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扩大外资流入,稳定外商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
为进一步扩大外资流入,稳定外商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六部门对外发布《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三方面15条措施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任务。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通过采取一定的适应性政策继续吸引外资、扩大外资流入,除了与之分享我国持续发展的红利外,也意在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清理负面清单外的限制性措施
《若干措施》中的第一条措施提出,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要求,对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管理。继续清理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性措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已经分别减少到了31条和27条,此次《若干措施》的出台更关注相关政策的落地。
“实施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配套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和企业应享尽享。”《若干政策》提到,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高端装备、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领域;在节能环保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等领域。
对于外商关注的外籍人员来华的便利性事宜,《若干措施》中提出,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出入境。各地方要用好用足中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明确标准和流程,为外籍人员来华提供便利。
近期,随着冬春换季临近,东航、国航、南航、海航等多家航司发布了新航季航班计划,将新开、恢复或加密多条国际航线。香港航空、大韩航空等航空公司也相继宣布开通或恢复运行部分国际航班。
支持外企在华上市融资
在对外资企业的金融支持方面,《若干措施》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新三板基础层和创新层挂牌,以及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进行融资。
2022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从来源地看,韩国、德国、日本、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8.9%、30.3%、26.8%和17.2%。但在全球疫情反复延宕、国际形势复杂严峻、跨国投资疲软的整体背景之下,吸引外资亦面临不少挑战。
张燕生认为,更多关注、打消外资企业顾虑,将进一步提升外资企业投资信心,推动外资在华投资。
“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的高水平开放和合作支持政策,将不仅有利于中国,也将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投资可能性和增长潜力,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近日,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表示。
默克中国总裁安高博日前表示,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完善、本土创新实力不断提升、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中国秉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真正富有远见的跨国企业都会继续加码中国市场,不断完善业务布局。
释放扩大开放信号
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此前在全国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着力提振外资企业预期、稳住存量外资,下大力气吸引新的外商投资,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以实际行动增强外资企业信心。
产业链与竞争力是促进制造业投资的两大关键词。在产业链方面,国务院国资委直属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创新中心主任宋嘉表示,我国制造业门类最全,部分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正在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制造业产业发展中的挑战及相关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也正是科技创新发力的领域,必将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竞争力方面,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则指出,作为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出台的首个和对外开放有关的文件,《若干措施》这一文件的主要意义便在于促进外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
“制造业涉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无论是外贸还是农业,都与制造业的各类装备有关,因此,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制造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力点。”白明表示,“文件鼓励外资投向制造业,也就有利于提高竞争力,推动强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若干措施》中提到的各项举措既是对于具体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外资整体发展的一种方向性指引。”白明表示,“总体上,这一文件的出台更多地在于借助外力对当前的促外资、促开放政策进行优化和升级。”
稳外贸稳外资举措频出
政策优化对标全球化趋势之下,我国在经济上与各国深度融入与共同发展。事实上,今年以来,为了实现内外统筹发展,国务院从今年1月起,连续推出稳外贸稳外资的相关举措。
在6月举行的国常会上也曾明确,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重点是支持外贸外资企业复工达产、推进项目建设,稳定出口、进口规模,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
在一揽子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吸收外资速度强劲。1-8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8927.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
白明介绍,我国在促外资上的举措不止于市场层面,例如,《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实施以来,市场准入通道更加畅通、标准更加透明、秩序更加公平、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完善。据悉,截至今年6月,全国普遍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限制措施由93项减至31项。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近年来,我国吸引外资能力不断增强。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外资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44.1万户增加到66.8万户,增长51.5%。“总体上,通过《若干措施》可以感受到我国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合作的质量,高度更高、范围更大、措施更实。”宋嘉表示。
注入发展新动能
直接投资是国际分工的产物,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的基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直接投资目的地之一,就在于中国拥有的比较优势,而继续发挥好这些比较优势,是推动外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这也正是《若干措施》的一条重要主线。比如政策本身就是以制造业为重点,而制造业是中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类行业;又比如,在要素获取方面,中国仍然具有劳动力技能和成本优势,行政审批高效,在电力、能源、土地等供应方面有极强的保障能力,《若干措施》要求“高标准落实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即是进一步向外资开放中国的优势要素资源。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若干措施》鼓励外商加大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投资。“这些领域是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具备高成长性,发挥其技术先导优势可激发巨大发展潜力,同时也能带动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朱克力指出,《若干措施》同时鼓励制造业领域跨国公司优先到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是基于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雁阵模式”而采取的策略。在他看来,这对中西部和东北而言,尽管短期内机遇和挑战并存,但从中长期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更多外商投资将为这些区域注入更多的发展新动能。
朱克力表示,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可以更好地发挥利用外资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深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积极作用。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扩大和稳定制造业外商投资,有利于稳定外商投资预期、提振外商投资信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不仅如此,《若干措施》还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A股上市、在新三板挂牌、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向部分外资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融资支持,这意味着中国的资本要素进一步向外资企业开放,在全球加息的大背景下,中国较低的融资成本同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在《若干措施》落地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前景更加可期:利用中国的土地、资本、能源、电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质量高、有成本竞争力的产品,这些产品既可以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获得回报,也可以通过RCEP等区域经济协定走向国际市场;外资企业将利润用于再投资,可以享受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的便利,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优秀的外商企业还可以在A股上市,获得资本增值。如此,外商企业能够充分融入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来源:国家发改委、新华社、证券日报、中国新闻网、北京商报、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