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定调!严禁在就业上歧视曾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康复者,专家称就业稳定是盘活内循环的重要一环

作者: 日期:2022-07-15 浏览次数: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会议指出,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稳经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稳岗拓岗的政策举措,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会议指出,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稳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有就业才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进而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大力度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6月份就业形势较4、5月份好转。但稳就业任务依然繁重,要坚持就业优先,以发展促就业,以稳就业支撑经济加快恢复和平稳发展。
 
部署多方面举措加力稳岗拓岗
 
会议明确,一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持续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打通落实堵点,实行社保费缓缴、稳岗返还、就业补助等打包办理。
 
二是更多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岗位。支持以创业带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继续发放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并由财政贴息。地方政府要拿出资金,帮助孵化基地降低初创企业场地租金等费用。
 
三是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落实已确定的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政策。出台政策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吸纳毕业生。对未就业毕业生“一人一策”不断线帮扶。实施好以工代赈。
 
四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严禁在就业上歧视曾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康复者,对此类歧视现象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
 
五是地方政府要承担稳就业主体责任,确保实现就业目标。
 
“企业等市场主体承载着6亿人的就业创业,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关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说,5月份以来就业形势逐渐改善,主要得益于经济运行恢复叠加稳就业政策显效。有必要继续推动一系列稳企政策落实到位,想方设法帮助中小企业减负脱困,让百姓有岗位、有收入。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就业稳定是盘活内循环的重要一环,就业稳定、收入增加,带动消费,提振企业投资,供需良性循环。
 
会议指出,灵活就业能有效促进就业,也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强化保障和服务。一是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二是依法保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严肃查处逃避用工主体责任、拖欠薪酬等问题。三是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和培训期间生活补贴。
 
周茂华表示,要保障灵活就业群体合法权益,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必要兜底保障,推动灵活就业市场规范发展,充分发挥灵活就业促就业功能,增强中国就业市场弹性和灵活性。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当前,在疫情影响下,部分市场主体用工需求减少,叠加千万级的毕业生人数,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压力。同时,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就业岗位和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就业市场方面,就业竞争加剧与结构性用工矛盾并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引人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人,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疫情之下,招聘方式和岗位需求都有所改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各方都在想方设法为高校毕业生开拓就业门路。
 
近日,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通知,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通知明确,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社会服务机构应拓展服务空间,加大高校毕业生聘用力度,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优先提供就业岗位。
 
通知明确,各地要严格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审查,将新成立社会组织“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的法定准入条件落到实处,带动专职就业岗位增加;重点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增强城乡社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政策落地与项目实施,引导社会组织开发与承接服务相适应的就业岗位。
 
稳中小微企业,促更充分就业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吴垠表示,稳就业的关键是要保市场主体。“如果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信心不足的话,就会大大抵消宏观政策效应。当前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特别是提振企业的信心,这首先要让企业对政府纾困政策的及时落地保持信心。”
 
对于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周茂华表示,一方面通过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就业;通过重点项目,适度加大有效投资带动农民工就业。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就业、技能方面辅导培训,加强校企对接,优化信息平台,减少就业市场结构问题等。
 
“下半年小微企业的纾困支持与重点项目的建设保障是稳就业措施中的两个重要抓手。”周茂华说,小微企业纾困支持方面,需要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同时,出台阶段性促消费措施,促进消费需求回暖,通过消费动能增强,带动企业投资生产。
 
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必须加大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一方面,通过帮扶补贴政策,为中小微企业送去资金上的“源头活水”。当前,各地积极安排纾困解难专项资金,减少中小微企业谋发展的后顾之忧,为其持续平稳健康成长注入动力。
 
另一方面,实施税费减免政策,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对特定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等政策,精准高效、及时有力,让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这些政策的充分落实,都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稳就业。
 
相较于其他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总体较弱,更需要支持和保护。因此帮扶举措宜速不宜迟,要让政策红利尽快落地,惠及企业。各地精简手续、优化程序,不断提升服务效率,积极推广“免申即享”等快捷经办模式,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库,直接按照政策条件进行大数据比对,精准确定帮扶企业清单。同时,缩短拨付时间,让补贴资金及时到位,帮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岗位。
 
提升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还要注意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岗位之间的供需匹配。从学校的角度讲,应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就业指导服务,让毕业生更好适应企业需求。从中小微企业的角度讲,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企对接,一方面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定向吸纳毕业生补充急需岗位,另一方面积极入校宣讲,提供见习机会,提升招聘效率。
 
同时,各地教育、人社部门也要畅通信息渠道,为供需双方牵好线、搭好桥。更加注重中小微企业招聘信息的推送,鼓励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将目光投向广大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走进高校参与招聘会,让其能有更多机会在毕业生面前“出镜亮相”。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就是保就业。只要多方面举措协同联动,护航中小微企业长远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和毕业生精准对接,就能不断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
 
来源:新华社、澎湃新闻、人民网、北京日报、上海证券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