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百胜中国CEO屈翠容:以灵活创新重燃城市烟火气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6-17/ 浏览次数:0
6月16日,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办的清华创新商业论坛(Tsinghua Innovation Economy Forum, TIEF)第三讲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以:“2022下半年如何稳经济保增长”为主题,多位来自业界学界重磅嘉宾共同解读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为“稳经济,保增长”献计献策,吸引了超过160万的观众在线观看。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作了主题演讲。她表示,餐饮行业作为“城市烟火气”的代表,虽然看似平凡,却是解决就业,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一环。持续两年多的特殊时期给餐饮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复苏之路充满波折,企业怎么干才能重燃烟火气?持续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抓住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关键。在管理短期风险的同时,也要能看到并抓住新的增长机会,持续打造强韧的业务模式。


“能够生存下来的,一定是那些快速做出反应,适应变化的企业”

屈翠容以百胜中国在4月份上海特殊时期中的各种举措说明“只有能够快速做出反应,适应变化”的企业,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特殊时期之后生存下来。多年来,百胜中国所拥有的卓越的品质管控能力和营运执行力在一次次重大的供应保障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最近这轮防控中,作为民生保供企业,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所需的餐饮保障,还要承担医务人员的餐食供应。在上海只有10%的门店坚持营业时,百胜中国旗下各品牌在短短几天内就启动了跨品牌大单送和社区团购,推广新零售,简化菜单,有效地部署有限的资源以服务更多顾客。正是这种敏捷创新和不妥协的精神,让公司在上海防控期间,用10%-15%的门店实现了防控前40%-50%的营业额,彰显了企业的韧性。

数字化基础是提升企业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之一。屈翠容表示,百胜中国早在多年前就看到了数字化的巨大潜力,领先行业开启了数字化转型,打通线上线下消费体验,并持续推动端到端的数字化。公司通过小程序,APP可以在大幅削减营销的情况下,触达超过3.7亿会员,并且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物联网等尖端技术的应用,提升餐厅效能并实时监控库存量,准确预测需求,管理物流路线,减少食材浪费。
 
持续创新   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

屈翠容强调了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创新能力是抓住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关键。她表示,企业只有走心的观察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才能跑赢市场, 2021年百胜中国推出了超过500款全新或升级产品,根据地方特色、季节特色、消费品味变化等实时创新,用高性价比的新品吸引顾客。

特殊时期以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非堂食,一人食,以及零售产品的需求高涨。于是,公司针对不同消费场景,迅速行动,敏捷创新,打造了灵活的商业模式。百胜中国旗下肯德基、必胜客品牌快速推出了牛排、意面、炒饭等半成品和即食即热产品,抓住了此次防控“居家消费”的风口。2022年第一季度,新零售销售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以内在的确定性来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

作为财富500强的掌门人,屈翠容特别强调了企业在不确定时代需要打造“定力”。她认为,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坚定信心做好自己,明确自身的增长战略和增长路径,以内在的确定性来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

屈翠容强调了短期的挑战并不会影响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她指出随着城镇化发展、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需求增加,中国餐饮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肯德基已进入了1700个城镇,还有1000多个城镇没有一家肯德基,而必胜客只在600城市有店,还有更多城市有待进入。因此,百胜中国将继续扩张门店网络,利用创新的门店模式,降低投资成本以更好控制风险,让品牌进入市场空白地带。她表示,百胜中国仍将继续在门店网络扩张、增强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基础设施等方面继续加大投资,从而强化公司业务韧性(Resiliency)、加快业务增速(Growth)、拓宽战略护城河(Strategic Moat),抓牢中国市场极的长期发展机遇。
 
心存仁心    坚持做对的事情

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餐饮企业,百胜中国肩负着超过45万人的就业,屈翠容特别谈到了做企业要“存一份仁心”,“坚持做对的事情”。她表示特殊时期两年多以来,公司坚持不裁员,把保护员工的生计、安全和健康放在首位,还不断加码员工福利,为餐厅经理的医疗保障升级到百万医疗险。上海防控期间,公司为在上海的1万多名员工送去了爱心大礼包,给予贴心关爱。

与此同时,作为民生保供企业,百胜中国尽可能地保持餐厅营业,为社区提供安心、美味的餐饮服务,并优先为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社区老人提供餐食,并为3万多名援沪医疗队送出感恩礼包,在艰难时期为有需要的人带来一些安慰。
屈翠容说:“特殊时期终会过去,各行各业都会面临一场辛苦的攻坚战,我相信,只要保持信心和创新,大家一定可以扛过去!”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