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国家发改委发声!涉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 日期:2022-10-31 浏览次数:0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下称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分别作了金融工作情况、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涉及金融支持实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下称“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分别作了金融工作情况、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涉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内容,释放出政策信号。
 
专家认为,上述两个报告透露的信号包括:一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满足不同类型、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多元化、差异化融资需求;二是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三是支持和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其服务经济的效能将得到更好释放。
 
业内人士认为,影响市场信心的客观因素正随着新形势发生改变,稳增长政策托底方向明确且作用逐渐显现,加之金融风险整体收敛,将进一步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助力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强化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
 
央行行长易纲在作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提到,强化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适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强化投资者保护。
 
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为进一步吸引投资者投资中国市场、增持人民币核心资产,两方面尤为重要。一是,我国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改善国内投资者的结构;二是,继续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加大不同市场间的自由交易、风险对冲和价格发现,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未来注册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为创新经济上市提供又一优质选择,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要素配置效率,加大直接融资体系支持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力度。” 庞溟说。
 
两个报告都提到了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平台经济。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作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将支持和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易纲在作报告时也提到,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资本依法依规开展投融资活动,又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业内专家提到,平台经济在拓展消费市场、创造灵活就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推出“绿灯”投资案例,将引导平台企业和市场主体开放生态、公平竞争,更好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政策仍在持续推动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助力市场稳健运行。银保监会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0.37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达到3.86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3.81万亿元的增量。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市场稳健运行的关键,在于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最终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下阶段,政策或从三方面入手,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明明提到,一是,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实际贷款利率降低,发挥金融服务实体效能。二是,加强预期管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是,针对性支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对于“三农”、小微企业、专精特新、普惠养老等领域加大帮扶力度,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金鹰基金认为,A股市场相关投资者在逐步消化、吸收和较快适应新变化后,会将关注焦点转向国内基本面和政策面可能的积极变化。此外,随着后续美联储紧缩节奏的缓和,及A股市场当前估值呈现出的较大安全边际,未来国内经济预期不断改善,有望逐步提振市场情绪,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进一步提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中国经济发展自有“中国节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外界嘈杂而改变。从中长期视角看,我国内需潜力大、改革与挖潜空间足,资本市场发展依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金融精准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的恢复势头日益明显。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过去十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金融有力地支持了脱贫攻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制造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未来五年,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这一主要目标任务下,金融行业深化改革创新、凝聚强大合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仍将大有可为。
 
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10月24日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要继续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大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银保监会在10月24日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证监会在10月24日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资本市场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眼于“实”,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经济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当前,我国坚持引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已逐步形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稳定物价、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和实体经济质效将是下一步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
 
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于“稳”,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整体来看,随着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稳妥处置并防范化解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完善内部治理,提升风险防控与经营能力,我国金融风险总体收敛,金融体系总体稳健。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接下来,金融行业还需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手于“放”,坚持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针,稳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可以看到,近日出台的相关政策已释放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信号。
 
10月25日,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展望未来,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持续繁荣发展。银保监会表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持续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坚定不移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可以相信,站在新的起点上,在有关部门及金融机构的全力推进与协同发力下,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一定能够走好,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日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