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袁隆平!为什么吃饱比登月还难?端牢“中国饭碗”,打赢粮食战靠什么?

作者: 日期:2021-05-26 浏览次数:0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
 

图片

灵车过处,人们夹道相送;

汽笛声声,祝他一路走好。

一颗稻种,填得满天下粮仓。

千言万语,道不尽一生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逝世,牵动了14亿中国人的心。袁隆平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载史册。

 

据人民日报5月10日消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欧盟日前共同在线发布的《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称,在55个国家和地区中,2020年至少有1.5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问题,比上一年增加约2000万人,达到过去5年最高水平。

 

重度粮食不安全是指生命或生计因无法摄入足够食物而面临直接危险。报告显示,受冲突、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球重度粮食不安全问题持续加剧。非洲国家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2020年,全球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问题的人口中有2/3生活在非洲大陆。

 

人类消除饥饿面临种种难题

 

人类种植粮食已经有1万多年了,但至今仍不能使人人都吃饱肚子。6.9亿人口仍然忍受着饥饿的折磨,10亿人口因营养过剩遭受肥胖等富贵病的困扰,世界粮食鸿沟长期存在。展望未来,人类何时全面告别饥饿?如何告别饥饿?我们仍然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路。人类要彻底告别饥饿至少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吃饱比登月还难

 

人类首次登月距今已经有51年了,火星探测器已开启探索火星之路。人类种植粮食已经1万多年了,为什么至今没有解决人人“吃饱”的问题?吃饱真的比登月还难?

 

二、未来新增23亿人吃什么

 

联合国人口司估计,2025年世界人口将增长到80亿,2043年达到90亿,2083年将达到100亿,与2019年的77亿人口相比,未来世界将新增23亿左右的人口。77亿人中6.9亿人还没有吃饱,未来新增23亿人吃什么?这是保障人类粮食安全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三、地球究竟能养活多少人

 

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人?人口专家预测全球人口可达100亿;生态学家测算地球合理承载人口是35亿,现在地球已经超载。有科学家测算,如果像美国人一样消费,那么全球人口需要7个地球来承载。参照合理的承载力,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一是取决于人均消费水平,二是取决于科技进步。

 

四、未来粮食增产靠哪些技术

 

耕地在减少,人口在增加,粮食增产只能依靠提高单产,而单产提高只能依靠技术,没有别的出路!依靠什么技术呢?目前看来,最有潜力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人造肉技术,但人们并不愿意接受这些技术。靠科学家们再发明一些新技术,还是靠消费者转变观念?这是科学问题,也是文化问题、社会问题。

 

五、气候变暖会使粮食减产

 

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需要大量资金与时间回答、解决这一问题。气候变暖对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粮食生产有负面影响,但对寒温带、寒带的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生产则有促进作用。所以,如何在气候变化中趋利避害是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六、吃饱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我们研究认为:“吃饱是最基本的人权。”“民以食为天,无粮则不稳。”吃、穿、住、行、医,吃是第一位的,自古皆然。粮食作为人类第一生活必需品,在世界和国家的和平安宁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粮食权,是一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生命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联合国宪章》确立了维护基本人权尤其是生命权和生存权的精神。只有捍卫生存权,人类才有可能争取其他权利。

 

七、填平粮食鸿沟要靠文明

 

填平世界粮食鸿沟,不仅需要技术、政策、投入,还需要人类文明的升华,需要土地、技术、资金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对粮食短缺、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无私、长期的支持与帮助,否则人类彻底告别饥饿将是永远的梦!地球本来会更美,人类本来会更好,只因文明迟到了一些,期待文明早日升华!

 

端牢“中国饭碗”,打赢粮食战靠什么?

 

粮食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商品。粮食是外交工具,也是国家竞争的有力武器。美国战略家、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人类历史上经历过多少次军事战、金融战、货币战、能源战,而支撑这些战争的基础都是粮食。人类历史上的粮食战从来没有间断过,多少英雄豪杰为“五斗米”折腰,多少个政权因粮荒而终。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五年来,国家领导人多次赴地方考察粮食生产,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粮食稳则国家定。为了打赢粮食战,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既要在战略上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在战术上制订各种预案。 

 

(一)做好打赢粮食战的顶层设计

第一,把“保粮食安全”作为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战略。

第二,实施“大豆进口替代工程”,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30个百分点左右。

第三,建立多元、长期、稳定的进口源,保证有粮可买。

第四,开辟新的国际粮食运输通道,确保粮食安全运输。

第五,提高海上粮食运输线的保卫能力。

第六,建立“人类粮食命运共同体”。

第七,探索“国际粮食援助”的新途径。

第八,优化粮食产业链生态,减少政治、资本等势力对粮食的控制。

 

(二)夯实打赢粮食战的对策措施

第一,加强粮食战略储备,确保一年左右的战略储备。

第二,强化加工与供给能力,确保哄抢危机时不缺粮、不涨价。

第三,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建好主要农产品产加储销产业链。

第四,开展危机教育,沉着应战。

 

图片

 

袁隆平 作序推荐!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研判全球趋势,直面中国问题,精准献策以锦囊妙计保障百姓饭碗质量。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重磅新作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图片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