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这一“金招牌”又亮了!

作者: 日期:2024-03-13 浏览次数:0
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力军,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中小企业有5000多万家,量大面广,联系千家万户、支撑千行百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这是“专精特新”一词,连续第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介绍,我国已累计培育12.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在强链补链延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还将做好四方面工作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这是各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凭借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的特点,当下,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生力军”,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代言人”。

擦亮专精特新“金招牌” 

“专精特新”一词是工信部在2011年的《“十二五”中小企业规划》中提出的概念,2022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对当年政府工作任务介绍时,曾明确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继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定调要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支持之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了12.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时期形成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发布的“民营经济31条”也已经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这也给了专精特新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

3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中表示,工信部接下来将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擦亮“专精特新”这个金字招牌,让它“货真价实”。同时,要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连续3年支持4万多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继续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服务中小企业的系列活动。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创造。

金融赋能“专精特新”新动能

资本市场赋能“专精特新”迎来关键期。

在2023年,受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影响,部分中小企业确实面临不少困难,比如订单不足、成本较高等问题。

然而,在今年2月23日,中国证监会在“关于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1265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创造更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继续发挥好资本市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作用,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生力军作用的发挥。

“融资难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其专精特新发展的步伐。虽然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具有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市场的优势,但由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其创新能力往往不足。中小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大型企业的竞争压力,通过价格战、营销战等手段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分析。

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各部门、各地方着力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立建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提升省级以上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质效,扩大市县级公共服务体系覆盖面,延伸服务半径,提升服务便利性。

二是加快建设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持续拓展服务功能,把为企服务做宽、做深、做细。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唯迈医疗总经理杨贺表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大了对未来产业方向的财政投入,加大数字经济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行动,唯迈机器人结合介入手术机器人,介入整体解决方案成型,创造出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并结合共建“一带一路”政策,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形成产业布局、销售布局,让中国智造走向全球。

最后,金壮龙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中央财政层面连续三年要支持4万多家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还将在现有2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再度扩容,在2024年再新增100个集群。

培育专精特新主阵地

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集聚群,资本市场大有可为。最为直接的体现是要发挥好融资作用,促进专精特新企业“生力军”作用的发挥。

事实上,自“专精特新”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规划以及相关的落地举措,特别是当前正在全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首都。

据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北京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突破万亿“关口”,北交所成为上市培育新阵地。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用好北交所”写入多地《政府工作报告》,这将进一步增强北交所专精特新“后备军”力量。

比如,2024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好北交所,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优质企业上市”。

截至目前,北交所已经汇聚120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北交所市场的比例为50.20%;还有1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月4日,由北京市经信局和市财政局共同搭建的北京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发布了《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监测月度报告 (2023年12月)》。其中,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18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小巨人”总量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各城市榜首。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北交所发挥了重要的衔接作用。根据企业创业周期,最初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慢慢成长起来后,才可能有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可以选择在新三板挂牌,接着再去北交所上市。这些企业往往具有高成长性、高创新性,但当下可能尚未盈利或者盈利较低。北交所对这些未来可能成为参天大树但现在还是小树苗的企业起到了培育作用,让更多资金投资这类企业,支持这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来源 | 中经传媒智库综合自工信微报、证券日报、中国证券报、人民网、21财经、中国工业报、中国经济网、新京报等

关于智库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支持和战略指导下,《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中经传媒智库。智库汇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及顶级机构专家资源,是集专家、机构、平台、媒体资源于一体的媒体融合型智库。中经传媒智库整合旗下《中国经营报》《商学院》《家族企业》、中国经营网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具有5000万+的全媒体传播影响力。智库利用自身媒体平台开拓整合资源能力和广泛平台优势,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智慧支持。

    中经传媒智库公众号
    中经传媒智库微博
  • 创建于1985年的《中国经营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报社始终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洞察商业现象,解读商业规律,助推商业文明。经过3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一报两刊、网站、新媒体的大型传媒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媒体服务商。

    《商学院》杂志创刊于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本高端管理类杂志。秉承终身学习、智慧经营、达善社会的理念,以传播商业新知为己任,以“国际视野+中国功夫”为办刊宗旨。为读者提供一切对管理有益的方法、工具和理念,是管理他人和企业的一本实战、实用的杂志。

    《家族企业》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中国率先关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传递过程中风险与危机管控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