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传万达金融将被售,王健林“互联网+金融”的战略又打水漂?

作者:文/王倩 / 发布时间:2018-11-29/ 浏览次数:0

  继出售文旅项目之后,万达又被传出将出售其金融业务——快钱业务。

  近日,有媒体称,万达拟转让网络科技集团旗下的快钱支付业务,此前曾与苏宁洽谈,但未谈拢,目前正与一家具有外资背景的公司接触,进展相对顺利。

  对此《商学院》记者向万达方面求证,但是截至发稿前,对方并没有回应。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商学院》采访时表示,万达该动作,可以认为其转型中是有困难的。万达曾在互联网业务上雄心勃勃的,但是很显然近期在转型轻资产方面遭遇挑战。如果确实是有类似出售的一说,也是为了降低各类成本和风险。

  据了解,万达在2014年底以3.1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快钱公司68.7%的股权。拥有支付、理财基金出售、互联网小贷牌照的快钱公司被纳入万达集团的金融战略规划中,金融自此正式成为万达集团四大产业集团之一。快钱公司在理财、信贷、支付等方面,对万达金融起着重要作用。

  王健林曾对于万达的金融业务寄寓厚望,提出以“互联网+金融”为盈利方向,依托具有万达特色的商业O2O开放模式,打造万亿级市值。因而,快钱支付不仅仅被用于万达电商,在万达广场中的商家也要求被使用。

  2015年时,正值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大战,快钱没有能得到“C位出道”的机会。根据易观数据显示,2015年支付宝以超过70%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着支付的霸主地位,腾讯旗下的财付通位居第二位,第三位的是拉卡拉。快钱支付只有0.5%的市场份额。

  虽然按照万达的设想,在万达电商以及万达广场中的商家都需要使用快钱支付。但是实际上在线下的万达广场,多个商家在提供快钱支付的同时,也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记者曾在万达广场实地走访,消费者在结账的时候更多选择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商家也不主动推荐快钱支付。时间到了2018年,第三方支付已经出现“双寡头”现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相加的市场份额已然超过90%。

  Worldpay中国区总经理是施南飞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支付领域之所以出现这种“双寡头”现象,是消费者自然选择的结果,无论是近几年的红包大战,还是支付宝通过的自己的渠道、流量不断的创新消费体验和消费场景,在消费者看来,只要对消费者有利,消费者就会自然的选择。

  从微信和支付宝的成长路径来看,烧钱补贴是其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一途径,在地产领域行不通,开发商需要保持充足的资金。万达不可能像支付宝、微信支付一样去大笔的烧钱补贴。

  作为一个已经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教育成熟的市场,留给其它移动支付方式的空间并不多。除了快钱的支付业务,万达的金融业务还包括信贷、理财等业务。信贷主要是指网络贷款,在网络贷款野蛮生长的年代,多个平台相继进入,留给万达信贷的空间并不多。而理财业务中,除了专业的银行领域之外,腾讯、支付也是万达不可逾越的两大大山。

  与此同时,万达的电商发展也并不顺利。从飞凡网到腾百万再到万达网科,万达的互联网转型屡败屡战,并没有给快钱支付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

  随着万达网科的出售,万达的“互联网+金融”的构想似乎越来越遥远。严跃进认为,这与万达缺少互联网基因有关。第一、万达商业地产消费的受众面还是过于狭窄,阿里巴巴和腾讯在零售消费、社交等方面都有优势,所以除非是万达寻找到一个受众面非常广的,比如说能把所有文旅资源中消费的东西都给整合了,大家都在万达这个平台上找接口,这样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做大。第二、万达在支付方面没有支付宝和微信垄断能力。

  万达希望通过快钱,进入互联网金融,实现资产、支付、营销等方面的闭环,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万达的金融梦想开始变的遥不可及。

  《商学院》也将持续关注。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