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佳兆业“血战”浙民投或落败 258%净负债资金困局待解

作者:文/ 胡嘉琦 / 发布时间:2018-12-28/ 浏览次数:0


  素有“旧改王”之称的佳兆业近日硝烟四起!

  振兴生化(000403.SH)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浙民投,第二大股东为佳兆业,近日围绕振兴生化核心资产广东双林的控制权,两大股东爆发了控制权争夺战。

  12月14日,振兴生化的子公司广东双林有限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双林公司)董事会以经营不善为由,罢免总经理朱光祖,由佳兆业派驻的董事罗军接任。此时,双林公司的董事会共5名董事,均由佳兆业方面派驻。

  据此前媒体报道,浙民投相关人士称,佳兆业修改上市公司唯一核心子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的方式,“恶意逃避法定股东集体决策流程、逃避公告义务、逃避监管,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广大股东的利益。

  对此,《商学院》记者向佳兆业集团方面发去采访提纲,询问如何解释佳兆业修改公司章程事件等问题,截至发稿日佳兆业方面未回复。

  12月14日晚间,浙民投总裁、振兴生化董事长陈耿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接连通过7项议案,不仅撤销了以上罢免和任命,还要撤销佳兆业派驻的5名董事职务。对此,佳兆业方面表示强烈反对,控制权之争爆发。

  优质资产控制权“血战”

  2018年12月19日,双方争夺战进一步升级到上市公司层面的控制权之争。

  12月21日,振兴生化发布公告: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换为黄灵谋,加上之前罢免了独立董事刘书锦,董事会由此前的7人变为6人,其中浙民投四人,分别为黄灵谋、袁华刚、张晟杰、余俊仙,佳兆业只剩下两个席位,分别为郑毅、罗军。

  另外,振兴生化不再续聘原总经理罗军、原副总经理张广东、原董事会秘书闫治仲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职务,这三人均归属佳兆业方面。这些议案均以4:2票数通过,其中罗军和郑毅表示反对。

  佳兆业与浙民投最初的争斗源于浙民投2017年对振兴生化的要约收购,随后振兴生化原大股东引入佳兆业,将其持有的18.57%股权和4.04%的股份表决权转让给佳兆业方面,以示反抗。但浙民投还是完成了要约收购,以控制着振兴生化29.99%的股权的浙民投,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而振兴生化引来金融资本、地产公司竞相争夺的原因实则是对旗下拥有血液制品生产资质的广东双林的竞争。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至今,为了防治艾滋病通过血液扩散,国家对血液制品生产公司进行了牌照管理后,没有再批准任何一块新的血液制品生产资质牌照,其价值可见一斑。

  2015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放开了血制品最高价限制,这给企业自主提价提供了政策支持。

  另外,据2018半年报显示,广东双林实现营业收入4.27亿元,净利润0.87亿元。而广东双林旗下的13个单采血浆站几乎是上市公司最核心的资产,这也支撑着振兴生化当前近70亿元市值。

  佳兆业争夺振兴生化的控制权,似乎与主业房地产相距甚远,主要还是觊觎血液制品这一医疗行业。2017年11月28日,佳兆业在收购振兴生化的公告中称:“本公司认为收购事项为优质投资,而来自目标公司的血液制品销售收入,将为公司创造可持续的回报,并将扩大公司在健康领域的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多元化及产业协同力。”

  事实上,血液制品这一稀缺牌照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优质资产,控制权之争双方已多次过招,而这一次佳兆业似乎落于下风。

  800亿元资金缺口待补 被指发放高息理财饮鸩止渴

  佳兆业(1638.HK)2014、2015和2016年连续亏损,《商学院》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截至2015年初,佳兆业债务总额达650亿元,涉及银行、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40多家。同时,多家金融机构对佳兆业旗下39个优质项目向法院申请查封。之后佳兆业进行重组,而重组后等候偿还的大额负债,是佳兆业最大的隐忧。2017 年佳兆业复牌时公布了 2014-2016 年财报,净负债率超过 300%,2017 年的净负债率下降至300%,2018 上半年虽改善至 259%,但仍处于行业高位。


  东北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佳兆业净负债率处于258%的高位。其上半年总借款约为1096亿元。目前佳兆业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63亿元,仅够偿还1年内到期的借款,剩余的借款还需要持续的销售回款和再融资,佳兆业目前资金缺口超800亿元。

  然而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大环境已发生改变,随着房地产企业负债率不断攀升,融资难度加大,资金问题已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命门”。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下半场,行业利润率持续下滑,据wind显示,2013-2016年,房企的销售净利率从17%下降到10%,在2016年销售净利率略有回升但幅度微乎其微,房企进入严重的资金饥渴状态。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预测,2019年将是中国房企资金违约年。

  据克尔瑞报告显示,截至上半年年末,170家房企的加权净负债率约为92.56%,较期初上涨4.04个百分点,60%的企业净资产负债率有所上涨。其中,60家重点房企的加权负债率为97.93%,较期初上涨2.63个百分比,净资产负债率上涨的企业占比为65%。

  对此,地产分析人士、优淘城总裁薛建雄对《商学院》记者表示,“从佳兆业集团的资金来说,总负债率确实较高,但相对700多亿元业绩来说,1年期183亿的债务压力不大。主要是中长期的压力较大,这是未来的风险点。”

  值得注意的是,为解资金之渴,佳兆业近日被媒体曝出向员工销售高息理财产品。

  据媒体报道称,佳兆业出现半强制员工购买由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情况。报道指出,佳兆业向员工推广的6款理财产品,均用于佳兆业投资的各个项目,包括地产、新业态拓展、高新科技等多个领域。该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9.0%-9.8%,起投金额最低20万元,最高达100万元。

  对此,《商学院》记者就佳兆业向员工售卖理财产品是否是为了缓解公司资金紧张,员工购买情况如何等问题向佳兆业集团方面发去采访提纲,截止发稿日期,未收到回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类似理财产品认购,应该说容易引起质疑,或者说会形成资金面极端紧张的一种印象。大体上说,此类资金投入了新领域,也会面临兑付等方面的问题。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公开表示,“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产品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收益率就意味着危险,投资10%以上的理财产品需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转型多元化 物业分拆上市

  为解资金之渴, 12月6日,佳兆业旗下物业公司佳兆业物业登陆港交所,开盘价9.38港元/股,但受到港股大盘的影响,开盘下跌2.99%,最终收跌1.49%,市值为12.9亿港元。截止12月24日16:00,每股价格为6.23港元,跌幅33.59%。

  投资者对佳兆业物业的经营状况投出“不信任票”,“轻信者”也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对于上市后募集到的资金用途,佳兆业物业明确表示,七成募资用于扩张。与此同时,佳兆业于2017年大力转型多元化领域,涉足细分领域达20多个。但据财报显示,佳兆业上半年营收中93%来自物业销售,转型发展多元化领域并没有在营收方面有过多的贡献。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佳兆业物业并未像其他物业公司一样选择“介绍上市”,而选择直接IPO,后者需要发行新股,募集资金。介绍上市与IPO区别是没有"公开招股"一环;不涉及发行新股或出售现有股东所持股份。同时,选择IPO意味着审计成本增加,定价时易于被券商炒作,失去对公司的控制,风投等获利退场等风险。

  为何佳兆业物业未选择以介绍的方式上市,而是IPO?

  资金承压或是佳兆业物业选择IPO上市的原因之一。

  “这从侧面反映出佳兆业物业对资金的渴求。” 国际地产资管公司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称。

  黄立冲认为,以介绍上市形式不能使佳兆业获得额外资金,只有在IPO融资下才能让佳兆业获得资金。佳兆业自从之前的债务危机停牌以后,财务压力依然是存在的。随着全国房产销售节奏放缓,在限售限贷背景下,佳兆业通过分拆的方式可以在一些较为容易的融资平台获得一些资金。

  2015年-2017年,佳兆业物业交付前及顾问服务的毛利率从36%下降至28.8%;物业管理服务的毛利率先是从34.6%直降至29.5%,后于2017年小幅回升至31.9%。

  受上述两大业务板块影响,2015年-2017年,佳兆业物业分别实现营收4.78亿元、5.39亿元和6.69亿元;毛利润分别为1.65亿元、1.62亿元和2.05亿元,整体毛利率分别为34.6%、30.1%和30.5%,总体呈下滑趋势。

  同时,由于背靠母公司不同,佳兆业与此前上市的物业公司在规模上仍有一些差距,以碧桂园为例,佳兆业物业2017年的营收规模仅为碧桂园的1/4。

  成立于1999年的“旧改之王” 佳兆业曾在2013年一度赶超万科,成为深圳市新房住宅成交量及成交金额双料冠军,最近几年却被一线龙头越拉越远,往日荣光,今朝黯淡。佳兆业在未来多元化探索中能否解决资金压力等问题?

  对此,《商学院》记者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