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出炉!上海持续发力,稳增长政策“22条”的良苦用心何在?

作者: 日期:2022-09-29 浏览次数:0
9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简称《规划》),这是全国首个跨区域、
9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简称《规划》),这是全国首个跨区域、协商性的国土空间规划,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规划》范围包括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1+8”市域行政区域,陆域总面积 5.6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4.7 万平方公里。上海大都市圈以占长三角约1/6的陆域面积,承载了长三角 1/3 的人口和约 1/2 的经济总量。
 
记者注意到,《规划》不是传统法定规划,而是各城市合作协商的共识性文件,重点在于描绘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共同蓝图,以及各城市携手共进的路径举措。
 
上海大都市圈将共建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体系
 
早在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二十条意见。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首次就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出台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行动,建设智慧集群。
 
此次《规划》,也提出上海大都市圈将共建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体系。其中,加速提升四大技术成长型产业集群体系,分别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巩固强化两大现状优势型产业集群体系,分别为绿色化工、汽车制造;持续培育未来战略型产业集群体系,分别为航空航天、海洋产业。此外,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印发了《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定位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完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以四大技术成长型产业集群体系为例,生物医药产业以张江、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联动各级各类中小集群,全面探索跨界创新,全力推进生物制品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探索临床研究与转化能力,实现国际影响力的研发外包,同时推行异地监管、 VIC8 新药孵化模式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按照苏沪引领、无锡、宁波、南通为辅、多集群布局的发展思路,形成上海、苏州两大产业链体系,发挥无锡、宁波、南通中端制造优势,集中力量做好芯片设计及高端生产。在苏沪锡通以外,鼓励多地同步发展具有关键技术的中小企业集群,共同完善产业链条。
 
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按照常苏甬三核、沪通为辅、多集群布局的发展思路,全面加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的整体实力。常州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的核心技术及生产环节重点发力,同时突出轨道交通制造业技术和生产的全面自主,形成出口优势产品;苏州聚焦机器人本体、智能装备集成、工厂数字化发展;宁波围绕工业互联网、关键基础件、高端装备,努力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上海发展高端数控机床;南通重点发展智能专用设备与增材制造设备等,同时在海工装备方面,加强与舟山错位互补。湖州以智能物流装备等为重点,加大与苏州 吴江等地联动发展,加快培育长三角智能物流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此外,嘉兴等将加强与周边联动,强化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特色。
 
新能源产业规划提出合理推进新能源产业,形成以上海、南通、 湖州为核心的三大基地,重点发展风电氢能装备、储能产业集群,实现绿色循环产业 的全面提升。
 
《规划》同时在上海大都市圈探索区域碳排放交易与碳金融制度的创新体制建设,引导培育碳交易咨询、 碳资产管理、碳金融服务等碳交易服务机构,依托上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组织推动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和绿色企业债券,将都市圈建成全国重要的碳交易平台和碳金融创新中心。
 
9月27日召开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实施推进会指出,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是上海与周边八个城市的“大合唱”,与南京、杭州、苏锡常、宁波都市圈等互为腹地、相互促进。要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率先展开探索,在完善城市化发展战略上率先走出新路,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创造新的鲜活经验。要汇聚资源、整合优势、联合起来,打造世界级都市圈,提升整体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
 
制造业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优化生产力布局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王伟强调,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坚持市场化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
 
他介绍,工信部引导石化、船舶、航空等重点产业优化布局。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原则,有序引导和规范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发展秩序。统筹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引导各地差异化协同发展。推动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名园建设,支持创建6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区,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8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积极引导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制造业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其中,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东部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高地,58%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53%的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位于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作用更加凸显。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中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部六省聚焦工程机械、智能语音、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西部地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2年至2021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6.7%,是四大板块中增速最快的,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7.84%上升为19.21%,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聚焦助行业强主体上海发布稳增长“22条”
 
随着上海经济增长势头回升,《规划》发布同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稳增长“22条”,将与前两轮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配合衔接、形成组合叠加效应。
 
据介绍,上海在今年3月底和5月底先后出台抗疫助企“21条”、经济恢复重振“50条”两轮助企纾困稳增长综合性政策之后,经济延续恢复增长态势。8月份,上海工业、外贸、金融、财税收入等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投资、消费增速持续加快。其中,6月、7月、8月上海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18.6%、16.1%,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本轮政策既是此前政策的延续,也是在前期基础上的加力扩围。”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吴清介绍,在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方面,上海将减轻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负担,降低单位缴费比例0.5个百分点。本轮政策在大走访大排查的调研基础上,聚焦文化、旅游、体育、会展、广告、航空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各类生活性服务业,通过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租金免除等方式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此外,稳增长“22条”中提出,上海将聚力支持中小微市场主体做强做优,进一步激发内生活力动力;从投资消费、外贸外资、重点产业等供需两侧同步发力,推动外贸外资保稳提质、消费市场潜力释放、重点产业加快升级;还将从金融纾困、医保降费、清费减负等多渠道协同施策,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吴清说,如果说上海前两轮政策更多是在“救急难”“稳存量”,那么本轮政策更加注重“促发展”“做增量”。本轮政策的“有效期”并不局限于今年最后三个月,除具体条款明确有执行期限的以外,其余条款属于常态化政策,可以跨年度施行。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认为,疫情后经济存在分阶段恢复的规律。不同的产业恢复速度不一,非接触性行业恢复肯定快于接触性服务行业,所以政策也应遵循分层发力的逻辑,提高政策的效率和有效性。
 
同时,在重点关注行业认定上,本轮政策也有所扩大。比如,新一轮“22条”不仅仅局限在国家明确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五个特困行业,而是继续扩围拓面,将广告行业纳入纾困扶持范围,按2022年第四季度实际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50%给予资金支持;继续加力升级,对体育、会展、养老、托育等行业进一步细化纾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对此,吴清介绍,本轮政策向上是对国家稳经济一揽子33项政策和19项接续政策措施的细化落地,向前是对上海市抗疫助企“21条”和经济恢复重振“50条”的升级扩围。“总的来说,就是用接续不断的政策组合拳‘再扶一把’‘再送一程’,为困难行业加油,为市场主体减负,为经济重振造血。” 
 
来源:新华社、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上观新闻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