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点名了!5G、AI、半导体迎重大发展机遇,IT行业毕业生起薪可过万,什么工作最吸引年轻人?

作者: 日期:2022-01-14 浏览次数:0
TMT数字经济产业迎发展机遇,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进入资本市场融资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
TMT
 
数字经济产业迎发展机遇,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到,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计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规划聚焦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等11项重点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领域,规划提出要增强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规划还提出,拓展多元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支持力度。
点评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规划》的出台有利于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领域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制造业强化核心竞争力。
 
四成本科毕业生起薪在4000到6000元,信息及金融类行业起薪过万
 
2022年1月12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超七成本科生毕业起薪在3000~7000元之间。其中,202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在5000~6000元的比例最高,为21.2%;其次是4000~5000元,占比为20.3%。两者累计占比超四成,即10个本科毕业生中有4个起薪在4000~6000元之间,仅4.3%的202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过万。
 
研究显示,毕业起薪过万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及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其对应的专业类主要为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金融学类、土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建筑类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2020年我国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13万元,金融业8.29万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22万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5倍、1.44倍和1.25倍。
 
某招聘平台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中提到,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以超过1/4的选择占比成为毕业生最期待从事的行业。互联网公司求新求快的作业方式、敏锐的用户需求洞察能力和较高的薪资、不错的福利待遇吸引着成长在信息时代下的年轻人。
点评
 
可以看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信息经济产业薪资最高,信息传输、信息技术行业包括了移动、联通、电信这些国有大企业,其中,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大厂又广受关注,也是毕业生就业的重点考虑方向。
 
医疗
 
重大利好!国家明确种植牙纳入全国集采
 
2022年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会议提出,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种植牙纳入全国集采。
 
种植牙进货价一般在400-3000元不等,但装到消费者嘴里,终端价就涨至6000-20000元,中间利润空间巨大,但对价格的构成进行细分,则会发现种植体的成本只占总成本的20%~30%,医生等费用占比约20%~50%。
 
此前,国家医保局就曾表示:计划指导地方把种植牙纳入平台挂网范围,促进各品牌种植体价格阳光透明,挤出水分。这其实已经为“医保部门规范非医保产品价格”在打基础。按照此前全国集采的经验,一旦种植牙开展集采,其降价幅度有望达到60%~90%。
点评
 
此次,国家层面明确将种植牙纳入集采,预示着集采向消费医疗迈进一步。可谓是顺应民众期待、回应民生关切的一次重要举措。其透露出的信号,无疑是要尽快化解民众“看牙难、看牙贵”的痛点,使患者真正受益。
 
汽车
 
中国汽车销量结束三年连续下降趋势,新能源汽车暴增160%!
 
2022年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21年12月汽车产销数据。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增长3.4%和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
 
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大亮点,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进一步说明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
 
我国汽车出口也表现出色,从4月以来多次刷新历史记录,年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徘徊在100万辆左右的突破;中国品牌汽车受新能源、出口市场向好带来的拉动作用,市场份额已超过44%,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2021年中国汽车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汽车缺芯,“国内外多家汽车企业因此减产或短期停产。”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汽车芯片保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王卫明还指出,当前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经在逐渐加大汽车芯片生产供应,新建产能也将于2022年下半年陆续释放,预计2022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将会逐渐缓解,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
点评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品牌“弯道超车”的迹象已凸显出来,同时,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家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出口增长新动能。总体看,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3年稳居全球第一,并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作为汽车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正向汽车强国迈进。
 
银行
 
处罚力度再创三年新高!房地产和理财业务成银行业大额罚单“重灾区”
 
2021年,银行业处罚力度再创三年新高!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外管局共开出5205张罚单,合计罚没25.9亿元,2831家银行机构被处罚。
 
从处罚案由分布来看,房地产、理财业务等领域成为2021年受罚“重灾区”,其中,2021年房地产相关罚单数量相比上一年增长超过1倍,累计出现次数最多的处罚案由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
 
可见2021年银行涉房违规行为中最严重的违规行为,是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或者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这也是监管2021年排查的重点,跟房地产去金融化的大政策方向也保持一致。
 
此外,理财业务也是大额罚单重罚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涉及理财业务未与自营业务相分离、理财产品之间相互调节收益、违规提供承诺或担保、理财资金投向违规、销售环节违规等问题。
 
2021年为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大额重罚罚单涉及理财业务的现象体现出资管新规为让银行理财真正回归代客理财本质的要求。
点评
 
在房地产去金融化的趋势下,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预计将持续保持不小的处罚力度,而随着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理财业务预计将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房地产
 
房地产并购贷不再计入“三条红线”,头部房企或成主力接盘者?
 
“房地产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条红线’,该消息属实。”某房企人士向记者证实。1月11日,多家大中型银行表示,已做好房地产并购贷款等业务的额度安排,日前收到监管层要求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并购提供金融支持的相关通知。
 
有专家表示,出险企业项目承债式收购不纳入“三条红线”监管,这将大大提升房企参与收并购的积极性。值得关注的是,收并购除了对房企的现金流有着高要求,也考验房企的运营、项目操盘等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当前更要控制风险,买方需理性。
 
对并购方来说,出险企业的项目一般债务结构复杂,债权不清晰,资产处置的实操层面会较为复杂。对出让方来说,出让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流动性,度过当前危机,因此在资产出售时要合理估算出让价格,过低损害企业利益,过高难以成交;此外,选择哪些资产出让也要有所考量,不能影响未来持续经营。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当前银行额度已做安排,但在房地产行业仍在寻找优质并购项目。尽管已有较多房企收并购项目意向强烈,但并购各方尚处相互博弈或观望态度,因此真正达成并购意愿的项目并不多。
点评
 
如果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条红线”,实力强的头部房企可能会成主力接盘者,在拿地难,拿地门槛高的大背景下,靠收购并拿地还不计负债将是非常理想的方式。同时,经营困难、急于生存的小房企也将因此更易获得收购。
 
证券
 
1月未过半已有12家拟上市公司终止IPO,均为主动撤回申请
 
2022年1月11日,证监会发布两份股票发行注册程序终止通知书,同日,亦有三家拟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主动撤回IPO申请,上交所对三家公司终止审核。
 
记者据证监会及交易所公告梳理发现,以公告日为准,2022年1月还未过半,A股已有12家拟上市公司终止IPO,均为主动撤回申请。从上市板块来看,7家拟登陆创业板,3家拟登陆科创板,2家拟登陆北交所。
 
在终止IPO项目的企业中,战略规划调整为常见原因。例如,某企业列出的原因是“鉴于近期资本市场的变化及政策导向,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和对公司未来战略发展的考虑”;也有企业表示,终止IPO是因为“基于目前现状和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考虑,公司对资本市场路径重新研判规划”。
 
此外,监管部门对首发企业的从严审核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021年1月底,证监会出台《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规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标准、流程等工作,加大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力度,进一步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
 
有市场人士认为,企业主动撤回申请与监管从严审核、战略规划调整、合规存瑕疵、业绩不达标等多重因素相关。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这属于正常现象。注册制下,对企业的信息披露以及经营状况的公开性有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能违规造假。这些因素造成了撤回增多。
点评
 
多家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在注册制改革向全市场推进的过程中,严把上市“入口关”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将真真切切地落实到IPO审核的每一个阶段。 
 
冬奥
 
资本涌入催热冰雪经济,冰雪产业未来规模达万亿元
 
距离冬奥会开幕不足1个月,滑雪项目进一步受到大众热捧,堪称冬季运动的“顶流”。行业内投融资步伐加快。2021年,冰雪领域有9家企业完成13笔融资,其中奥雪文化、SNOW51、雪鸮科技在2021年分别完成两轮融资,有两笔过亿元的融资来自两家开展滑雪培训业务的公司。
 
《中国滑雪行业白皮书》显示,2014年到2019年,中国滑雪装备市场规模从32.2亿元增长至117.5亿元;滑雪培训市场规模从42亿元增长至69.1亿元,年均增长10.47%。《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则显示,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已达到6000亿元,有业内人士预估,这一数字未来将达万亿元。
 
随着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冰雪产业获得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为产业生长提供了足量“营养剂”。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家鼓励冰雪产业发展的政策超过14项,内容涉及冰雪消费、冰雪运动、冰雪器材装备、场地设施等。
点评
 
伴随2022年冬奥会热度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冰雪产业已经驶入快车道。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国冰雪产业已经开始复苏,整体来看,我国冰雪产业景气度不减。受益于国家政策、2022年冬奥会等多重利好,预计我国冰雪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来源:证券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券商中国、新浪财经、东方财富网、新京报、第一财经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