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行业再次被点名,恶意营销被严惩!“变味”的流量之争下,短视频产业究竟会何去何从?

作者: 日期:2021-08-10 浏览次数:0
8月8日,国家网信办发文,关于近期,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集中治理部分用户借东京奥运会运动员恶意炒作、营销谋利等违规行为,已处罚、封禁一批违规账号。抖音安全中心与快手科技分别发布公告,坚决反对并严厉打击此类蹭热度博流量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平台将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视频减少推荐、账号封禁等处罚措施。同时,希望广大用户积极监督、投诉、举报,共同维护网络良好生态。
8月8日,国家网信办发文,关于近期,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集中治理部分用户借东京奥运会运动员恶意炒作、营销谋利等违规行为,已处罚、封禁一批违规账号。抖音安全中心与快手科技分别发布公告,坚决反对并严厉打击此类蹭热度博流量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平台将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视频减少推荐、账号封禁等处罚措施。同时,希望广大用户积极监督、投诉、举报,共同维护网络良好生态。
 
 
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带动下,短视频平台快速崛起,成为人们日常消遣的主要方式之一。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短视频头部市场竞争状况专题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1408.3亿元。短视频用户规模超7亿人,预计今年将增至8.09亿人。
 
短视频风口下,快手近半年走势是非理性的震荡,还是市场对其估值的看法有所改变?
 
8月5日,有着“国内短视频第一股”的快手(01024.HK)跌超15%,跌破90港元,再创上市以来新低。截至当日收盘,快手跌幅为15.3%,报收于89.1港元,成交额38.66亿元。
 
快手于今年2月5日登陆港交所,成为国内短视频第一股,发行价为115港元。上市初期,快手股价即遭到市场热炒。上市仅6个交易日(2月16日),股价便创出417.8港元的历史最高点。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甜甜”,吸引了包括美国万亿资管巨头Capital Group、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新加坡主权基金GIC、黑石等10家基石投资者入局。但随后,快手股价就一路震荡下行跌破发行价,期间基本没有出现过显著的反弹。仅仅半年时间,快手目前股价已较历史最高点下跌近八成,最新市值仅剩3700亿港元。
 
8月5日这一天,在港股上市满半年的快手,迎来了天量解禁。根据文件披露,快手当日有38.82亿股股票解禁,占发行后股本的94.81%。其中,创始人宿华及Reach Best持股比例达11.8%,创始人程一笑及Ke Yong持股比例达9.36%;除上述控股股东外,绝大部分现有股东以及员工持股平台持有28.61亿限售股,占公司总股本69.64%。
 
此外,美国万亿资管巨头Capital Group、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新加坡主权基金GIC、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CPPIB)、贝莱德、淡马锡、景顺控股、富达国际等10家基石投资者持有的1.65亿股(占快手总股本4.02%),也于当日全部解禁。
 
上述巨额解禁股,再次压垮了快手的股价。8月5日当天,快手股价低开低走,中途毫无抵抗,最终收跌15.3%,报89.1港元/股,再度刷新历史新低,总市值也进一步缩水至3707亿港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正常来说,所有的美股和港股上市公司都会有“解禁低迷期”,也就是说,在180天的解禁前后,会出现股价的低迷,甚至这种低迷会持续到解禁后的半年。但只要公司基本面向好,长期来看,公司股价仍有上涨空间。
 
 
互联网行业从不缺风口,而眼下的风口,非短视频莫属
 
从2011年诞生至今,快手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目前,快手已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直播平台、世界第二大的短视频平台和中国内容社区活跃度排名第一的头部内容社交平台。早期的快手,社区规则的最关键一条就是让社区自然生长,因此,在这一阶段,快手内容并不存在严格的垂类划分,占据主流的更多是生活、美食、情感等生产门槛最低、普适范围最广的内容。
 
而现在,可以明显观察到快手内容的丰富度、多样性都在增强。过去十年,快手从纯UGC短视频平台起步,嫁接运营能力后,到今天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内容生态,涵盖了美食、体育、知识、短剧、汽车等几十个内容与行业垂类。更大的用户规模,驱动更大的内容供给规模和消费规模,然后再带来更大的用户规模。
 
2019年至今,这一循环已经验证了威力,并在继续扩容。2020年,快手的平均日活用户数为2.64亿,平均月活用户数为4.81亿,每位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为87.3分钟。近几年,快手的收入增长可谓迅猛,2017年至2020年,快手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3亿元、203亿元、391亿元、587.76亿元。用户数据继续增长,一季度,快手中国应用程序及小程序的平均日活跃用户达到3.79亿,同比增长26.4%,环比增长20%。快手应用每位日活跃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为99.3分钟,同比增长16.5%,较去年第四季度提升10.5%。快手海外市场的月活跃用户均值超过1亿,2021年4月增长到了1.5亿以上。
 
2021上半年,随着短视频内容供给愈加丰富及平台生态的不断完善,行业依旧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字节及快手系多产品占据头部阵营。截止2021年6月,短视频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排名中,抖音、快手、快手极速版、抖音极速版分别占据前四,极速版增长明显,而在短视频双巨头竞争压力下,其他玩家的用户留存面临挑战。一个显著特征是,短视频平台涵盖内容形式愈加多样,报告以泛知识和短剧领域为例,指出,近几年来,随着平台陆续加大对创作者扶持投入,用户对泛知识类内容渗透提升明显。而微短剧内容也因其快节奏、高信息量且接地气的主题,成为用户碎片化消遣的重要方式。
 
 
市场竞争白热化,短视频行业下半场比拼什么?
 
在短视频诞生之初,其内容还是以多样化生活片段分享为主。然而,随着行业发展,短视频创作内容也逐渐向各行各业渗透。短视频就像是一个洼地选择。每个人都有很多的碎片化时间,却只有很少的记忆容量。由于短视频用户对内容消费的需求暴涨,越来越多的专业视频制作团队、影视团队、传统线下公司进入短视频平台,由此带来的内容流量竞争更加激烈。
 
目前,短视频平台的变现模式主要包括广告、直播打赏以及电商等三大类。在模式上,短视频也正在从补贴迈向盈利。流量越来越多地集中到那些头部的短视频提供商的手中,借助这些流量,他们能够进行多种方式的变现,随着行业发展,平台以及内容提供者的增多,优质的内容反而逐渐成了稀缺的东西,内容同质化、过度娱乐化,恶意营销现象越来越严重。
 
不过,虽然短视频已经开始变现,但是变现的模式在逐渐摸索中,如何在保证原本用户不减少的情况进行变现,将是短视频思考的问题。有分析认为,从现有的短视频平台的运作模式来看,当前最看重的还是流量水平,总有一天这些用户会达到一个可控制的边界,虽然现在的用户还在增长,但是距离顶点已经是不远了,如果平台不能利用现有的平台优势进行更多更好的运作,其商业价值就会呈现出下滑态势。而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多方面展现产品功能,让短视频直击用户痛点,实现消费转化。基于用户使用习惯、媒介接触状态等的多维数据挖掘,才是短视频商业化的一大关键。这还会影响到接下来的融资上市、行业整体运作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的兑现等问题。因此,还需要探索更清晰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刷短视频已成为网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不少行业也搭上短视频快车获益匪浅。然而,短视频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盗版、低俗、造假等问题频出。
 
如今短视频营销玩法越来越多,不仅硬广投放、内容植入等方式,还可内容定制、网红活动、账号运营和跨平台整合。各个平台也基于短视频营销推出相关产品或活动不得不说,短视频行业很会搔到用户“痒处”。它们精通捕捉人性的弱点,用“刺激的标题+夸张的滤镜+猎奇的内容”吸引流量,这是一种成本低廉但行之有效的刺激,尤其对那些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很容易上头。一段时间来,相关部门大力整治的软色情、吃播、炫富等,都是这类典型的刺激信息。
 
在互联网流量之争白热化的当下,许多公司的商业策略已高度趋同:变着花样让产品易用好玩,让用户停留的时间变长。游戏行业靠升不完的级留住用户,短视频则利用算法实现傻瓜式“投喂”。有人注意到,与点赞率、评论率想比,一些平台更重视完播率、重播率,因为它延长了用户停留时间,对平台最为有利。短视频行业正在构建一种“流量至上”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鼓励低智低俗内容的生产和消费,这是值得警惕的。在用户红利期消退和短视频平台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未来注重存量市场的用户经营和商业模式的落地探索是重要方向。
 
让“流量”回归真实和理性,唯流量论当休矣
 
短视频是当下的流量洼地,在互联网整体流量红利见顶的情况下,短视频的流量依然保持大幅增长,其中,抖音和快手是短视频领域的双雄。在一些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上,人们常发现某些网红产品、网红商家获得的浏览量和点赞数,轻易就能达到百万千万量级,用户评价内容只有好评没有其他。殊不知,这些点赞和好评,很有可能是“刷”出来、“捧”起来的。近些年,资本着力打造了一个“流量怪圈”。用一些搬不上台面的方法制造流量和虚假的繁荣,以流量为杠杆去撬动各种商业资源进行变现,最大化的获取利益。“一条微博转发过亿”背后有着多少真金白银的收入,也许超乎我们的想象。
 
可是当潮水退去,谁是真正的流量,谁是虚假的繁荣一看就知道。到了真正市场化的产品面前,流量就“流”不动了。网络点评和排名的初衷,是通过互联网用户消费后的真实反馈形成大数据的统计与展示,反映人气、实力和市场口碑等信息,以帮助消费者更便捷地作出判断和选择。然而在非法刷单团伙操纵下,“粉丝”可以有,“互动”可以买,“好评度”能够提升,“播放量”可以增长。从早先的人工刷量到现在的机器刷量,网络黑灰产团伙已经发展到足以影响商家生存、左右网络舆论的地步,严重损害了互联网用户权益以及平台利益,破坏了互联网生态和经济社会秩序,必须加以彻底整治和清理。
 
快钱易赚却不可持续,刷单刷不出真实的口碑和美誉,还可能陷入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的泥淖。一个品牌想要口碑长红,必须通过自身实力来铸就美誉。根治流量至上乱象,各大平台应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渠道,平台有义务创造公平交易的营销环境。平台治理的难度随着用户使用量和内容生产量的提升而逐渐加大,但这并不是推卸责任、放松管理的理由。通过技术手段坚决打击虚假流量,平台才能真正建长青之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海量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确保数据安全可靠、流量真实有效,才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牵动着民生的冷暖。流量和好评固然重要,但必须建立在取之有度、用之有道、尊法守法的基础上。持续整治网络黑灰产业,才能让网信事业和数字经济更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来源:网信办、人民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新闻网、财经网、第一财经、证券时报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