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热点 | 多家信托公司抢滩资产证券化,探索全链条服务可否改变“内卷”?

原创 作者:吕笑颜 石丹 / 发布时间:2022-11-18/ 浏览次数:0
图源:摄图网
 
在行业转型、传统业务竞争不断加剧、监管导向和政策支持等多重背景下,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热情不减。
 
2022年11月7日,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显示,华泰资管耘睿8号第1-10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受理,债券品种为ABS,拟发行金额为30亿元,计划管理人为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原始权益人为中航信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厦门国际信托3家信托公司。当日,三家信托公司联合参与首创证券耘睿7号第1-10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也同时获受理。
 
据《商学院》记者梳理发现,近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中航信托、厦门国际信托、华能贵诚信托、五矿国际信托等信托公司参与发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迎来密集受理、反馈。
 
资产证券化是信托向标准化业务转型的重要发力方向,而面对标准化市场激烈的竞争,建立独立优势将是信托立足的关键。
 
专家认为,当前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加强业务深度挖掘和探索业务全链条服务是信托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
 
针对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原因、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新入局者的挑战及展业探索等问题,《商学院》分别联系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方面、中航信托相关负责人、厦门国际信托相关负责人、华能贵诚信托和五矿国际信托方面。厦门国际信托相关负责人结合自身业务发展及规划、行业情况进行了详细解答。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中航信托、华能贵诚信托和五矿国际信托方面,截至发稿,并未有所回应。
 
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热度不减
 
日前,《商学院》记者梳理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项目进展发现,10月以来,中航信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厦门国际信托、华能贵诚信托、五矿国际信托等信托公司参与发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迎来密集受理、反馈。(具体见后附表格)
 
从上述项目更新数据来看,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以来,有信托公司参与的11个资产证券化项目获得受理、反馈,其中,有4个项目通过审批;9月,共有8个项目更新了审核进度;而8月仅有4个项目更新了审核进度,其中有3个项目通过审批,1个项目被受理。
 
据了解,根据监管主体划分,当前我国证券化产品主要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ABS,也称CLO)、企业资产证券化(企业ABS)、交易商资产支持票据(ABN)和保险资产证券计划。其中,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方式主要为担任信贷ABS发行人,充当受托管理人的角色。
 
那么,为何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热度不减?《商学院》记者梳理受访的专家观点及企业反馈,主要是转型所需、市场需求、监管导向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原因所致。
 
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在盘活存量资产、快速回笼资金等方面为实体企业提供有效帮助,也成为信托公司转型的发力点之一。
 
厦门国际信托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资产证券化业务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提升存量资产的流动性,通过结构设计将存量资产的现金流证券化后上市流转,起到盘活资产的功能,再将回收的资金用足用好,提质增效。”
 
用益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告诉记者:“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既符合信托服务实体经济,回归信托本源的原则,又能在业务形式上更加合规。”
 
在资管研究员、某头部信托公司资深研究员袁吉伟看来,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热度不减,主要还是因为资产证券化是一个重要转型方向,盘活存量资产,市场空间较大,而且未来还会有创新的空间。
 
另一方面,在政策引导上,2022年5月,国务院公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聚焦盘活存量资产重点方向,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并要求信托公司充分发挥优势,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则将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热度不减的原因详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在于以资产证券化推动资产管理规模的提升来推升业绩,另一方面在于以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资产的表内与表外调节以符合监管相关技术性指标考核要求。当然,这也是信托公司业务与运行模式转型资产管理方向所需,同时也是监管导向与行业创新政策支持的产物。”
 
袁吉伟表示:“在新的信托业务分类中,资产证券化信托也是资产服务信托的重要子类,体现了监管部门的重视,这类业务能够发挥信托功能优势,使信托公司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厦门国际信托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对信托公司而言,资产证券化业务属于创新业务。公司资产证券化创新业务的发展,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也符合监管导向。尤其在新的信托业三分类项下,‘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作为资产服务信托项下重要的一项类别,成为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
 
马太效应凸显,新入局者压力大
 
整体而言,受访的专家基本都认为,资产证券化业务门槛不高,信托公司基本都能参与,也是转型方向之一,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能发挥信托的制度优势。不过,信托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主动管理、业务掌控度有限,而且马太效应强,未来信托公司需以多种角色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
 
在喻智看来,信托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天然的制度优势,具有难以替代的牌照价值。同时,他也指出,这是信托公司转型所迫:“受监管鼓励支持,业务门槛也不高,可以快速扩大资产管理规模,促进公司的业务转型。”
 
柏文喜也持类似看法,他表示:“由于角色通道化、报酬费率低等原因,信托业务确实有走向‘不赚钱’的业务的趋势,但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推动信托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的上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对冲信托报酬低利化的问题。”
 
在袁吉伟看来,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风险小、规模大、收费低、事务多等特点,是信托业务转型重点方向。
 
不过,伴随着机构跑步入场和市场发行规模下降,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不得不面对“内卷”严重、费率低等现状。
 
在喻智看来,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业务通道化的情况比较明显,全链条服务参与度相对较低。因为证券化专业能力、资产管理及处置能力的相对薄弱,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各环节中难以参与,也就导致业务报酬率较低的情况出现。袁吉伟则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项相对成熟的业务,(中介机构能够)参与各项的中介服务(程度)都不高,信托公司这两年对于此类的业务竞争比较激烈,业务准入门槛不高,低层次竞争主要以费率竞争为核心。”
 
那么,新进入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的信托公司就得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是今年上半年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行规模显著下降;二是早前进入的一批信托公司,其市场占有率较高。
 
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综合信贷ABS、企业ABS和ABN的发行数据来看,2022年1—6月,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发行 790单,较上年同期下降23.15%;合计发行规模9522.51亿元,同比下降32.93%。
 
其中,信贷ABS产品发行规模为1800.83亿元,同比下降57.83%;企业ABS产品发行规模为5001.50亿元,同比下降32.05%;ABN产品发行规模为2710.18亿元,同比增长5.59%。总体来看,除了ABN市场较上年同期实现小幅增长之外,信贷ABS和企业ABS的发行规模均出现较为大幅的下降。
 
而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是担任信贷ABS发行人、企业ABS管理人和ABN发行机构。其中,信托公司主要参与信贷ABS和ABN市场。
 
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相关统计数据,2022年上半年,共有13家信托公司担任信贷ABS发行人。其中,发行规模排在前五位分别是外贸信托、上海信托、中粮信托、建信信托、华能信托。今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分别为478.94亿元、339.77亿元、300亿元、211.48亿元和181.79亿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60%、18.87%、16.66%、11.74%、10.09%。也就是说,上述5家信托公司的发行规模合计1511.98亿元,总的市场占有率达83.96%。
 
显然,当前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马太效应显著。
 
 “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上有明显的分化,主要是资源禀赋的不同。”喻智表示,“部分公司有股东背景的业务资源,部分公司在部分特定领域长期深耕,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马太效应显著。”
 
柏文喜也认为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马太效应显著,同时,他也认为当前信托参与资产证券化领域创新业务新秀不断涌现。
 
袁吉伟认为,当前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竞争仍相对粗放,因而规模效应比较突出,“从现有市场格局看,一直在发生变化,过去一些领先的信托公司这两年反而下来了,而一些过去不太重视此类业务的信托公司,加大投入反而冲到前面了。因此,这类业务需要对接资源渠道,前期需要做大规模,提高服务响应速度。以此状态来看,这个市场集中度会逐步提高,很多信托公司无法长期生存或者获得良好收益。”
 
未来资产证券化信托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证券化专业能力、资产管理及处置能力是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关键。
 
对于新入局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的信托公司而言,柏文喜认为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存在市场拓展因缺乏品牌效应而面临压力与难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专业团队缺乏与经验不足的问题。”喻智认为新进入该业务的信托公司往往在底层资产识别、业务实际操作、资产管理及处置方面存在较大的难点,初期还是以熟悉业务、提升专业能力为主。
 
对此,厦门国际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专业化的要求,包括人员、业务拓展、运营能力、考核机制等等的专业化建设。同时,资产证券化业务也面临较强的竞争:一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托同业竞争十分激烈,市场集中度处于高位,主要集中在头部公司;二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外部竞争也十分白热化。”
 
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如何展业,厦门国际信托方面认为,信托公司需要发挥自身禀赋,包括在人员、业务、运营、考核机制等多维度进行配套。
 
角色转变,探索全链条服务
 
为了提升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效益,除了不断提高业务规模外,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探索资产证券化全链条服务将是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展业重点。未来信托公司将沿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价值链,从受托人向资产形成、承销两端延伸,承担多元角色,打造资产形成—受托服务—承销—投资的全链条服务,实现服务内涵和价值创造的提升。
 
据了解,资产证券化业务链条主要包括前端的Pre-ABS业务、中间端的SPV业务和后端的ABS标准化产品投资业务。
 
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信托公司过去主要作为SPV,提供受托服务:大多数信托公司最初往往是通过作为发行载体以及构建底层资产,形成相应的SPV业务,主要参与前期合同文本协商,以及后续资产管理、不良资产处置、产品收益分配、数据核对等工作。
 
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随着信托公司对业务不断了解和深入参与之后,逐步进入到“前端Pre-ABS业务+中端SPV业务相结合”的2.0发展阶段。一些信托公司正在从依靠通道角色赚取牌照红利逐步转为靠主动管理、全链条服务以及投资能力赚取收益。
 
对于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上的角色转变,以厦门国际信托为例,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就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而言,初期我司主要作为载体管理机构开展事务管理类业务,其间作为原始权益人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资产形成环节,后续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作为投资人认购资产证券化产品份额。我司参与的角色逐渐多元化,对主动管理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同时业务的性价比也逐步提高,逐渐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形态。这也是非头部信托公司参与该类业务较为稳妥的发展路径,参与到业务中来,通过业务和经验的积累,搭建自身筛选资产、发现有质资产的主动管理能力,完善审批、后续管理的流程,在优选资产、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参与到资产投资环节。”
 
袁吉伟认为走出“内卷”严重、费率低等困境的根本就在于加强业务赋能和探索产业链条服务:“加强业务赋能,诸如在基础资产的行政、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资金对接、产品投资等方面,要加强业务深度挖掘和参与业务整个价值链条,才有可能提升业务的综合盈利水平。所以,资产证券化业务不能简单说不挣钱,要看怎么做和专业水平。”
 
对于未来,袁吉伟表认为,未来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会越来越专业化,在模式上会由现在的债权模式向REITs模式转变,实现多种模式的共存。
 
除了提供业务全链条服务之外,信托公司亦可从底层资产的角度考虑如何拓展业务。在喻智看来,可重点关注个人汽车贷款、小微贷款、融资租赁等作为底层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对此,袁吉伟表示:“除了信贷资产以外,会逐步向存量资产较庞大的领域延伸,诸如基础设施、房产等。”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在信贷ABS二级交易市场中,住房抵押贷款(RMBS)和车贷依旧是交易最活跃的品种,其中RMBS上半年成交量占比达78%;企业ABS市场交易量最大的主要是CMBS/CMBN、个人消费金融、供应链、应收账款和融资租赁这五类基础资产类型;而在ABN市场,小微贷款、供应链和融资租赁也是交易较为活跃的品种。
 
据报道,在今年8月份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年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CSF联席主席屠光绍在发表主旨演讲时也提到:“现在的信贷资产主要是传统资产,传统产业有很多优质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转化。我们需要前瞻性考虑,底层资产将来随着经济、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可能会有一些新的资产形态出现,要关注新的资产形态。”
 
柏文喜则将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展业方向总结为“可以向产业链融资、资产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方向转型,并以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产业链权益来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底层资产。”
 
而对于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上的角色转变,柏文喜表示:“随着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加之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上的角色应当更多地转向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共同发展这一方向上来。”
 
喻智则表示:“随着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未来信托公司将拓展底层资产的范畴,延伸资产证券化业务链条,积极打造资产形成—受托服务—承销—投资的全链条服务。”
 
对于信托公司如何探索资产证券化业务,《商学院》将持续进行关注。
 
 
图示:近期信托公司参与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更新状态;来源:《商学院》根据上交所官网数据整理;数据截至2022年11月18日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