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刊推荐
// 中经传媒智库

银行 | 降准过后又降息,银行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出于何种考量?

原创 作者:闫佳佳 石丹 / 发布时间:2022-05-15/ 浏览次数:0
2022年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多家国有银行、股份行和地方法人机构于4月下旬下调了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大多数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以及大额存贷利率普遍下降了10个基点,存款利率下调储户存款收益也会随之减少,银行存款利息未来走向引起人们关注。
 
众所周知,银行主要业务是存贷款,其主要利润来源为利息差,通过较低的利率吸收存款,再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赚差价。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进而降低负债成本。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会为银行、市场、客户等带来哪些影响?市场融资环境是否会有改善?未来大额存单利率是否仍延续下行趋势?《商学院》记者就上述问题致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降准、降息
 
 
 
央行官网4月15日晚间消息,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央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一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降准消息发出后,接连而来的是降息。
 
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由于存款市场竞争激烈,实际执行中,很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接近自律上限。这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市场利率有效传导,存款利率难以跟随市场利率变化。
 
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促进银行跟踪市场利率变化,提升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维护存款市场良性竞争秩序。
 
4月15日,市场传闻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BP)左右。
 
从实际情况看,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4月下旬下调了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作出下调。
 
图源:《商学院》记者整理
 
当前国有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最高均未超过3%,其中邮储银行2年期和3年期存款利率高于其他国有银行,为2.35%、3%,分别高出0.1个百分点和0.25个百分点。
 
此外,大额存单也是银行存款产品的一种,在资产管理新规实施以后,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银行存款产品大额存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而且相对定期存款利率高,所以大额存单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但是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也出现下调,4月25日,兴业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由3.55%下调至3.45%。目前,招商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也由3.35%降至2.9%,降低了45个BP。浦发银行100万元起存三年存期的大额存单利率下降了0.1%,目前为3.4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陈佳向《商学院》记者表示,“商业银行根据行业自律协会指导调整利率是市场行为,所以出现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调降力度与范围不一的情况。其次,这种调降本身是源自央行官方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官方调研数据显示,4月最后一周(4月25日-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
 
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团队此前预计,未来存款利率调降的路径,一是大额存单、部分创新性定存产品以及长期限存款调整更为明显;二是存款利率调降的降幅会比较缓和,这种上限调降最终的效果可能是多次、小幅的调降。
 
 
 
下调原因及影响
 
 
 
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为利息差,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进而降低负债成本。有观点认为,如果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静态测算相当于净利润能上升大约10%。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对银行的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随着LPR改革潜力持续释放,引导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4.93%,创有统计以来新低;同时负债成本甚至保持稳定,导致商业银行净息差仍呈收窄态势。
 
2021年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有利于促进银行负债成本的降低,净息差收窄压力或将得到一定缓解。
 
《商学院》记者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2021年年报数据发现,4家银行去年净利息收益率均有所下降。去年,工商银行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 1.92%和2.11%,分别比2020年下降5个基点和4个基点。建设银行净利差为1.94%,同比下降10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为2.13%,同比下降6个基点。招商银行净利息收益率2.48%,同比下降1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2.53%,同比下降3个基点。兴业银行净息差2.29%,同比下降7个基点。
 
上述银行均在年报中表示,“净利息收益率下降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影响。”建设银行称,“贷款收益率下降,债券收益率因市场利率下行低于上年,存款成本受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影响高于上年,净利息收益率下降。”招商银行表示,“坚持对负债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客户存款、同业活期存款、同业存单等成本率均同比下降。资产负债结构的持续优化及负债成本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贷款收益率下降带来的影响。”兴业银行也提到在负债端持续巩固高成本负债管控成果,进一步主动压降高成本结构性存款;同时,抓住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有利环境,以成本为导向,持续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
 
浙商证券4月16日发布研报指出,此次通过鼓励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BP,并挂钩MPA考核,有助于改善存款竞争压力,引导存款成本行业性下行,支撑息差。
 
MPA(即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是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单的可理解为,央行在季末考核借助在MPA评价体系对广义信贷类资产进行考察,通过设定一定的阈值范围评价并规范银行行为)一季度一评,通过持续评估对信贷投放形成事前引导,货币信贷部门应对金融机构行为加强事中监测,发现苗头及时预警,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必要时进行窗口指导。MPA评估对象分为全国性系统重要性机构、区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普通机构由全国性自律机制秘书处初步测算,全国性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由人民银行总行、全国性自律机制秘书处银行 学界等相关人员组成)进行复核,结果报备人民银行总行。
 
陈佳表示,“虽然市场加权利率有所下降,但必须阐明的是,在目前中国的宏观环境下央行还没有调整基准利率,包括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产生背景相对复杂,包括全球主要市场利率走向、主要央行包括联储的加息频次和力度、中国自身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流动性情况、疫情演变防控需求和产业政策以及反洗钱政策等。”
 
公开资料显示,存款基准利率是央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的指导性利率。2015年5月11日,央行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2015年6月28日,央行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
 
有观点认为,“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投资者存入银行的钱所带来的收益减少,用户会减少银行的存款,同时,贷款利率也会跟着存款利率下调而下调,用户从银行贷款的成本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银行的资金流出。”
 
对此,陈佳表示,“利率是一连串事件。简单认为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就能实现市场整体存款利率下调,甚至拉低市场贷款利率的想法是缺乏理论和实证支持的,这更多的是反映了某种市场预期。市场机构在经济下行期有期望货币当局降低基准利率的预期,但货币当局并不是依据市场机构预期来执行货币政策的,央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货币政策执行体制机制,市场波动和情绪只是其中一个考量部分。”
 
他还补充道,“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形势下的宏观经济对流动性的需求是复杂的,调整基准利率释放流动性的预期能否真正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并保障就业和提振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这个问题是需要审慎应对的!尤其考虑到以货币当局视角: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总体定位,以及近期跨境市场波动存在潜在的资本出逃和反洗钱压力,再结合境外金融市场利率走势与联储及各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央行对基准利率采取审慎态度是很正确的。”
 
就相关政策而言,2021年6月人民银行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限制存款利率上限,约束个别银行的高息揽存行为、加强对异地存款的管理等,以引导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为向实体经济让利创造空间。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2年一季度例会时也提出,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一系列政策推动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未来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是否会延续下行趋势?陈佳认为,“对消费者和普通投资者来说,未来的利率走向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境外整体利率处在长期上行期;而境内存贷款利率都有较大下行压力,无论是对理财产品、贷款产品来说,都各有利弊。就大额存单而言,作为理财产品是有一定优势的;但大额存单利率调降并非简单的流动性供给,也有防控政策套利的考量,因为这个产品的购方并非仅仅是出于居民理财。”
 

除《商学院》杂志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学院》杂志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所有

欢迎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

 点赞 30
 收藏 20