留抵退税力度,全年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 
 
二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将“六税两费”减免适用范围扩大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是促进企业有效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第四季度购置设备、器具允许在税前100%加计扣除。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对现行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75%的企业,在2022年第四季度将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四是特殊困难行业帮扶政策不断优化。对公交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免征增值税。
 
五是保民生促消费防风险得到有力支持。出台支持居民换购住房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债权以物抵债给予阶段性税收优惠。对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车购税。 
 
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指出,回顾过去一年的减税降费政策,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力度大。二是发力早。三是更协同。
 
“减税降费政策直击市场主体的痛点和难点,把这个‘肥’施到了企业发展的根上。”朱忠明说。
 
据统计,2022年全国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的负担下降了2.7%。去年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3.8%,剔除大规模留抵退税一次性因素影响以后,税负水平在15%左右,企业的现金流增加了,发展活力增强了,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更足了。
 
“2023年,将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尽快研究明确政策,抓好落地见效,推动形成‘水深鱼归’‘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朱忠明表示。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对于2023年财政政策展望,《报告》表示,财政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
 
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增强精准性针对性,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
 
二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
 
统筹宏观调控需要和防范财政风险,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集中财力办大事,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投资,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财力保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并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支出效率。
 
坚持有保有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撬动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和促进消费。
 
四是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体系,促进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公共服务成本相衔接,增强资金分配科学性合理性。
 
五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应用,加强财政运行监测预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完善税收制度。强化国有资产和资本管理,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
 
六是严肃财经纪律,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严格财政收支规范管理,健全监督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来源 | 财政部、中国经济网、北京商报、央广网、光明日报、央视网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