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生不起”?权威回应来了!专家:配套政策覆盖全面 更容易落实

作者: 日期:2021-07-22 浏览次数:0
对于取消社会抚养费,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表示,“三孩”生育政策并不意味着全面放开生育,虽然生育政策在逐渐放宽,但是计划生育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还是要继续坚持。
  

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向社会公布。就“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提出要求。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父母育儿假试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这一决定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支持举措。

 

国新办于7月21日就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于学军介绍,“这次优化生育政策,不仅仅是简单地从二孩到三孩的数量调整,更重要的是全面部署配套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措施,聚焦群众关切,坚持问题导向,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将切实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释放生育潜能,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于学军表示,综合起来,《决定》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优化。部署了一揽子支持措施,提出了系列优化组合政策。二是包容。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三是保障。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障制度作了充实和完善。

 

但受访专家也均表示,虽然三孩政策势在必行,对人口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社会各方对三孩政策的实施效果,应该有合理预期,毕竟当一国经济越发展,生育政策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就会越低。

 

取消社会抚养费就意味着全面放开生育吗? 

 

对于取消社会抚养费,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表示,“三孩”生育政策并不意味着全面放开生育,虽然生育政策在逐渐放宽,但是计划生育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还是要继续坚持。

 

杨文庄介绍,我国现在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人口发展目标是不一样的。所以,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确实不合时宜了,需要及时废止。

 

杨文庄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卫健委一直积极推进社会抚养费的改革。在全面两孩以后,各省都根据中央的要求作了很大的调整,在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范围、征收额度以及征收程序方面,得到进一步规范,近几年,征收例数明显减少。此外,卫健委按照“不主动、不强制”“减免缓”等要求,指导各地在社会抚养费方面逐渐淡化,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推进社会抚养费制度的“软着陆”,这也为这次取消社会抚养费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取消社会抚养费是支持三孩政策的重要举措,但杨文庄提醒,不应夸大社会抚养费对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综合实施的政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社会抚养费的作用是很小的。”

 

杨文庄在发布会上强调,“三孩”政策也是计划生育政策,虽然生育政策逐渐放宽,但是计划生育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还是要继续坚持。他表示,要看到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没有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没有改变。“卫健委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过程中,组织了很多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我国一些主要的能源资源、淡水、粮食,对于满足国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供应保障方面的压力还是很大。”杨文庄说。

 

杨文庄还表示,以后的计划生育工作服务还要继续加强。他介绍,人工流产每年有900万例左右,在我国育龄妇女总量下降的情况下,人工流产还是居高不下,所以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要减少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

 

三孩“生不起”?相关配套支持措施将陆续推出

 

于学军介绍,抚养孩子的成本高,这确实是夫妇决定不想再生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次中央《决定》在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三个孩子的政策的同时,也取消了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的处罚规定,还配套实施积极生育的支持措施,这实际上是一套组合政策。

 

杨文庄表示,截至6月30日,全国已有4000多家托育机构通过了备案,目前还有1万多家积极申请,托育市场很活跃。

 

杨文庄介绍,现在0-3岁的婴幼儿全国有4200万左右。据调查,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实际现在的供给为5.5%左右,供给和需求缺口确实还很大。

 

杨文庄称,下一步,把托育服务作为重点来抓。研究编制“十四五”托育服务发展的专项规划;实施“十四五”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和托育建设专项工程;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调动国企、社会、资本等各类主体积极投入托育行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养育成本的快速提高是当下人口生育面临的主要矛盾,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都成为“不愿生”“不敢生”等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为此,《决定》明确了将配套支持措施和三孩生育政策作为一个整体组合提出。

 

比如在扩大托育服务方面,相关部门制定了托育服务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开展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推动城市制定整体解决方案,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等。在减轻教育负担方面,推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改进校内教学质量和教育评价,全面开展课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和托管服务,推动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严格规范校外培训等。

 

此外,在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等方面,也都将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

 

 “和‘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相比,此次三孩政策非常重要的,就是并没有只局限于政策本身,而是在生育支持、配套政策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包括支持的原则、支持的力度、支持的内容等作了具体阐述,比如有效解决‘择校热’难题、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保障房分配上对多子女家庭适当照顾等,支持政策覆盖得比较全面,所以这是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一个综合的配套支持。”7月20日,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教授翟振武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是此次三孩政策的一个重要亮点和特点。

 

教育部: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要达90%以上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有6500万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

 

吕玉刚称,近期教育部又对课后服务专门作出了部署,也是作为支持三孩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就是强调全覆盖。“到今年秋季开学以后,要做到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做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课后服务是自愿选择,只要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学校应该提供条件和支持。”

 

吕玉刚表示,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已达到了8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84.7%,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以有效支撑三孩政策实施为重要目标,研究制定部署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吕玉刚说,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0%以上,并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吕玉刚提到,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科学推进小学和幼儿园有效衔接。

 

三孩政策后,中国人口生育率是否会迎来显著提升?

 

于学军表示,在过去十年,中国的出生人口和人口生育水平波动很大,这期间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和全面两孩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2016年、2017年这两年出生人口都在1700万以上,特别是在2016年超过了1800万,也是我们到了2000年以后这二十年中比较高的一年。但是到2018年以后,却出现了连续三年下降的情况,而且下降的幅度很大。特别是“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是1200万,总和生育率是1.3。根据我们对2021年上半年人口出生监测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仍然会呈现走低的趋势。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目的就是防止出生人口进一步下滑,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对于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以后,会不会出现一次显著的人口提升。于学军介绍说,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是不一样的,人口再生产的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生育决策的因素很复杂,而且涉及方方面面。短期内,我们是希望释放生育潜能,平缓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从长期看,关键取决于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是否能够很好地衔接,是不是能够真正落地,这需要我们各地各部门各方面共同努力,积极支持,共同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人口专家、北京市人口研究所顾问陈剑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未来几年我国就将进入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虽然中国人口总量有14亿多人,但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妇女生育水平进入全球最低国家之列后,人口负增长显现持续性特点。”

 

基于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对三孩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学界研究较多,总体上来看,“生育水平适当提高”是普遍的共识。

 

来源:中国经营报(孟庆伟)界面新闻(张倩楠)、新浪财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北京日报客户端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